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从 AlphaGo 到具身机器人:AI 四力阶梯的突破之旅

凌晨两点,一片漆黑的客厅里,一台扫地机器人正悄悄工作。

它突然停下:“我看见前方有沙发腿。”

语音助手回应:“可能和你半小时前掉的爆米花有关。”

机器人思考片刻:“我先绕开它,稍后再来清扫。”

电机启动,机器人灵活转身,绕过障碍继续工作。

这深夜里的“对话”暗藏玄机:它展现了AI的四项核心能力——感知、认知、决策、具身。

这四项能力构成AI技能树的四级阶梯,层层递进。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AI从“看得见”到“动得稳”的突破之旅,以及它的未来方向。

第一阶梯:感知智能 – 让机器“看得见 & 听得清”

感知智能是AI的起点,也是后续能力的基础。

它让机器将外部世界“数字化”——将画面、声音转为计算机可理解的信号,提取有意义的特征和标签

就像人类视觉皮层能识别猫的形状,AI感知模块也要从像素中辨物、从波形中听句。

十多年前,计算机视觉曾被戏称为“认猫”的世界难题。

但2012 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出现改写历史:Hinton团队的AlexNet 模型在ImageNet 图像识别比赛中将错误率降低10 多个百分点

电脑终于能可靠区分猫狗,成为机器“看见”图像的里程碑。

有趣的是,谷歌算法还从海量图片中自学出“猫”的概念,无需人为标注就识别猫脸模式。

卷积神经网络自此成为视觉领域主力,让电脑看清世界不再是梦(不过早期模型也曾闹笑话:把熊猫误认成烤红薯,只因黑白花纹和轮廓相似)。

与此同时,听觉感知也在深度学习助力下突飞猛进。

传统语音识别用HMM模型,准确率停在90%出头,难有突破。

深度神经网络将准确率推至95%、98%,接近人类听写水平。

2017 年微软的语音系统在测试集上**单词错误率仅5.1%**,媲美专业听写。

智能音箱、手机助手因此能“听清”我们的话。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是让机器在“听清”后真正“听懂”含义,这引出了AI的第二阶梯。

感知智能不仅限于摄像头和麦克风。

如今,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配备多种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捕捉运动,LiDAR 测量空间,IMU 感知倾斜……

这些传感器拓宽了机器感知维度,构建了丰富的“数据基座”。

感知智能将复杂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

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一切认知决策的基石。

第二阶梯:认知智能 – 让机器“听得懂 & 会思考”

感知智能解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认知智能追求“理解内容、推理原因”。

这是AI能力树的第二级台阶:基于感知信息形成语义理解,进行抽象思考和推理。

大语言模型(LLM)是这一阶段的明星。

它们在海量文本上训练,将语义压缩到参数矩阵,形成“概念向量”知识表示。

通俗来说,模型记住了互联网亿万句子的模式,找到语义位置,展开知识回答问题。

2017 年谷歌的Transformer 架构成为分水岭——它像处理八卦一样处理序列信息,实则靠线性代数运算。

这种“闲聊背后全是矩阵”的能力,让AI能读写人类语言。

ChatGPT 和GPT-4 等模型是认知智能的代表。

它们不仅懂日常对话,还能逻辑推理,在知识问答中超人类平均水平。

这得益于训练中涌现的推理能力:参数和语料达到一定规模,模型展现“思考”迹象,如写代码、证明数学题。

研究者兴奋地称其为“AGI 火花”

但大模型有幻觉问题——胡编看似合理的错误答案。

原因是感知缺位,推理缺乏现实锚点,如同语义泥淖中的死水湾。

因此,GPT-4 有时自信输出谬误,因缺乏现实校准。

例如,GPT-4 可背《乡村爱情》台词并自圆其说,却可能违背常识,因无物理世界经验。

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者尝试多模态输入。

多模态大模型是热点:OpenAI 让GPT-4 接受图像输入,能看图答题,解释表情包笑点。

BLIP-2Kosmos-1等模型结合视觉和语言,一边看图一边分析。

多模态统一表征让模型大脑不仅有文字,还能“看图说话”。

图片理解融入语言内核,AI认知更接近人类综合感知。

未来,大模型将能读报、看图、听音频,全面“听懂”世界。

第三阶梯:决策智能 – 让机器“算得准 & 选得妙”

有了感知和认知,AI需迈向决策智能

它在不确定环境中规划行动、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

换句话说,教AI像人类一样“拿主意”。

强化学习(RL)是决策智能的关键。

它让智能体通过试错改进策略,最大化奖励。

AI通过“试—错—改进”,学会选收益最大的行动。

围棋AI AlphaGo 是强化学习+树搜索的经典案例。

2016 年,DeepMind 的AlphaGo 以4:1 击败李世石,震惊全球——专家曾认为机器下围棋需再等十年。

AlphaGo 起初学习人类对局,后通过自我对弈超越人类经验。

它结合神经网络和蒙特卡洛树搜索,展现创造力:第二局的“神之一手”第37 步让棋手瞠目。

AlphaGo 标志着AI决策领域的飞跃。

其“后辈”AlphaZero更惊人。

2017 年,AlphaZero 不靠人类棋谱,从零训练,几小时达超人类水平!

它学国际象棋4 小时击败Stockfish,24 小时碾压围棋、将棋程序。

AlphaZero 证明通用强化学习+自我博弈的威力,摆脱人类指导,自创近乎完美决策。

它从“人类老师”毕业,成为自己的老师。

这预示AI可在多领域超越人类。

决策AI在现实中大有作为。

外卖平台用算法优化骑手路线;无人机通过多智能体RL实现自主分工。

多AI需合作或竞争,催生多智能体决策

适当奖励机制让机器群体协调,完成复杂任务。

大语言模型与决策智能结合,出现“LLM as Agent”思路。

AutoGPT 等系统让GPT拆解目标、形成计划、调用工具执行。

模型会反思调整,逐步逼近目标。

LLM-Agent 给语言模型装上“执行官”,实现想法-行动-观察-调整的循环。

这赋予AI自主性,应对开放问题。

决策智能和认知智能正融合。

但决策智能也有风险。

生成式AI决策靠概率抽样,如开盲盒:随机性可带来创意,也可能导致错误。

探索稳妥的平衡是永恒课题。

强化学习和安全措施的发展将让AI决策既大胆又谨慎。

第四阶梯:具身智能 – 让机器“动得稳 & 长得肉”

感知、认知、决策后,AI迈向具身智能,在物理世界行动。

它将感知-认知-决策回路闭合到现实:AI不仅思考,还要驱动机械执行。

这是AI的终极考验——现实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

近两年,科技公司发力“AI+机器人”。

2024 年6 月华为开发者大会,盘古大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亮相。

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可完成十步以上任务规划,实现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

它还能生成训练视频,教机器人在不同环境行动。

除人形机器人“夸父”,盘古赋能工业、服务机器人,替代危险工作。

未来,机器人管家或将洗衣做饭,如华为云CEO畅想:“AI机器人解放我们,让我们有时间读书、写诗、作画”。

谷歌DeepMind推出Gemini Robotics,首个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

它让机器人理解空间语义,执行复杂动作。

“模型需身体,机器人需大脑”——Gemini Robotics 架起桥梁。

它包括具身推理模型(Gemini Robotics-ER)和动作序列决策层。

例如,它分析图像,生成“机械臂转X度、抓取Y力度”的动作指令

这如同给机器人装上“导演+编舞”,明确每步动作。

谷歌的PaLM-ERT-2也有类似探索。

PaLM-E融合语言模型和视觉输入,输出高层指令。

如输入“<图像>厨房</图像>…拿苹果”,生成“走向桌子->抓苹果->递出”指令。

RT-2将动作离散为令牌,机器人像读句子般执行。

这解决语言模型不擅控制信号的问题:动作编码成“单词表”,模型用“词”指挥机器人。

“大脑+四肢”模型让机器人闭环感知、理解、行动。

Google实验显示,RT-2能基于网络知识应对新物体:如“拿可当锤子的东西”,选石头,因推理出其符合概念。

这体现跨模态迁移多步推理

具身智能关注“拟前庭系统”,加入平衡感应模块。

IMU 传感器数据输入模型,考虑物理稳定性。

这减少“幻觉”决策,类似人类前庭系统。

未来,穿戴设备或与大模型结合,形成“SensorGPT”,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指导行为。

AI将融入身体延伸,令人兴奋。

具身智能时代的AI将以多形态出现:家中人形助手,工地四足劳模

它们外形各异,却可能共享云端大脑,各尽其用。

从“看得见”到“动得稳”,AI正迈向科幻中的机器人。

四力耦合:横向数据催生纵向跃迁

AI每层跃迁依赖前级积累,通过数据横向扩展引发纵向突破

AI从“数据之海”中学会感知标签;文本信息洪流汇成“语义之河”,推向认知智能;模拟试验形成“策略之湖”,孕育AlphaGo;最终,能力汇入“行动海啸”,影响物理环境。

层级上升,数据粒度变粗,抽象度增高,反馈回路深度倍增。

AI需多重闭环验证调整。

四力融通,AI或迎“相变”质变。

多模态统一表征 + 反馈闭环是更高智能的关键。

机器拥有全感官,信息融于统一知识空间,通过闭环修正策略,具备强大适应能力。

专家猜想,通用人工智能(AGI)或诞生于多模态、多回路体系。

业内人士比喻:大模型和机器人技术“成对出现”,合体催生奇迹。

潜在风险与治理

AI攀登四力阶梯,每级伴随风险与挑战

治理措施需跟进,确保安全发展。

对应四种能力,隐患与监管如下:

  • 感知数据偏见(如图像识别对少数族裔不准)或隐私风险。

需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多样、公正,遵守隐私法规。

各国已制定法律,防止人脸识别数据滥用。

  • 认知:大模型幻觉和错误信息可能误导公众。

模型评估和监管。

中国要求生成式AI上线前安全评估;欧美讨论高风险AI严格测试。

  • 决策:AI决策常为黑箱,缺乏可解释性,可能不公或不安全。

需推动决策可解释透明度

欧盟《AI法案》要求高风险AI提供解释和人类监督。

学术界研究可解释AI技术。

  • 具身:机器人现实中可能物理失控,造成事故。

需严格物理防护和应急机制。

如给机器人设“红色急停按钮”,制定安全标准,增强监控。

各国酝酿机器人伦理指南,讨论“三大定律”,避免人机冲突。

AI治理需全链条、多层次框架。

欧盟按风险分四类管理AI,中国在数据安全、算法备案等方面布局。

未来将有更精细监管,平衡创新与安全。

结尾:留白与思考

我们见证了AI攀登“看、想、算、动”四级台阶。

每级跃升曾是难题,如今融入生活:手机识猫,音箱聊天,导航规划,机械臂自干活。

AI进化如连续剧,我们是剧中人。

下一个台阶是什么?

当扫地机器人质疑地心引力或探讨哲学,它或在攀向第五阶

届时,AI将超越四种能力,呈现新“智能形态”。

留个问题:你最期待在哪层引入新数据,催生下次飞跃?

换句话说,你会为AI进化选感知、认知、决策还是具身?

欢迎留言分享创意火花。

下一个爆款创新或藏在你的奇思妙想中。

让我们拭目以待,AI的壮阔之旅!

http://www.dtcms.com/a/289393.html

相关文章:

  • 爬虫实战案例(两个)
  • Open64 WHIRL
  • `tidyverse` 长表、宽表的处理
  • 使用Qt6 QML/C++ 和CMake构建海康威视摄像头应用(代码开源)
  • 看板流程标准化和灵活性如何平衡
  • 在Ubuntu22系统上离线部署ai-infra-guard教程【亲测成功】
  • 深入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
  • PID控制原理分析及应用(稳态误差详细分析)(一)
  • 【高等数学】第四章 不定积分——第四节 有理函数的积分
  • 【LeetCode 热题 100】124. 二叉树中的最大路径和——DFS
  • [Python] -项目实战7- 用Python和Tkinter做一个图形界面小游戏
  • Servlet API 详解
  • 佛经个人阅读(二)《金刚经》解析
  • git fork的项目远端标准协作流程 仓库设置[设置成upstream]
  • 基于自定义数据集微调SigLIP2-分类任务
  • C语言:深入理解指针(2)
  • FreeRTOS学习笔记之内存管理
  • Spring MVC上下文容器在Web容器中是如何启动的(源码深入剖析)?
  • LeetCode 121.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 Docker安装mysql、redis
  • 学习日志15 python
  • 深入理解Graphite协议:数据采集、存储与可视化的核心技术
  • [硬件电路-57]: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受控程度,可以把电子元器件分为:不受控、半受控、完全受控三种大类
  • 65-OVP保护电路
  • 医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报告
  • [硬件电路-58]:根据电子元器件的控制信号的类型分为:电平控制型和脉冲控制型两大类。
  • FNAF同人:简陋的测试
  • Pact 合约测试框架
  • 民法学学习笔记(个人向) Part.4
  • 20250720-5-Kubernetes 调度-污点与污点容忍_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