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WiFi那些事儿(五)

目录

 

1、GI(保护间隔)的作用

 2、长 GI 与短 GI 的区别

 3、长 GI 与短 GI 的影响

4、什么是多径效应?

1、GI(保护间隔)的作用


       在无线通信领域,802.11n 标准在 802.11a/g 基础上做出了诸多改进,其中 Short GI(短保护间隔)就是一项重要革新。当射频芯片采用 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传输数据时,整个数据帧会被拆分成多个数据块依次发送。为确保接收端能够准确无误地解析每个数据块,数据块之间会设置保护间隔(GI)。

       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受到多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接收端出现信号时延。若后续数据块发送速度过快,就可能与前一个数据块产生干扰。而 GI 的存在,就如同在相邻数据块之间设置了一道“缓冲带”,有效避免了这种干扰,从而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长 GI 与短 GI 的区别


      长 GI 和短 GI 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时长上。一般来说,长 GI 的时长为 800ns,而短 GI 的时长仅为 400ns。


 3、长 GI 与短 GI 的影响


       长 GI 和短 GI 对数据传输的干扰情况有着不同的影响。当 GI 时长合适时,数据块之间能够保持清晰的界限,后一个数据块的起始信号不会与前一个数据块的末尾信号相互干扰,接收端可以顺利地接收和解析数据。然而,当采用短 GI 时,如果其时长过短,就可能无法有效隔离相邻数据块,导致前后数据块之间产生干扰,影响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802.11a/b/g标准要求在发送数据时,必须保证在数据之间存在800ns的时间间隔也就是长GI,但11n则不一定是长GI,但由于11n在缺省时为长GI,在多径效应不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配置为短GI也就是400ns,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近10%。

4、什么是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指的是无线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端,每一条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时间不同,经历的信道条件也不同,因此到达接收器的信号会出现相位差、幅度衰落等现象。

 

相关文章:

  • Kotlin扩展函数提升Android开发效率
  • 高频电流探头:通信测试中的隐形守护者
  • 14.Spring Boot 3.1.5 集成 Spring Security 进行访问控制
  • 基于k8s的Jenkins CI/CD平台部署实践(三):集成ArgoCD实现持续部署
  • RNN 与 CNN:深度学习中的两大经典模型技术解析
  • LeetCode 热题 100 198. 打家劫舍
  • 通用解析—bs4+jsonpath
  • Redis 使用及命令操作
  • 实操3:6位数码管
  • C语言的重要知识点☞static关键字
  • 探索SQLMesh中的Jinja宏:提升SQL查询的灵活性与复用性
  • 人工智能任务24-AI学习中的模型训练中稀疏化参数与稀疏损失函数,以及实战项目应用
  • conda 安装cudnn
  • Android第六次面试总结之Java设计模式(二)
  • LeetCode 1. 两数之和(Java)
  • flex布局打印对联
  • 如何对 Redis 进行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以应对微服务流量的增长?
  • C++ 重载
  • Matplotlib 饼图
  • 【C++】C++中的命名/名字/名称空间 namespace
  • 现场|万里云端,遇见上博
  • 前瞻|美联储明晨“按兵不动”几无悬念:关税战阴霾下,会否释放降息信号
  • 最新研究:基因编辑治疗晚期胃肠道癌显成效
  • 纪念|“补白大王”郑逸梅,从藏扇看其眼光品味
  • 长沙天心阁举办古琴音乐会:文旅向深,让游客听见城市的底蕴
  •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已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