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排序算法-选择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动图演示)

目录

十大排序算法分类

 选择排序

算法步骤:

动图演示:

性能分析:

代码实现(Java):

堆排序

算法步骤:

动图演示:

性能分析:

代码实现(Java):


十大排序算法分类

本篇分享十大排序算法中的 需要进行交换操作的选择排序与堆排序 , 其余算法也有介绍噢

排序算法—插入排序(插入、希尔)(动图演示)-CSDN博客

排序算法—交换排序(冒泡、快速)(动图演示)-CSDN博客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原地比较排序算法,无论数据是否有序,其时间复杂度均为 O(n²),因此适用于小规模数据排序。它的主要优点是不占用额外内存空间(空间复杂度 O(1)),但由于其低效的时间复杂度,不适合大规模数据排序。

算法步骤:

  1. 初始状态:最开始待排序序列为 arr[0......n-1] ,已排序序列为空
  2. 查找最小值:在待排序序列中找出最小值
  3. 交互位置:将最小值与待排序的第一个元素交互
  4. 重复执行:重复二三步,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共需要n-1轮)

动图演示:

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

  • 无论数据是否有序,均需两层循环比较O(n²)

空间复杂度

  • 仅需常数级额外空间 O(1)

稳定性

  • 不稳定 (交换时可能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元素)

代码实现(Java):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 arr.length;for (int i = 0; i < n - 1; i++) {int minIndex = i;for (int j = i + 1; j < n; j++)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 // 更新最小元素索引}}// 交换 arr[i] 和 arr[minIndex]int temp = arr[i];arr[i] = arr[minIndex];arr[minIndex] = temp;}}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29, 10, 14, 37, 13};selectionSort(arr);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输出 [10, 13, 14, 29, 37]}
}

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种基于二叉堆(Binary Heap)数据结构的比较排序算法,属于选择排序的优化版本。它通过构建最大堆(或最小堆)实现升序(或降序)排序,具有 O(n log n) 的时间复杂度,且是原地排序(空间复杂度 O(1))。

算法步骤:

构建大根堆:

  • 首先将待排序的数组构造成一个大根堆,此时整个数组的堆顶端元素就是最大元素交换

堆顶与末尾元素:

  • 堆顶元素和数组末尾元素交换,此时末尾元素已有序(最大值)

排除末尾元素:

  • 对剩余未排序部分n-1重新调整为最大堆,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元素有序。

注意:升序用大根堆,降序就用小根堆(默认为升序)

动图演示:

首先我们给定一个无序的序列,将其看做一个堆结构,一个没有规则的二叉树,将序列里的值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到右依次填充到二叉树中。

对于一个完全二叉树,在填满的情况下(非叶子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每一层的元素个数是上一层的二倍,根节点数量是1,所以最后一层的节点数量,一定是之前所有层节点总数+1,所以,我们能找到最后一层的第一个节点的索引,即节点总数/2(根节点索引为0),这也就是第一个叶子节点,所以第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就是最后一个叶子结点的索引-1。那么对于填不满的二叉树呢?这个计算方式仍然适用,当我们从上往下,从左往右填充二叉树的过程中,第一个叶子节点,一定是序列长度/2,所以第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就是arr.len/2-1,对于此图数组长度为5,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为5/2-1=1,即为6这个节点
那么如何构建呢?我们找到了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即元素值为6的节点,比较它的左右节点中最大的一个的值,是否比他大,如果大就交换位置。

在这里5小于6,而9大于6,则交换6和9的位置 

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4,用它和它的左右子节点进行比较,4大于3,而4小于9,交换4和9位置

此时发现4小于5和6这两个子节点,我们需要进行调整,左右节点5和6中,6大于5且6大于父节点4,因此交换4和6的位置 

此时我们就构造出来一个大根堆,下来进行排序
首先将顶点元素9与末尾元素4交换位置,此时末尾数字为最大值。排除已经确定的最大元素,将剩下元素重新构建大根堆
一次交换重构如图:

 

此时元素9已经有序,末尾元素则为4(每调整一次,调整后的尾部元素在下次调整重构时都不能动)
二次交换重构如图:

最终排序结果: 

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

  • 建堆O(n)+每次调整堆O(log n)  共O(n log n)

空间复杂度:

  • 原地排序,无需额外空间 O(1)

稳定性:

  • 不稳定

代码实现(Java):

public class HeapSort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int n = arr.length;// 1. 构建最大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for (int i = n / 2 - 1; i >= 0; i--) {heapify(arr, n, i);}// 2. 逐个提取堆顶元素并调整堆for (int i = n - 1; i > 0; i--) {// 交换堆顶和当前末尾元素int temp = arr[0];arr[0] = arr[i];arr[i] = temp;// 调整剩余堆heapify(arr, i, 0);}}// 调整以节点i为根的子树为最大堆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n, int i) {int largest = i;    // 初始化根节点为最大值int left = 2 * i + 1;int right = 2 * i + 2;// 比较左子节点if (left < n && arr[left] > arr[largest]) {largest = left;}// 比较右子节点if (right < n && arr[right] > arr[largest]) {largest = right;}// 若最大值不是根节点,则交换并递归调整if (largest != i) {int swap = arr[i];arr[i] = arr[largest];arr[largest] = swap;heapify(arr, n, larg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4, 10, 3, 5, 1};heapSort(arr);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输出 [1, 3, 4, 5, 10]}
}

http://www.dtcms.com/a/308284.html

相关文章:

  • 数据库Day04
  • 探索 Vue 3.6 新特性:Vapor Mode 与高性能 Web 应用开发
  •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IPV6是什么含义?计算机中如何设置子网掩码与网关?
  • 大数据精准获客平台的破局之道:数据大集网的深度赋能
  • JavaEE初阶1.0
  • 【Unity】实现小地图
  • QT信号和槽怎么传输自己定义的数据结构
  • Redis哨兵模式搭建
  • 【普中STM32精灵开发攻略】--第 2 章 开发板功能及使用介绍
  • Qt C++实现KD树
  • BH1750模块
  • 上证50期权2400是什么意思?
  • 常见中间件漏洞
  • 腾讯云edge
  • 【SpringMVC】拦截器,实现小型登录验证
  • 对于前端工程化的理解
  • 仓库管理系统-9-前端之Main主要区域的新增表单
  • 用AI一键生成可交互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Generator 让信息可视化触手可及
  • 星云能量传送特效技术详解
  • 智能文本抽取技术:精准识别、定位并提取出关键信息
  • 05-netty基础-ByteBuf数据结构
  • cuda编程笔记(11)--学习cuBLAS的简单使用
  • 机械学习--逻辑回归
  • React组件化的封装
  • 内核寄存器操作mcu进入低功耗模式
  • Java 17 新特性解析与代码示例
  • JavaScript函数性能优化秘籍:基于V8引擎优化
  • YOLO+Pyqt一键打包成exe(可视化,以v5为例)
  • tomcat隐藏400报错信息
  • Augment Code与Cursor功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