51单片机-GPIO介绍
本章概述思维导图:
51单片机引脚介绍
STC89系列51单片机引脚介绍
STC89系列51单片机的引脚是单片机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口,用于实现电源供电、时钟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等功能。
PDIP封装引脚图:
1. 电源引脚:VCC(Pin 40):接+5V电源、GND(Pin 20):接地、
2. 晶振引脚:XTAL1(Pin 19)、XTAL2(Pin 18)、XTAL1为输入端,XTAL2为输出端
3. 复位引脚:RST(Pin 9):复位引脚,高电平有效;
4. 下载引脚:TXD(Pin 11)串行数据发送端(UART)、TXD(Pin 10)串行数据接收端(UART);
5. GPIO引脚:P0、P1、P2、P3;每组8个引脚一共32个引脚
注意:小伙伴们可能看到下载引脚中的发送脚和接收脚与GPIO的P3端口引脚重复了,会有疑惑。因为有些引脚有两种功能既可以当I/O输入输出引脚用也可以当其它特定的功能用!
GPIO引脚介绍
GPIO是通用输入输出端口的简称,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其输入和输出;
GPIOP0端口
P0端口:P0.0~P0.7(Pins 32-39)
P0端口结构:
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无内部上拉电阻,需外接上拉电阻(如10KΩ)。
P0端口功能:
普通I/O:输出低电平时驱动能力强,输入时需先置1。
地址/数据总线:作为低8位地址(A0-A7)或数据总线时,无需外接上拉电阻。
P0端口配置:
上电复位后为开漏输出模式。
P0端口总结:
P0端口有两个模式,第一个模式可以当I/O口使用,但是使用这个模式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并且输入时要先置1;第二个模式可以当地址/数组总线使用,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GPIOP1端口
P1端口:P1.0~P1.7(Pins 1-8)
P1端口结构:
8位准双向I/O口,内部有上拉电阻,驱动能力较弱。
P1端口功能:
普通I/O:输出高电平时通过弱上拉提供电流,输入时需先置1。
P1.0(T2):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
P1.1(T2EX):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控制;
P1配置:
上电复位后为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P1端口总结:
P1端口可以当I/O口用,输入是要先置1;并且P1.0可以做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1(T2EX):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控制功能;并且因为内部配置上拉电阻不用像P0端口一样配置外接上拉电阻;
GPIOP2端口
P2端口:P2.0~P2.7(Pins 21-28)
P2端口结构:
8位准双向I/O口,内部上拉电阻,驱动能力同P1。
P2端口功能:
普通I/O:输出高电平时通过弱上拉提供电流,输入时需先置1。
P2配置:
上电复位后为: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P2端口总结:
P2端口可以当I/O口用,输入时要先置1;
GPIOP3端口
P3端口:P3.0~P3.7(Pins 21-28)
P3端口结构:
8位准双向I/O口,内部上拉电阻,驱动能力同P1、P2。
P3端口功能:
普通I/O:输出高电平时通过弱上拉提供电流,输入时需先置1。
第二功能:
P3.0(RXD):串行数据接收。
P3.1(TXD):串行数据发送。
P3.2(INT0):外部中断0输入。
P3.3(INT1):外部中断1输入。
P3.4(T0):定时器/计数器0外部计数输入。
P3.5(T1):定时器/计数器1外部计数输入。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控制。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控制。
P3配置:
上电复位后为: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P3端口总结:
P3端口可以当I/O口用,输入时先置1;并且每个引脚都有独立的第二功能;
GPIO工作模式介绍
工作模式:
1、准双向口/弱上拉(P1、P2、P3默认模式):
输出:低电平时驱动能力强,高电平时通过弱上拉提供电流。
输入:需先置1,允许外部设备下拉引脚至低电平。
2、开漏输出(P0口默认):
输出:需外接上拉电阻,低电平时驱动外部负载,高电平时呈高阻态。
输入:通过检测引脚电平判断状态,需先置1。
制作不易!喜欢的小伙伴给个小赞赞!喜欢我的小伙伴点个关注!有不懂的地方和需要的资源随时问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