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用自然语言对话,15分钟打造Python终端速读App
想象一下:你有了一个速读应用的创意。此时,你无需花费数小时研究该用哪些Python模块和库,也不必逐步编码各个组件,或者为语法错误调试代码——你只需用简单的英语描述你的需求。几分钟之内,你已经在调整字体大小,并与AI编程伙伴讨论用户体验优化了。
这就是“vibe coding”的魅力——一种协作式开发方法,通过自然语言的指令,经过多轮对话,快速实现功能应用。这不是要取代传统的编程技能,而是为了加速从创意到可用原型的转化过程。
今天,我将带你一步步了解我是如何仅用15分钟,就用Python开发出一个完全可用的RSVP(快速串行视觉呈现)速读App的。
🔗 点击查看GitHub上的速读应用
https://github.com/balapriyac/data-science-tutorials/tree/main/vibe-coding/speed-reader
从想法到实现
假设你有个想法,想用vibe coding来实现。如果你已经在用ChatGPT、Claude或Gemini等AI助手,也可以继续用这些工具。我建议你尝试下文这些提示(或更优版本),看看你能构建出什么。
步骤1:描述你要构建的内容
你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请求开始:
“我想用Python创建一个命令行速读应用,实现RSVP(快速串行视觉呈现)技术。这个应用需要能在Ubuntu上运行,按可调节的速度顺序显示单词,并具备基于键盘输入的基本控制。你能否提供一个结构清晰、实现规范、并具备完善错误处理的版本?”
无需技术细节,无需详细需求,仅需表达清晰意图。这正是vibe coding的酷炫之处——你关注“要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这句初始提示就能带来一个可用的基于终端的速读应用:
class RSVPReader:def __init__(self, text, wpm=250, chunk_size=1):self.text = textself.wpm = wpmself.words = self._prepare_text()self.current_index = 0self.is_paused = Falseself.delay = 60.0 / (wpm * chunk_size)
初始实现包含了:
- 文本处理:将内容拆分为便于阅读的片段
- 速度控制:可配置每分钟单词数
- 交互控制:暂停、恢复、导航、调整速度
- 进度跟踪:通过进度条显示直观反馈
- 文件支持:可从文本文件或直接输入读取内容
完整类的实现细节可在rsvp_reader.py
文件中查看。
步骤2:提升用户体验
当请求改进时,我们用描述性、目标导向的语言:
“我希望增强视觉呈现效果,将文本显示居中,并加强字体强调以提升可读性。你能否修改代码,更高效地利用终端的中央区域,同时保持输出整洁、专业?”
这触发了终端内容布局的改进:
def _get_terminal_size(self):"""获取终端尺寸以适应布局"""try:import shutilcols, rows = shutil.get_terminal_size()return cols, rowsexcept OSError:return 80, 24 # 合理默认值
现在,速读应用依然可用,不过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优化。
步骤3:按需精细化用户界面
最终迭代时,我们明确提出以下需求:
“我希望用以下具体要求优化界面:1)文本显示在终端屏幕中间40%的区域;2)默认阅读速度降低,以便更好理解;3)创建静态控制界面,只有阅读文本动态刷新,控制区不变;4)在激活显示区域加上清晰边框。你能在保留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变更吗?”
这带来了如下终端布局方法:
def _get_display_area(self):"""获取中心40%矩形区域的尺寸"""cols, rows = self._get_terminal_size()display_width = int(cols * 0.4)display_height = int(rows * 0.4)start_col = (cols - display_width) // 2start_row = (rows - display_height) // 2return start_col, start_row, display_width, display_heightdef _draw_static_interface(self):"""绘制静态界面"""# 控制区固定,仅阅读文本动态变化
技术亮点概览
在我们开发的RSVP速读应用中,包含了以下技术特点:
多线程实现响应式控制
该方法通过将终端切换到原始模式和非阻塞I/O轮询,实现了实时捕获键盘输入,而不会阻塞主程序:
def _get_keyboard_input(self):"""非阻塞键盘输入处理"""old_settings = termios.tcgetattr(sys.stdin)try:tty.setraw(sys.stdin.fileno())while self.is_running:if select.select([sys.stdin], [], [], 0.1)[0]:# 实时处理输入,无阻塞
智能终端定位
该方法利用ANSI转义序列,将文本精确显示在终端屏幕的指定坐标,即代码会在打印单词前把光标移动到特定行列:
def _display_word(self, word):# 使用ANSI转义码精准定位print(f'\033[{word_row};{word_start_col}H{large_word}')
自适应速度控制
该功能会根据单词长度动态调整阅读速度,长单词(8字母及以上)显示时间增加20%,短单词(4字母以下)则减少20%,以优化理解效果:
# 长单词显示时间更长
word_delay = self.delay
if len(current_word) > 8:word_delay *= 1.2
elif len(current_word) < 4:word_delay *= 0.8
你可以直接运行该应用,亲自体验其效果。
首先,赋予脚本可执行权限并在文件顶部添加shebang:
$ chmod +x rsvp_reader.py
然后这样运行:
$ ./rsvp_reader.py sample.txt
详细使用说明可参见README文件。
结语
本次vibe coding实践带来了:
- 一个基于终端的功能完善速读App(Python实现)
- 支持50-1000+ WPM的灵活阅读速度
- 实时控制:暂停、导航、速度调节
- 适配任意终端尺寸的自适应显示
- 集中于屏幕中央40%的简洁、无干扰界面
- 基于单词长度与复杂度的智能定时
只用15分钟,我们就将一个简单想法变成了可以实用的应用程序。
准备好自己体验vibe coding了吗?从一个简单想法开始,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来,看看AI对话能带你走多远——代码自然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