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论文阅读]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中的同理心:表现、动机与影响因素解析

软件工程中的同理心:表现、动机与影响因素解析

论文:Manifestations of Empathy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How, Why, and When It Matters

arXiv:2508.04479
Manifestations of Empathy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How, Why, and When It Matters
Hashini Gunatilake, John Grundy, Rashina Hoda, Ingo Mueller
Subjects: Software Engineering (cs.SE)

一段话总结:

该研究通过对22名软件从业者的访谈和116名从业者的大规模调查,探索了软件工程(SE)中同理心的表现形式,包括从业者对同理心的定义、表现动机、适用/不适用的SE活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SE中的同理心主要包括认知同理心、情感同理心、共情反应(行为同理心)和关怀性关怀四大维度,动机集中在团队动态与协作、项目及业务成功、培养积极职场人文体验,在设计开发、社会技术等活动中有用,而在纯技术任务等中不必要,且受个性、文化、角色等因素影响,为SE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

研究背景

在软件工程领域,团队协作、沟通效率和决策质量直接影响项目成败,而同理心作为一种理解他人情感与认知状态的能力,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强调同理心的重要性,却鲜少系统探讨它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比如工程师如何定义同理心、为何要展现同理心、在哪些工作场景中起作用,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同理心的发挥。

举个常见的例子:开发人员与产品经理因需求理解分歧产生冲突,若双方能换位思考(这正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或许能更快找到平衡点;但在代码调试这类纯技术任务中,过度关注他人情绪反而可能干扰逻辑判断。这些场景凸显了理解软件工程中同理心的必要性:既要明确其价值,也要认清其边界。

主要作者及单位信息

  • Hashini Gunatilake、John Grundy、Rashina Hoda: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 Ingo Mueller:澳大利亚莫纳什健康中心健康研究与实施中心

创新点

  1. 首次全面解析同理心在软件工程中的多维表现:区别于以往研究仅关注单一维度(如团队沟通),本研究从定义、动机、适用场景和影响因素四个层面构建了完整框架。
  2. 实证研究方法的结合:通过22次深度访谈与116人大规模调查,既捕捉了个体体验的细节,又验证了结论的普适性,弥补了此前依赖博客等灰色文献的局限。
  3. 揭示软件工程语境下的同理心特殊性:发现从业者对同理心的理解与日常语境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更侧重认知层面(如理解需求)而非情感层面(如共享情绪)。

研究方法和思路

  1. 研究问题设定: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

    • RQ1:软件工程中,从业者对同理心的定义(含通用与专业语境)
    • RQ2:促使从业者展现同理心的动机
    • RQ3:同理心在哪些软件工程活动中有用或无用
    • RQ4:影响同理心表现的因素
  2. 数据收集步骤

    • 访谈阶段:招募22名从业者,通过LinkedIn、滚雪球法等渠道,聚焦其对同理心的主观体验。
    • 调查阶段:通过Prolific平台筛选116名符合条件(IT行业、3年以上经验等)的从业者,补充多样化视角。
  3. 数据分析方法

    • 采用社会技术扎根理论(STGT),对访谈转录文本和调查数据进行开放编码、概念提炼和类别整合。
    • 通过同行评审、数据三角验证(访谈与调查结果交叉比对)确保严谨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贡献

  1. 理论层面:明确了软件工程中同理心的四大核心维度——认知同理心(如视角转换)、情感同理心(如共享情绪)、共情反应(如主动协作)、关怀性关怀(如关注同事福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概念基础。
  2. 实践层面
    • 指明同理心的适用场景:在需求讨论、敏捷会议等活动中能提升效率,但在代码架构设计等纯技术任务中作用有限。
    • 提出可操作建议:例如团队可通过多元化构成(如性别、文化背景)促进同理心,领导需在远程工作中建立异步沟通规范以维持共情连接。

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详细总结: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背景:现有研究虽强调同理心在SE中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其表现形式(定义、动机、适用场景等)的全面理解。
  • 目的:通过多方法研究,回答四个关键问题(RQ1-RQ4),即SE中同理心的定义、表现动机、适用/不适用的活动及影响因素。
2. 研究方法
类型具体内容参考段落
数据收集访谈:22名从业者,通过专业网络、滚雪球法招募;调查:116名从业者,通过Prolific平台招募,需满足IT行业、3年以上经验等条件
数据分析采用社会技术扎根理论(STGT),整合访谈与调查数据,通过开放编码、同行评审等确保严谨性
3. 主要发现
  • 同理心的定义(RQ1)

    • SE语境中:核心维度为认知同理心(视角转换、在线模拟、理解)、情感同理心(共享情绪)、共情反应(行为表达)、关怀性关怀(关注福祉),其中认知同理心最受重视。
    • 非SE语境中:更强调情感同理心和在线模拟,认知相关维度提及减少。
  • 表现动机(RQ2)
    分为三类:团队动态与协作(如弥合技术差距、维护团队健康)、项目及业务成功(如理解用户需求)、培养积极职场人文体验(如关注他人福祉)。

  • 适用/不适用的SE活动(RQ3)

    类型具体活动参考段落
    适用活动设计开发(需求讨论、应用开发等)、社会技术活动(协作、客户支持等)、项目管理(设置截止日期等)、敏捷相关活动( sprint规划等)
    不适用活动纯技术任务(代码架构、自动化等)、不合理的估算与管理(重复过劳等)、合规与问责(执行问责等)
  • 影响因素(RQ4)
    主要包括个性(外向者更易共情)、文化(开放文化促进共情)、角色(用户接触多的角色共情更强)、团队构成(多元化团队更易共情)、压力与工作量等。

  • 其他发现

    • 同理心具有互惠性,双向共情更易促进协作;
    • 同理心受先天(个性)与后天(训练) 共同影响,多数支持培训价值。
4. 研究意义与局限
  • 意义:理论上拓展SE中同理心研究;实践上为团队协作、培训等提供指导。
  • 局限:数据存在主观性,可能受社会期望偏差影响;定性分析存在研究者偏误风险。

关键问题:

  1. 问题:软件工程语境与非语境中,从业者对同理心的理解有何核心差异?
    答案:SE语境中,同理心以认知同理心(视角转换、理解等)和共情反应(行为表达) 为主,情感同理心提及较少;非SE语境中更强调情感同理心和在线模拟(心理模拟他人感受),认知相关维度(如视角转换)提及减少。

  2. 问题:哪些因素对软件工程从业者的同理心影响最显著?请列举3个并说明。
    答案:①个性:内向或专注技术的从业者共情较弱,而开放性、宜人性强的从业者更易共情;②文化: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促进共情,层级僵化文化则抑制;③团队构成:性别和文化多元化的团队更易通过多样视角促进共情,全男性后端团队则较难。

  3. 问题: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同理心在哪些具体活动中能产生直接价值?
    答案:①需求讨论与应用设计:帮助开发者理解用户和 stakeholder需求,提升产品质量;②敏捷会议(如 sprint规划、回顾):促进开放对话,增强团队对齐与持续改进;③团队协作与客户支持:减少沟通障碍,建立信任,提升合作效率。

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主要成果

  • 明确了软件工程中同理心的定义与维度,区分了专业与日常语境的差异。
  • 识别了三大类动机(团队协作、项目成功、人文体验)及具体驱动因素(如“建立信任”“理解用户需求”)。
  • 列出同理心适用(如需求讨论、sprint规划)与不适用(如代码优化、重复过劳管理)的活动清单。
  • 总结了影响同理心的关键因素,包括个性(如外向者更易共情)、文化(如开放文化促进共情)、团队构成(如多元化团队共情更强)等。

总结

本研究通过混合研究方法,系统揭示了同理心在软件工程中的表现规律:从业者更倾向于从认知和行为层面理解同理心,其动机与团队协作、项目成功及人文关怀密切相关,且受个性、文化和团队构成等因素影响。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更为工程团队提升协作质量提供了具体指导——例如在代码审查中融入同理心以减少冲突,在设置 deadlines时兼顾团队负荷等。

http://www.dtcms.com/a/319686.html

相关文章:

  • oracle 11G安装大概率遇到问题
  • 大文件断点续传(vue+springboot+mysql)
  • Failed to restart docker.service: Unit docker.service is masked.
  • PostgreSQL 数据库 设置90天密码过期时间的完整方案
  • 读取了错误数据导致STM32 单片机Hard Fault
  • 智能升级革命:Deepoc具身模型开发板如何让传统除草机器人拥有“认知大脑”
  • 分布式微服务--GateWay(过滤器及使用Gateway注意点)
  • 翻译模型(TM):基于短语的统计翻译模型(PBSMT)的构建
  • C++语法与面向对象特性(2)
  • PyTorch如何实现婴儿哭声检测和识别
  • 目标检测数据集 - 自动驾驶场景道路异常检测数据集下载「包含VOC、COCO、YOLO三种格式」
  • 接口自动化-pytest
  • OpenAI 开源模型 gpt-oss 正式上线微软 Foundry 平台
  • 网络可视,运维无忧:分钟级定位,告别盲目扩容
  • 从零开始构建情绪可视化日记平台 - React + TypeScript + Vite
  • CPTS Remote 复现
  • Redisson中的分布式锁
  • 自动化办公革命:3小时完成8小时工作量
  • 钢卷矫平机科普:把“弯曲的记忆”清零
  • 人工智能与能源:AI 驱动的能源产业变革
  • MCU-基于TC397的双BootLoader设计方案
  • 关于vue2中对接海康摄像头以及直播流rtsp或rtmp,后台ffmpeg转码后通过ws实现
  • 【linux】vmware中ubuntu无法上网
  • 关于 cadence导入原理图出现ERROR(ORCAP-1192)错误 的解决方法
  • 蓝桥杯算法之搜索章 - 3
  • HarmonyOS分布式开发实战:打造跨设备协同应用
  • C 语言主控开发与显控开发能力体系及技术栈详解,STM32、QT、嵌入式、边缘系统显示
  • 【Vite】Vite 构建 React 项目中 Select a variant 配置选择指南:标准版 vs SWC
  • shell脚本while只循环一次,后续循环失效
  • 解码算法:维特比算法(Viterbi)在SMT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