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方案背景
灌区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灌区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滞后、调度不精准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在此背景下,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灌区全要素数字化、全流程智能化和全场景可视化。通过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人工成本,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系统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系统组成
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综合性管理平台,旨在通过物联网感知层、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云计算服务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该系统采用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灌区内的水位、流量、水质等水情数据,同时整合气象站提供的降雨、蒸发、温湿度等气象信息,以及部署在田间的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获取的土壤含水量数据。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处理与深度分析,系统能够精确评估作物需水量,并结合灌溉制度、轮灌计划等业务规则,为灌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用水决策建议和优化配置方案,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准灌溉。
灌区信息化系统通过传感器(如水位计、流量计、闸位计、水质传感器、综合气象等装置)进行水利信息采集,利用计算机局域网、GPRS、2G/3G/4G、ZigBee、LoRa、有线通信网等进行监测点、监控和灌区信息之间的信息传输,实现灌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形成综合数据库。同时,实现灌区内水雨情信息、水质信息、墒情、闸位、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测,以及各水利机电设施的自动控制(如灌区各配水点的闸位、水源站的电机泵阀及闸门等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实现灌区业务管理,包括水量调度、水费征收和日常办公管理。
三、系统功能
█灌区一张图:实现闸泵站、量测水、水文站点等监测数据的实时监视,提供基于GIS一张图展示灌区基础地图属性、站点属性信息以及通过地图服务实现用水量、运行状态、视频监视等的交互式查询和分析。实现了系统“可感”、“可知”、“可视”。提升了灌区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供用水管理能力。
█综合信息管理:提供各种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以数据报表以及过程线、柱状图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并且汇集气象、雷达、水雨情等基础信息,提供防汛抗旱设施、预警预报信息、站所物资情况管理功能。
█供配水调度管理:支持用水单位管理,灌区供配水调度计划的生成、指令下发等功能,实现灌区供配水调度的标准化管理。可对计划供水和实际用水进行平衡分析以及对供水情况和用水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对灌区供配水的评价。
█水量统计与水费征收:支持对用水户的用水量进行统计,可以计算用户水费、查看水费明细、上传缴费凭证等操作,实现用水水量到水费的全过程管理,并且为供水单位提供水费标准以及水费价格的配置。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以实时数据展示的形式展现灌区范围内量测水设备数据、闸泵站自控数据。同时根据灌区日常工作需要支持各类设备的管理、维养等功能。
█移动应用:通过移动应用,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巡检数据、移动GIS一张图展示和统计分析等数据信息,实现灌区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办公,掌握灌区监测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四、系统价值
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综合性、智能化管理平台,其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灌区水资源的管理效能。该系统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感知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科技手段,构建起覆盖全灌区的立体化监测网络。该系统能够对灌区内的水位、流量等水情参数,闸门、泵站等工情状态,土壤墒情变化以及区域气象条件等多维度信息进行全天候、高精度的实时采集与动态监测。基于海量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系统可生成精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灌溉计划优化建议以及风险预警信息,从而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操作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支持,最终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灌溉调度的精准优化以及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