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波滤波器设计全解析:原理、传递函数与MATLAB实现
陷波器,如同频谱上的精密手术刀,精准剔除特定频率干扰,是信号处理工程师对抗噪声的利器。
1. 陷波器:精准的频率“剔除术”
陷波滤波器(Notch Filter)是一种带阻滤波器,其核心目标是在信号频谱中深度衰减一个极其狭窄的频率范围(中心频率 f0
附近),而对其他频率成分的影响最小化。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消除固定频率干扰(如工频50Hz/60Hz干扰、电源谐波、特定机械振动噪声)的理想工具。
2. 核心原理:零极点的共舞
陷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在零极点配置的基础之上:
-
零点 (Zero): 位于复频域单位圆上、角度为
±θ0
的位置(θ0 = 2πf0/fs
,fs
为采样率)。零点直接位于需要被抑制的频率点f0
对应的复平面单位圆上,导致该频率处的传输增益理论上为0(深度衰减)。 -
极点 (Pole): 位于靠近对应零点、但在单位圆内的位置(半径为
r
,0 < r < 1
)。极点靠近零点是为了确保在f0
处具有尖锐的衰减特性;极点位于单位圆内则保证滤波器的稳定性。极点半径r
控制着陷波器的带宽(或品质因数 Q)。r
越接近1,极点离单位圆越近,陷波器的带宽越窄(Q值越高),频率选择性越强,但时域响应建立时间也越长;r
越小,带宽越宽(Q值越低)。
零极点协同作用:零点在 f0
处强制“抵消”信号,造成深度衰减。靠近零点的极点则“锐化”了这种抵消效应,使得衰减只集中在 f0
附近一个很窄的频带内,而对远离 f0
的频率影响很小。
3. 复频域传递函数方程
一个标准的二阶数字陷波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H(z)
可表示为:
H(z) = b0 * (1 - 2cos(θ0)z⁻¹ + z⁻²) / (1 - 2r cos(θ0)z⁻¹ + r²z⁻²)
其中:
-
z
: 复频域变量。 -
θ0 = 2πf0 / fs
: 目标陷波频率f0
(Hz) 对应的归一化数字角频率 (弧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