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2.5.1监控项目工作-控制质量-确认范围-结束项目或阶段
一、监控项目工作(过程)
1. 定义与特点
- 定义: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体项目绩效,通过成本和进度预测展示未来状态,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输入-工具-输出)。
- 过程特点:贯穿整个项目周期,是唯一输出“工作绩效报告”的过程。
2. 输入
输入类型 | 具体内容 |
---|---|
项目文件 | - 进度预测:基于历史绩效判断是否处于进度公差区间 - 成本预测:基于历史绩效判断是否处于预算公差区间 |
工作绩效信息 | 整合分析后的数据(如SV、SPI、CV、CPI、EAC、TCPI等) |
3. 工具与技术
1)数据分析
- 偏差分析:比较计划值(PV)与实际值(EV/AC),识别进度/成本偏差。
- 挣值分析:计算PV、EV、AC及相关指标(SPI、CPI),评估绩效。
- 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绩效(如计算EAC、ETC)。
- 根本原因分析(RCA):追溯问题根源(如通过鱼骨图、5Why法)。
- 备选方案分析:评估纠正/预防措施选项(如调整资源、优化流程)。
2)决策
- 决策类型:一致同意、大多数同意、相对多数原则(适用于调整措施或变更审批)。
4. 输出-工作绩效报告
报告要素 | 说明 |
---|---|
内容 | 整合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所有绩效信息 |
分发方式 | 按沟通管理计划通过沟通过程发送给干系人 |
常见形式 | 状态报告、进展报告、里程碑报告 |
作用 | 为项目决策提供全面的绩效数据支持 |
二、控制质量
1. 定义与作用
- 定义(QC):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评估绩效,确保可交付成果完整、正确且满足客户期望的过程。
- 关键作用:为最终验收提供依据,需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敏捷项目持续执行,瀑布模式在阶段末期执行)。
2. 控制质量(QC) vs 管理质量(QA)
对比维度 | 控制质量(QC) | 管理质量(QA) |
---|---|---|
对象 | 可交付成果(结果) | 过程合规性(过程) |
核心 | 检查结果是否合格(技术指标) | 检查过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流程合规) |
记忆口诀 | “QC查结果” | “QA管过程” |
3. 输入
输入类型 | 具体内容 |
---|---|
项目文件 | - 质量测量指标(客观质量标准) - 测试与评估文件(评估质量目标实现程度) - 经验教训登记册(改进QC) |
批准的变更请求 | 需核实变更实施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通过质量审计确认流程合规性) |
可交付成果 | 需与范围说明书中的验收标准对比检查 |
4. 工具与技术
1)数据收集
- 核对单(Checklist):系统化检查质量指标(如尺寸参数清单),避免遗漏关键项。
- 核查表(计数表):记录缺陷类型及频次(如制造业缺陷统计),结合帕累托图分析主要缺陷(80/20法则)。
2)统计抽样
- 适用场景:产品数量庞大或破坏性测试(如汽车碰撞测试)。
- 抽样类型:
- 属性抽样:结果判定为合格/不合格(定性)。
- 变量抽样:在连续量表上评定合格程度(定量)。
3)检查
- 定义:对承包商工作进行结构化审查(可涉及可交付成果或工作本身)。
4)控制图(考点)
- 定义:判断过程是否稳定或可预测(无界限的叫“趋势图”)。
- 核心作用:识别过程稳定性,预测未来绩效。
- 四线系统:
- 规格界限(USL/LSL):可允许的最大/最小值(超界限即次品)。
- 控制界限(UCL/LCL):自然波动范围(均值±3σ,失控需查原因但不一定停产)。
- 失控判断:
- 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
- 连续7个点落在均值上方或下方。
5. 输出
1)质量控制测量结果
- 对QC活动结果的书面记录(类似测试报告),按质量管理计划格式记录。
2)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 合格处理:通过QC验证,可提交客户验收。
- 不合格处理:
- 少量/部分不合格:分析原因(允许合理缺陷率,如95%合格率),通过返工/修复整改(需走变更流程)。
- 大量不合格:反思标准化流程(如制造业批量次品需检查流程问题),修正过程(QA主导)而非仅补救结果。
3)其他输出
- 变更请求:因不合格需调整计划或流程。
- 文档更新:问题日志、测试与评估文件、风险登记册、经验教训登记册(记录缺陷来源及规避方法)。
三、确认范围
1. 定义与核心
- 定义:客户或发起人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英文“Validate Scope”强调“验收”)。
- 核心作用:通过逐个验收可交付成果(如汽车的轮毂、发动机),提高最终产品验收可能性。
2. 输入-工具-输出
阶段 | 关键内容 |
---|---|
输入 |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必须通过QC验证) |
工具 | 检查(测量、审查与确认,判断是否符合需求和验收标准) |
输出 | -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客户/发起人签字批准) - 变更请求(未通过验收需缺陷补救) |
3. 控制质量(QC) vs 确认范围(VR)
对比维度 | 控制质量(QC) | 确认范围(VR) |
---|---|---|
实施主体 | 内部QC部门(质检/测试团队) | 客户/发起人及其他主要干系人 |
关注重点 | 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技术规范达标) | 可交付成果的可接受性(满足需求) |
流程关系 | 通常先QC(验证),后VR(验收) | 可同时进行,但关注点不同 |
术语对应 | Verification(核实) | Validation(验证) |
输出结果 |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
典型案例:拉面加香菜——QC确认香菜无毒可食用(正确性),但客户(江西人)不接受(可接受性需通过VR确认)。
四、项目收尾
1. 结束项目或阶段(核心过程)
1)标准步骤(6+2)
- 获得项目整体验收(专家验收会确认达标)。
- 干系人满意度调查(可选)。
- 成果移交:
- 对外移交甲方运营(如电影院经营,经营行为)。
- 对内移交乙方运维部门(如设备维修,维护行为)。
- 经验总结(记录经验教训,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 文档归档(纸质/电子档备份,防丢失法律风险)。
- 资产更新(知识存入组织知识库,非简单归档)。
- 庆功会(可选)。
- 释放资源(解散团队,项目结束标志)。
2)特殊情形处理(提前终止)
- 修改前两步:①调查终止原因;②移交已完成/未完成成果。
- 保持后续步骤(成果移交、经验总结等)不变。
2. 输入
输入类型 | 具体内容 |
---|---|
关键输入 | - 项目章程(记录成功标准、审批要求) -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含部分完成成果) - 商业文件(商业论证、效益管理计划) |
组织过程资产 | - 收尾指南(经验教训、合同收尾等) - 配置管理知识库(标准、政策、版本基准) |
3. 工具与技术
工具类型 | 具体内容 |
---|---|
数据分析 | 文件分析、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偏差分析(评估项目整体绩效) |
会议 | 专家判断、验收会、经验教训总结会(确认验收、评估满意度、收集经验) |
4. 输出
输出类型 | 具体内容 |
---|---|
最终报告 | - 移交文件(成果移交运营团队) - 收尾文件(正式完工证明,法律效力) - 最终报告(末次绩效报告) |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 - 项目文件(更新至组织知识库) - 运营和支持文件(移交运营团队) |
5. 项目结束标志与常见问题
1)双重标志
- 团队解散(资源释放)。
- 获得正式收尾文件(法律/管理层确认)。
2)常见问题处理
- 收尾期间发现缺陷:必须走变更流程(如返工或缺陷补救)。
- 新增需求:优先走变更流程,建议客户新开项目(项目经理无权限处理)。
- 资源冲突:新项目分配时优先完成当前收尾。
6. 项目全生命周期回顾
关键流程链
启动(项目章程)→ 规划(需求文件、范围说明书、WBS)→ 执行(产出可交付成果)→ 监控(QC验证、VR验收)→ 收尾(整体验收、成果移交)。
文档演变
可交付成果 →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QC)→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VR)→ 最终产品/服务(收尾移交)。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