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代理模式在C++中的实现及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满足

引言

在软件开发中,设计模式是解决常见问题的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代理模式作为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广泛应用于控制对对象的访问。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在C++中实现代理模式,并确保其符合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代理模式概述

代理模式通过引入代理对象,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和真实对象实现相同的接口,使得客户端代码无需知道是代理还是真实对象在处理请求。代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改变真实对象接口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功能或控制访问。

C++中代理模式的实现步骤

1. 定义抽象主题类

首先,定义一个抽象主题类,其中包含代理和真实主题类的共同接口。这样,客户端代码可以统一处理代理类和真实主题类的对象。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class Subject {
public:virtual void request() = 0;virtual ~Subject() = default;
};

解释

  • Subject类是一个纯虚类,定义了request()方法。所有代理和真实主题类必须继承自这个类,并实现request()方法。

2. 实现真实主题类

继承抽象主题类,并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真实主题类负责完成实际的业务操作。

class RealSubject : public Subject {
public:void request() override {std::cout << "RealSubject: Handling request." << std::endl;}
};

解释

  • RealSubject类继承自Subject,并实现了request()方法,输出处理请求的消息。

3. 实现代理类

继承抽象主题类,并在方法中添加额外的逻辑,如权限检查或日志记录。代理类负责控制对真实主题类的访问。

class Proxy : public Subject {
private:std::unique_ptr<RealSubject> realSubject;public:Proxy() : realSubject(std::make_unique<RealSubject>()) {}void request() override {// 添加额外的逻辑,例如权限检查std::cout << "Proxy: Checking access before handling request." << std::endl;realSubject->request();std::cout << "Proxy: Request handled." << std::endl;}
};

解释

  • Proxy类继承自Subject,并持有一个RealSubject对象的智能指针realSubject。在request()方法中,代理首先执行额外的逻辑(如权限检查),然后调用真实主题的request()方法。

4. 使用代理模式

在客户端代码中,通过抽象主题类的指针或引用,统一处理代理类和真实主题类的对象。这样,客户端代码无需知道具体的实现细节,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int main() {// 客户端代码通过Subject接口使用代理std::unique_ptr<Subject> subject = std::make_unique<Proxy>();subject->request();return 0;
}

解释

  • main()函数中,客户端代码通过Subject接口创建了一个Proxy对象。调用request()方法时,代理会执行额外的逻辑,然后将请求转发给真实主题。

满足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1. 单一职责原则

  • RealSubject类只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 Proxy类只负责控制对真实主题的访问,不涉及具体的业务逻辑。
  • 每个类都有单一的职责,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2. 开闭原则

  • 在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或控制访问时,只需增加新的代理类,而不需要修改现有的RealSubject类。
  • 系统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符合开闭原则。

3. 里氏替换原则

  • Proxy类和RealSubject类都继承自Subject类,客户端代码可以使用Subject接口的指针或引用,统一处理代理类和真实主题类的对象。
  • 子类可以替换父类,符合里氏替换原则。

4. 依赖倒置原则

  • 客户端代码依赖于抽象主题类Subject,而不是具体的代理类或真实主题类。
  • 系统的依赖关系被倒置,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在C++中实现代理模式,并确保其符合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代理模式允许在不改变真实主题接口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功能或控制访问,从而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扩展代理的功能,以满足不同的业务场景。

参考资料

  •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Gang of Four)
  • C++标准库文档
http://www.dtcms.com/a/320735.html

相关文章:

  • 利用哥斯拉(Godzilla)进行文件上传漏洞渗透实战分析
  • ​「解决方案」Linux 无法在 NTFS 硬盘上创建文件/文件夹的问题
  • C++多态与虚函数的原理解析
  • MySQL的触发器:
  • 虹科技术分享 | LIN总线译码功能与LIN控制交流发电机(二)
  • 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计算机视觉CS231n学习(5)
  • AI开发平台行业全景分析与战略方向建议
  • C++归并排序
  • 使用 Python GUI 工具创建安全的密码短语
  • tmi8150b在VM=3.3v电压下,如何提高转速,记录
  • 高性能 Vue 应用运行时策略
  • 仓颉编程语言的match表达式
  • 《算法导论》第 12 章 - 二叉搜索树
  •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驱动AI跃迁:2025年算法革命的曙光
  • conda pip uv与pixi
  • SpringCloud(4)-多机部署,负载均衡-LoadBalance
  • ASP.NET三层架构成绩管理系统源码
  • HBase的异步WAL性能优化:RingBuffer的奥秘
  • 深度虚值期权合约有什么特点?
  • InfoNCE 损失
  • 企微消息机器人推送配置-windows+python
  • 【ros-humble】2.自定义通讯接口发布者python,qt使用(话题)
  • 关于csdn导入和导出
  • USB2.0协议学习-基础知识
  • day070-Jenkins自动化与部署java、前端代码
  • linux安装mysql8.0,二进制码安装
  • 《Graph machine learning for integrated multi-omics analysis》
  • ChipCamp探索系列 -- 1. Soft-Core RISC-V on FPGA
  • 【全栈自动驾驶与异构加速】系统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