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2025国赛数学建模C题详细思路模型代码获取,备战国赛算法解析——层次分析法

2025国赛数学建模C题详细思路模型代码获取,备战国赛算法解析——层次分析法(9月开赛后第一时间更新赛题思路模型代码论文,见文末名片获取)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超细致讲解(数模小白友好版)

一、为什么需要AHP?—— 从“选择困难症”说起

假设你要做一个决策:“周末去哪旅游?” 有3个备选城市(A、B、C),考虑的因素有4个:景色、费用、交通、住宿。直接凭感觉选?太主观;给每个因素打分(如景色10分、费用8分)?打分标准不统一,且无法体现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比如“费用”可能比“景色”重要得多)。

AHP的作用:把这种复杂决策拆解为“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量化主观判断,最终计算出各方案的综合权重,科学排序。

二、AHP核心原理:分解→判断→综合

  1. 分解:把总目标拆解为多层(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2. 判断:每层元素两两比较,用“1-9标度”量化相对重要性,形成“判断矩阵”;
  3. 综合:计算各层元素的权重,通过加权汇总得到方案层对总目标的综合权重,排序选优。

三、模型步骤:手把手教你做AHP

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把问题“拆解开”

核心:明确“总目标→评价准则→备选方案”的层级关系,每层元素不重复、不遗漏。

  • 目标层(Goal):唯一的总目标(如“选择最佳旅游目的地”);
  • 准则层(Criteria):评价方案的指标(如“景色、费用、交通、住宿”);
  • 方案层(Alternatives):具体的选择对象(如“城市A、城市B、城市C”)。

注意:若准则复杂,可加“子准则层”(如“费用”可拆分为“门票费、交通费、住宿费”)。

示例:旅游决策的层次结构

graph TDA[目标层:选择最佳旅游目的地] --> B[准则层]B --> B1(景色C1)B --> B2(费用C2)B --> B3(交通C3)B --> B4(住宿C4)B1 --> C[方案层]B2 --> CB3 --> CB4 --> CC --> C1(城市A)C --> C2(城市B)C --> C3(城市C)
步骤2:构造判断矩阵——用“两两比较”量化重要性

核心:针对上一层某元素(如目标层),对本层所有元素(如准则层)进行两两比较,用“1-9标度”打分,形成判断矩阵。

2.1 什么是判断矩阵?

假设有 ( n ) 个元素 ( x_1,x_2,…,x_n ),以上层元素 ( G ) 为准则,比较 ( x_i ) 与 ( x_j ) 的重要性,得到矩阵 ( A=(a_{ij})_{n \times n} ),满足:

  • ( a_{ii}=1 )(自己和自己比同等重要);
  • ( a_{ij}=1/a_{ji} )(互反性,如 ( x_i ) 比 ( x_j ) 重要3倍,则 ( x_j ) 比 ( x_i ) 重要1/3)。
2.2 1-9标度法:给“重要性”打分

直接说“费用比景色重要”太模糊,萨蒂用1-9标度把“重要性”量化(重点记3,5,7,其他是中间值):

标度 ( a_{ij} )含义(( x_i ) 相对 ( x_j ))通俗例子(比较“费用C2”和“景色C1”)
1同等重要费用和景色一样重要
3稍微重要(略微看重 ( x_i ))费用比景色“稍微重要”(更在乎钱一点)
5明显重要(明显看重 ( x_i ))费用比景色“明显重要”(钱是主要考虑)
7强烈重要(强烈看重 ( x_i ))费用比景色“强烈重要”(钱最重要)
9极端重要(绝对看重 ( x_i ))费用比景色“极端重要”(只看钱)
2,4,6,8上述相邻标度的中间值费用比景色“稍微到明显重要之间”
( 1/a_{ij} )( x_j ) 相对 ( x_i )

Python实现代码:

完整代码(符合要求版)

# 导入必要的库:numpy用于数值计算,matplotlib用于数据可视化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自定义函数板块 ----------------------
# 功能:实现线性回归参数(斜率和截距)的估计
def linear_regression(x, y):"""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斜率和截距)参数:x: 自变量数据,一维数组(英文变量,符合要求)y: 因变量数据,一维数组(英文变量,符合要求)返回:slope: 回归直线的斜率(英文变量)intercept: 回归直线的截距(英文变量)"""n = len(x)  # 获取样本数量(样本点个数)sum_x = np.sum(x)  # 计算自变量x的总和(用于最小二乘法公式)sum_y = np.sum(y)  # 计算因变量y的总和(用于最小二乘法公式)sum_xy = np.sum(x * y)  # 计算x与y乘积的总和(用于最小二乘法公式)sum_x2 = np.sum(x ** 2)  # 计算x平方的总和(用于最小二乘法公式)# 最小二乘法计算斜率:slope = (nΣxy - ΣxΣy) / (nΣx² - (Σx)²)slope = (n * sum_xy - sum_x * sum_y) / (n * sum_x2 - sum_x ** 2)# 最小二乘法计算截距:intercept = (Σy - slope*Σx) / nintercept = (sum_y - slope * sum_x) / nreturn slope, intercept  # 返回估计的斜率和截距# 功能:使用线性回归参数进行预测
def predict(x, slope, intercept):"""根据线性回归模型参数预测因变量值参数:x: 待预测的自变量数据(一维数组)slope: 回归直线的斜率(由linear_regression函数估计)intercept: 回归直线的截距(由linear_regression函数估计)返回:y_pred: 预测的因变量值(一维数组)"""y_pred = slope * x + intercept  # 线性回归预测公式:y = slope*x + interceptreturn y_pred  # 返回预测结果# ---------------------- 主程序板块 ----------------------
if __name__ == "__main__":  # 确保主程序仅在直接运行时执行(而非被导入时)# ---------------------- 1. 生成样本数据 ----------------------# 设置随机数种子(参数:42),确保每次运行生成相同的随机数据,结果可复现np.random.seed(42)# 生成自变量x:100个0到10之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参数:low=0, high=10, size=100)x = np.random.uniform(low=0, high=10, size=100)# 生成因变量y:基于真实模型y=2x+3,添加噪声(参数:噪声均值0,标准差1,样本量100)y = 2 * x + 3 +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1, size=100)# ---------------------- 2. 估计线性回归参数 ----------------------# 调用自定义函数计算斜率和截距(输入:样本数据x和y)slope, intercept = linear_regression(x, y)# 打印估计的参数(保留2位小数,方便观察)print(f"Estimated slope (β₁): {slope:.2f}")  # 理论斜率为2,估计值应接近2print(f"Estimated intercept (β₀): {intercept:.2f}")  # 理论截距为3,估计值应接近3# ---------------------- 3. 用估计的参数进行预测 ----------------------# 对原始自变量x进行预测(输入:x、估计的slope和intercept)y_pred = predict(x, slope, intercept)# ---------------------- 4. 结果可视化 ----------------------plt.figure(figsize=(10, 6))  # 创建图形(参数:figsize=(宽度, 高度),单位英寸)plt.scatter(x, y, color='blue', marker='o', label='Original Data')  # 绘制原始数据点(蓝色圆点)plt.plot(x, y_pred, color='red', linewidth=2, label='Regression Line')  # 绘制回归直线(红色,线宽2)plt.title('Linear Regression Example', fontsize=14)  # 添加标题(字体大小14)plt.xlabel('X (Independent Variable)', fontsize=12)  # x轴标签(自变量X)plt.ylabel('Y (Dependent Variable)', fontsize=12)  # y轴标签(因变量Y)plt.legend()  # 显示图例(区分原始数据和回归直线)plt.grid(True, linestyle='--', alpha=0.7)  # 添加网格线(虚线,透明度0.7)plt.show()  # 显示图形

代码检查结果

  1. 语法与语义:完全符合Python语法规则,无语法错误;变量均为英文(如slopeintercept),符合命名规范。
  2. 复杂度:代码逻辑清晰,仅包含2个自定义函数(linear_regressionpredict)和简单主程序,无冗余或复杂逻辑。
  3. 完整性:包含自定义函数(参数估计+预测)和主程序(数据生成+参数估计+预测+可视化),结构分离且完整。
  4. 注释与板块:每行列注释详细说明代码作用,板块(如“生成样本数据”“参数估计”)有明确功能解释。

代码逐一讲解(含参数设置)

1. 导入库板块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作用:导入数值计算库numpy(简称np)和可视化库matplotlib.pyplot(简称plt),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提供工具。
  • 参数:无需额外参数,直接导入库即可。
2. 自定义函数板块
函数1:linear_regression(x, y)——线性回归参数估计
  • 功能:根据输入的样本数据x(自变量)和y(因变量),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回归模型y = slope*x + intercept的参数(斜率slope和截距intercept)。
  • 核心参数
    • x:一维数组,自变量数据(如特征值);
    • y:一维数组,因变量数据(如标签值)。
  • 内部变量
    • n = len(x):样本数量(样本点个数,需保证xy长度相同);
    • sum_x, sum_y, sum_xy, sum_x2:分别为x总和、y总和、x*y总和、总和,用于最小二乘法公式计算。
  • 返回值
    • slope:估计的斜率(理论模型中为2);
    • intercept:估计的截距(理论模型中为3)。
函数2:predict(x, slope, intercept)——预测函数
  • 功能:根据估计的斜率和截距,对输入的自变量x进行因变量预测,公式为y_pred = slope*x + intercept
  • 核心参数
    • x:待预测的自变量数据(可与训练数据相同或新数据);
    • slope:由linear_regression函数估计的斜率;
    • intercept:由linear_regression函数估计的截距。
  • 返回值y_pred:预测的因变量值(与x长度相同的一维数组)。
3. 主程序板块

主程序通过if __name__ == "__main__":确保仅在直接运行脚本时执行,避免被导入时自动运行。

3.1 生成样本数据
np.random.seed(42)  # 固定随机数种子,保证结果可复现(参数42为任意整数,仅需固定)
x = np.random.uniform(low=0, high=10, size=100)  # 生成自变量x:0~10的100个均匀分布随机数
y = 2 * x + 3 +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1, size=100)  # 生成因变量y
  • 参数设置
    • np.random.seed(42):随机数种子(关键参数),确保每次运行生成相同的随机数据,便于调试和结果复现;
    • np.random.uniform(low=0, high=10, size=100):生成均匀分布数据,low=0(最小值)、high=10(最大值)、size=100(样本量100个);
    •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1, size=100):添加噪声,loc=0(噪声均值)、scale=1(噪声标准差,控制噪声大小)、size=100(与x长度一致)。
3.2 估计线性回归参数
slope, intercept = linear_regression(x, y)  # 调用自定义函数计算参数
print(f"Estimated slope: {slope:.2f}")  # 打印斜率(保留2位小数)
print(f"Estimated intercept: {intercept:.2f}")  # 打印截距(保留2位小数)
  • 功能:调用linear_regression函数,传入样本数据xy,得到估计的斜率和截距,并打印结果(理论上应接近2和3)。
3.3 预测
y_pred = predict(x, slope, intercept)  # 用估计的参数对x进行预测
  • 功能:调用predict函数,传入xslopeintercept,得到预测值y_pred,用于后续可视化对比。
3.4 结果可视化
plt.figure(figsize=(10, 6))  # 创建图形,设置大小为10x6英寸(宽x高)
plt.scatter(x, y, color='blue', marker='o', label='Original Data')  # 绘制原始数据点(蓝色圆点)
plt.plot(x, y_pred, color='red', linewidth=2, label='Regression Line')  # 绘制回归直线(红色,线宽2)
plt.title('Linear Regression Example', fontsize=14)  # 标题(字体大小14)
plt.xlabel('X (Independent Variable)', fontsize=12)  # x轴标签(自变量X)
plt.ylabel('Y (Dependent Variable)', fontsize=12)  # y轴标签(因变量Y)
plt.legend()  # 显示图例(区分原始数据和回归直线)
plt.grid(True, linestyle='--', alpha=0.7)  # 添加网格线(虚线,透明度0.7)
plt.show()  # 显示图形
  • 参数设置
    • figsize=(10, 6):图形尺寸,根据需要调整(单位英寸);
    • color='blue'/'red':颜色设置,区分原始数据和回归直线;
    • linewidth=2:回归直线的线宽,加粗便于观察;
    • fontsize=14/12:标题和标签的字体大小,保证可读性;
    • linestyle='--':网格线样式(虚线),alpha=0.7:透明度(避免遮挡数据点)。

总结

代码通过简单的线性回归示例,完整展示了“数据生成→参数估计→预测→可视化”的数学建模流程,符合所有要求(英文变量、无错误、注释详细、结构清晰)。关键参数(如随机数种子、样本量、噪声标准差)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问题调整,以适应不同场景。

Matlab实现代码:

由于未提供原始代码,以下为符合要求的Matlab线性回归算法代码(包含主程序与自定义函数),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变量英文命名、逻辑清晰及详细批注。

一、自定义函数1:计算线性回归系数(最小二乘法)

文件名:linearRegressionCoeffs.m

function beta = linearRegressionCoeffs(X, y)
% 功能: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含截距项)
% 输入参数:
%   X: 特征矩阵,n×p维(n为样本数,p为特征数,不含截距项)
%   y: 目标变量向量,n×1维(每个样本的真实值)
% 输出参数:
%   beta: 回归系数向量,(p+1)×1维(第1个元素为截距项,后续为各特征系数)% 检查输入维度是否匹配(X的行数必须等于y的样本数)
if size(X, 1) ~= length(y)error('样本数不匹配:X的行数必须等于y的长度');
end% 构造含截距项的特征矩阵(在X前添加全1列作为截距项对应的特征)
% 新矩阵维度:n×(p+1),第1列全1,后p列为原特征
X_with_intercept = [ones(size(X, 1), 1), X]; % 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系数:beta = (X'X)^-1 X'y(用\运算符避免直接求逆,数值更稳定)
beta = (X_with_intercept' * X_with_intercept) \ X_with_intercept' * y; end

二、自定义函数2:计算回归模型评估指标

文件名:regressionMetrics.m

function [mse, r2] = regressionMetrics(y, y_pred)
% 功能:计算回归模型的评估指标(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²)
% 输入参数:
%   y: 真实目标变量向量,n×1维
%   y_pred: 预测目标变量向量,n×1维
% 输出参数:
%   mse: 均方误差(越小越好,衡量预测误差)
%   r2: 决定系数(越接近1越好,衡量模型解释力)% 检查输入维度是否匹配(y和y_pred的样本数必须相同)
if length(y) ~= length(y_pred)error('样本数不匹配:y和y_pred的长度必须相等');
end% 计算均方误差 MSE = 平均平方误差 = mean((真实值-预测值)²)
mse = mean((y - y_pred).^2); % 计算总平方和 SST = sum((真实值-真实值均值)²)(衡量真实值的总波动)
sst = sum((y - mean(y)).^2); % 计算残差平方和 SSE = sum((真实值-预测值)²)(衡量模型未解释的波动)
sse = sum((y - y_pred).^2); % 决定系数 R² = 1 - SSE/SST(模型解释的波动占总波动的比例)
r2 = 1 - sse / sst; end

三、主程序:线性回归模型实现与评估

文件名:main.m

% 主程序:线性回归模型完整流程(数据生成→拟合→预测→评估→可视化)
% 适用场景:通过模拟数据演示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法实现,可复现、易理解%% 1. 参数设置与模拟数据生成(核心参数定义)
% ------------------------------------------------------
% 样本数:根据数据规模需求调整,此处设100个样本(适中规模,计算快且结果稳定)
n = 100; 
% 特征数:设置2个特征(p=2),便于理解且可视化简单
p = 2; 
% 真实回归系数(用于生成数据,模拟"上帝视角"的真实模型):
% [截距项beta0, x1系数beta1, x2系数beta2]
true_beta = [2; 3; 5]; 
% 噪声标准差:控制数据噪声水平(值越小数据越"干净",模型越易拟合)
noise_std = 1.5; 
% ------------------------------------------------------% 生成特征矩阵X(n×p维):每个特征服从不同正态分布,模拟真实数据的多样性
x1 = randn(n, 1) * 2 + 5;  % 特征x1:均值5、标准差2的正态分布(randn生成标准正态分布)
x2 = randn(n, 1) * 3 + 2;  % 特征x2:均值2、标准差3的正态分布
X = [x1, x2];  % 合并特征为X矩阵(100×2维)% 生成目标变量y:基于真实系数和噪声模拟观测数据
% 构造含截距项的特征矩阵(用于计算无噪声的真实值)
X_with_intercept_true = [ones(n, 1), X];  % 100×3维(全1列+2个特征)
y_true = X_with_intercept_true * true_beta;  % 无噪声的真实值:y = beta0 + beta1*x1 + beta2*x2
y = y_true + randn(n, 1) * noise_std;  % 添加噪声后的观测值(模拟真实数据中的测量误差)%% 2. 调用自定义函数拟合线性回归模型(核心计算)
% 输入特征矩阵X和目标变量y,输出估计的回归系数beta_est
beta_est = linearRegressionCoeffs(X, y);  % 调用最小二乘法函数%% 3. 模型预测(用估计的系数计算预测值)
% 构造含截距项的特征矩阵(与拟合时一致,确保格式匹配)
X_with_intercept = [ones(n, 1), X];  % 100×3维
y_pred = X_with_intercept * beta_est;  % 预测值:\hat{y} = X_with_intercept * beta_est%% 4. 模型评估(量化模型性能)
% 输入真实值y和预测值y_pred,输出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²
[mse, r2] = regressionMetrics(y, y_pred);  % 调用评估指标函数%% 5. 输出结果(对比真实值与估计值,验证模型效果)
disp('===== 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
disp(['真实系数: ', num2str(true_beta')]);  % 显示"上帝视角"的真实系数(用于对比)
disp(['估计系数: ', num2str(beta_est')]);  % 显示模型估计的系数(应接近真实值)
disp(['均方误差(MSE): ', num2str(mse, '%.4f')]);  % MSE越小越好(此处理想值≈noise_std²=2.25)
disp(['决定系数(R²): ', num2str(r2, '%.4f')]);  % R²越接近1越好(理想值=1,受噪声影响会降低)%% 6. 可视化结果(直观展示预测效果)
figure;  % 创建图形窗口
scatter(y, y_pred, 'b', 'filled');  % 绘制真实值vs预测值散点图(蓝色填充点)
hold on;  % 保持当前图形,后续添加参考线
plot([min(y), max(y)], [min(y), max(y)], 'r--', 'LineWidth', 1.5);  % 添加y=x参考线(完美预测时的位置)
xlabel('真实值 y');  % x轴标签
ylabel('预测值 \hat{y}');  % y轴标签(\hat{y}为LaTeX格式的y估计符号)
title('真实值与预测值对比(点越靠近红线,预测越准)');  % 标题说明图形意义
legend('预测点', '完美预测线');  % 图例区分数据点和参考线
grid on;  % 显示网格线,便于观察点的分布
hold off;  % 结束图形保持

四、代码讲解与参数说明

1. 核心参数设置(主程序中“参数设置”板块)
  • 样本数n:影响模型稳定性,n越大(如n=1000)结果越接近真实系数,但计算量增加;n越小(如n=10)易过拟合。此处设100,兼顾效率与稳定性。
  • 特征数p:决定模型复杂度,p越大需更多样本避免过拟合。此处p=2,便于理解和可视化。
  • 真实系数true_beta:用于生成数据的“标准答案”,包含截距项(beta0=2)和特征系数(beta1=3, beta2=5),可修改以模拟不同数据关系。
  • 噪声标准差noise_std:控制数据“干净程度”,noise_std=0时无噪声(完美拟合),值越大(如3)数据越混乱,模型评估指标越差。
2. 自定义函数逻辑
  • linearRegressionCoeffs.m:核心是最小二乘法公式β=(X’X)⁻¹X’y,通过添加全1列实现截距项拟合,用\运算符(Matlab线性方程组求解)替代inv求逆,避免数值奇异问题。
  • regressionMetrics.m:MSE衡量预测误差绝对值(单位与y一致),R²衡量模型解释数据波动的比例(0~1之间,>0.8通常认为拟合良好)。
3. 主程序流程
  1. 数据生成:通过随机数生成特征和目标变量,确保代码可复现(无需外部数据)。
  2. 模型拟合:调用自定义函数计算系数,核心是最小二乘法矩阵运算。
  3. 预测与评估:用估计系数计算预测值,通过MSE和R²量化效果。
  4. 可视化:真实值vs预测值散点图直观展示预测准确性,靠近红线(y=x)的点表示预测误差小。

运行说明

将上述3个文件(linearRegressionCoeffs.m、regressionMetrics.m、main.m)放在Matlab当前工作目录,运行main.m即可输出结果并显示图形。结果中“估计系数”应接近“真实系数”,MSE接近noise_std²(1.5²=2.25),R²通常>0.9(噪声较小时)。

代码特点

  • 语法正确:严格遵循Matlab函数定义、矩阵运算、流程控制语法。
  • 逻辑清晰:分模块实现数据生成、拟合、评估,符合机器学习标准流程。
    保代码可复现(无需外部数据)。
  1. 模型拟合:调用自定义函数计算系数,核心是最小二乘法矩阵运算。
  2. 预测与评估:用估计系数计算预测值,通过MSE和R²量化效果。
  3. 可视化:真实值vs预测值散点图直观展示预测准确性,靠近红线(y=x)的点表示预测误差小。

运行说明

将上述3个文件(linearRegressionCoeffs.m、regressionMetrics.m、main.m)放在Matlab当前工作目录,运行main.m即可输出结果并显示图形。结果中“估计系数”应接近“真实系数”,MSE接近noise_std²(1.5²=2.25),R²通常>0.9(噪声较小时)。

代码特点

  • 语法正确:严格遵循Matlab函数定义、矩阵运算、流程控制语法。
  • 逻辑清晰:分模块实现数据生成、拟合、评估,符合机器学习标准流程。
  • 易扩展性:如需增加特征,只需修改p和X的生成方式;如需真实数据,替换“数据生成”板块为数据读取代码即可。

此处文末获取思路模型代码论文

http://www.dtcms.com/a/316234.html

相关文章:

  • MATLAB实现菲涅尔法全息成像仿真
  • Groovy学习篇章一之—— GDK 探秘:Groovy如何给Java对象“开外挂”,让String也能“跑命令”!
  • 磁悬浮转子的“静音术”:深度解析无接触抑制旋转幽灵的奥秘
  • 基于MCP的智能客服系统:知识库与工单系统深度集成
  • 英语中日期与时间缩写
  • 针对软件定义车载网络的动态服务导向机制
  • CoRL-2025 | 北大“如影随形”具身导航智能体!TrackVLA:复杂自然环境中的具身视觉跟踪
  • cJSON库应用
  • Vulnhuntr:用于识别远程可利用漏洞的开源工具
  • 文字识别在媒资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剖析
  • 数据安全治理——解读数据安全治理与评估服务业务介绍【附全文阅读】
  • Book Shop(Dynamic Programming)
  • Direct12第六章
  • 【LeetCode 热题 100】347. 前 K 个高频元素——(解法一)排序截取
  • 防火墙的区域划分和流量控制
  • Qwen3技术之模型预训练
  • Redis Stream:高性能消息队列核心原理揭秘
  • 数据结构04 栈和队列
  • tensorRT配合triton部署模型
  • C语言的结构体与联合体
  • LOOP Finance:一场 Web3 共和国中的金融制度实验
  • Spring Boot 与 Ollama 集成部署私有LLM服务 的完整避坑指南,涵盖 环境配置、模型管理、性能优化 和 安全加固
  • 【数据结构入门】数组和链表的OJ题(2)
  • uv与conda环境冲突,无法使用uv环境,安装包之后出现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xxx‘等解决方法
  • SpringBoot中策略模式使用
  • tcp 确认应答和超时时间
  • mq_timedsend系统调用及示例
  • Lua语言程序设计1:基础知识、数值、字符串与表
  • DDOS攻击和CC攻击对服务器的伤害有哪些?
  • 蘑兔音乐:音乐创作的神奇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