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硬件电路-57]: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受控程度,可以把电子元器件分为:不受控、半受控、完全受控三种大类

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受控程度,可将其分为不受控、半受控、完全受控三大类。这种分类基于元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需要外部信号(如电压、电流、光、热等)的主动调控,以及调控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以下是具体分类及实例说明:

一、不受控元器件

定义:元器件的工作状态由自身物理特性或固定结构决定,无需外部信号主动控制,或外部信号仅起辅助作用(如触发初始状态)。
特点

  • 行为不可动态调节(或调节范围极小)。
  • 参数由材料、制造工艺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固定。

实例

  1. 电阻器
    • 固定电阻:阻值由材料(如碳膜、金属膜)和几何尺寸决定,工作时不需外部控制。
    •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阻值随温度或光照变化,但变化是被动响应,无需主动控制信号。
  2. 电容器
    • 固定电容容量由极板面积、间距和介电材料决定,无需外部控制。
    • 电解电容:容量固定,仅通过极性维持工作状态。
  3. 电感器
    • 固定电感电感量由线圈匝数、磁芯材料决定,无需外部控制。
  4. 二极管
    • 普通整流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由PN结结构决定,无需外部控制(但需满足正向偏置条件)。
    • 稳压二极管:稳压值由材料和掺杂浓度决定,工作在反向击穿区时自动稳压。
  5. 连接器/开关(机械式)
    • 拨动开关、按键开关:通过机械动作改变电路通断,无需电子信号控制。

二、半受控元器件

定义: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可通过外部信号部分调节,但调节范围或精度有限,或需满足特定条件才能实现控制。
特点

  • 需外部信号触发或调节,但控制方式较简单(如开关式、阈值触发)。
  • 参数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无法连续或精细调节。

实例

  1. 晶闸管(SCR)- 可控导通,不可控关闭
    • 单向可控硅:需门极(G)触发才能导通,但导通后门极失去控制作用,需通过降低阳极电压或切断电流关断。
    • 双向可控硅:可用于交流电路,但控制方式仍为开关式(全导通或关断)。
  2. 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
    • 电压达到特定阈值(如30V)才能触发导通,常用于触发晶闸管,但无法连续调节触发电压。
  3. 光耦合器
    • 通过光信号传输电信号,输入端(发光二极管)需电流驱动,但输出端(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程度受光强限制,无法精确控制。
  4. 继电器
    • 电磁继电器:需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合触点,但触点状态仅为开/关,无法连续调节。
    • 固态继电器通过光或电信号触发导通,但导通后状态不可连续调节。
  5. 变容二极管
    • 电容值随反向偏置电压变化,但调节范围有限(通常为几pF至几十pF),且非线性较强。

三、完全受控元器件

定义: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可由外部信号连续、精确地调节,且控制信号与输出状态呈线性或可预测关系。
特点

  • 持续输入控制信号(如电压、电流、数字码)。
  • 参数可动态调节(如增益、频率、相位、阻抗等)。

实例

  1. 晶体管
    • 双极型晶体管(BJT):基极电流(Ib)连续控制集电极电流(Ic),实现电流放大或开关功能。
    • 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栅极电压(Vg)连续调节沟道电阻,实现电压控制电流(VCCS)。
  2. 运算放大器(Op-Amp)
    • 通过反馈网络实现比例、积分、微分等运算,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和反馈系数决定可精确控制
  3. 数字集成电路(IC)
    • 逻辑门(AND/OR/NOT):输出状态由输入数字信号(0/1)完全决定。
    • 微控制器(MCU):通过程序控制输出引脚状态,实现复杂逻辑和时序控制。
  4. 数模转换器(DAC)与模数转换器(ADC)
    • 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电压/电流,输出值与数字码成线性关系。
    • 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码,采样精度由位数决定(如12位、16位)。
  5. 可调元件
    • 数字电位器:通过I²C或SPI接口调节阻值,替代机械电位器。

    • 压控振荡器(VCO)输出频率由输入电压连续调节,常用于锁相环(PLL)。

分类总结与对比

分类控制方式典型应用场景实例
不受控无需外部控制或被动响应基础电路、固定功能模块电阻、电容、二极管、机械开关
半受控阈值触发或开关式控制简单功率控制、信号触发晶闸管、继电器、光耦合器
完全受控连续、精确调节信号处理、放大、数字控制、模拟调节晶体管、运算放大器、MCU、DAC/ADC

补充说明

  • 混合案例:某些元器件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类别。例如,MOSFET在开关电源中作为半受控元件(仅需开/关信号),但在放大电路中作为完全受控元件(需连续调节栅压)。
  • 发展趋势: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进步,更多元器件向完全受控方向发展(如智能传感器、可编程器件),以提高系统灵活性和精度。

这一分类有助于理解元器件在电路中的角色,并为系统设计提供选型依据。

http://www.dtcms.com/a/289367.html

相关文章:

  • 65-OVP保护电路
  • 医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报告
  • [硬件电路-58]:根据电子元器件的控制信号的类型分为:电平控制型和脉冲控制型两大类。
  • FNAF同人:简陋的测试
  • Pact 合约测试框架
  • 民法学学习笔记(个人向) Part.4
  • 20250720-5-Kubernetes 调度-污点与污点容忍_笔记
  • 力扣(LeetCode)第 459 场周赛
  • pthread_detach与pthread_join区别及使用场景
  • MySQL EXPLAIN 解读
  • 奥比中光双目摄像头实现物品抓取的机器人系统
  • 算法-递推
  • golang踩坑之url不会decode问题
  • 物联网安装调试-继电器
  • Google-多代理设计:用更好的提示和拓扑优化代理
  • 可视化技术如何拯救柔性生产?小批量定制化订单的排产仿真与产能透视
  • Navicat Premium:一站式数据库管理解决方案
  • Codeforces Round 1037 (Div. 3)(A,B,C,D,E,F,G1)
  • Centos卷挂载失败系统无法启动
  • 力扣:动态规划java
  • 《剥开洋葱看中间件:Node.js请求处理效率与错误控制的深层逻辑》
  • 深度学习篇---矩阵
  • (保姆级)Windows11安装GPU版本Pytorch2.3、CUDA12.6
  • Python爬虫实战:研究Genius库相关技术
  • 【web安全】SQL注入与认证绕过
  • STM32-第八节-TIM定时器-4(编码器接口)
  • Coze智能体长期记忆功能如何做
  • Muon小记
  • 【vue-6】Vue3 响应式数据声明:深入理解 ref()
  • MVP 设计指南:从需求池到产品落地的最小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