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Galois 理论 | 发展历程 / 基本定理的证明

注:本文为 “Galois 理论” 相关合辑。
略作重排,如有内容异常,请看原文。


为何伽罗瓦 19 岁发明的群论,多数相关专业研究生终其一生难学透?

酱紫君 发布于 2021-08-07 22:00

教科书所呈现的现代伽罗瓦理论,是否与伽罗瓦的原始发明完全等同?中式教材多遵循纯粹的布尔巴基学派风格,脱离数学史发展背景,直接堆砌抽象概念,往往以“能懂则学,不懂则弃”的模式呈现内容。伽罗瓦本人或许未曾将理论拓展至这般抽象程度,若将此类教材交付于他,恐怕会怒而向编辑发起决斗。

原初 Galois 理论

让我们回溯至 1832 年的巴黎,探寻伽罗瓦原始思想的起源。决斗前三天,伽罗瓦仍在钻研一个关键问题:

给定一个多项式方程,其根能否通过系数的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表示?

彼时,拉格朗日等数学前辈已意识到,解方程的关键在于根的置换(permutation),并隐约推测五次方程可能不存在根式解。但如何给出严格证明?即便高斯、柯西等顶尖数学家也束手无策。而伽罗瓦却穿透问题表象,精准捕捉到了关键线索。

Le Groupe

伽罗瓦考察了 n 次方程的 n 个根 x1,x2,…,xnx_1, x_2, \dots, x_nx1,x2,,xn,聚焦于一类特殊置换:

根之间任意存在的代数关系,在置换后必须保持成立。

例如方程 x4−10x2+1=0x^4 - 10x^2 + 1 = 0x410x2+1=0,其四个根为 x1=2+3x_1 = \sqrt{2} + \sqrt{3}x1=2+3x2=2−3x_2 = \sqrt{2} - \sqrt{3}x2=23x3=−2+3x_3 = -\sqrt{2} + \sqrt{3}x3=2+3x4=−2−3x_4 = -\sqrt{2} - \sqrt{3}x4=23。这些根可构建一系列代数关系式:部分关系式在下标任意替换后仍成立,如 x1x2x3x4=1x_1x_2x_3x_4 = 1x1x2x3x4=1;部分关系式在下标替换后不再成立,如 x1x2+x3x4≠x1x3+x2x4x_1x_2 + x_3x_4 \neq x_1x_3 + x_2x_4x1x2+x3x4=x1x3+x2x4

伽罗瓦所关注的,正是那些能保持所有有理系数代数关系的置换。所有这类允许的置换构成的集合,被伽罗瓦命名为“le groupe”。他发现,该集合对置换的复合运算具有封闭性:若集合中两个置换接连进行,其结果必然等同于集合中的另一个置换。换言之,groupe 精确描述了方程根的对称性,或根的不可区分性。

Adjonction

伽罗瓦进一步思考:若已知解的部分构成,情况会发生何种变化?例如,将 2\sqrt{2}2 添加至有理数集中,部分原本无法表示的解变得可表示,部分此前不可区分的根也具备了区分度。同时,添加 2\sqrt{2}2 后,置换不再允许将 2+3\sqrt{2} + \sqrt{3}2+3 变为 −2+3-\sqrt{2} + \sqrt{3}2+3。这意味着允许的置换数量减少,方程的 groupe 随之缩小。伽罗瓦将这一过程称为“adjonction”。

Décomposition Propre

最终,伽罗瓦发现了方程根式可解的秘密——隐藏于上述 groupe 的分解过程中。他提出疑问:能否找到一类特殊 groupe,使得添加与其相关的根式后,原 groupe 能以清晰可控的方式分裂?若该过程可逐步推进,每次通过添加一个根式实现 groupe 的有效分解,直至 groupe 简化为仅含恒等置换的最简形式,方程便可迎刃而解。他将这类特殊 groupe 引发的分解命名为“décomposition propre”。

至此,原始版本的伽罗瓦定理得以确立:

对于一般五次方程,其 le groupe 包含全部 5!=1205! = 1205!=120 个置换,该庞大 groupe 不存在完美的 décomposition propre。即五次方程的解无法通过添加根式的方式实现有序分解,因此五次方程无根式解。

Liouville-Galois 理论

伽罗瓦的思想过于超前,且英年早逝,未能对研究成果进行详细阐述。其手稿字迹潦草且逻辑跳跃,即便当时最顶尖的数学家也未能察觉其学术价值。

1843 年,刘维尔偶然获得伽罗瓦的手稿。彼时,刘维尔正致力于超越数与积分理论的研究,他刚通过分析函数扩张结构判断了积分的可积性(即后世所称的刘维尔定理)。刘维尔被伽罗瓦通过分析根的结构判断方程可解性的思想深深震撼。尽管微积分与伽罗瓦理论的关联并非简单直接,完整的微分伽罗瓦理论需在百年后才得以建立,但刘维尔已为此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在法国科学院的会议上,刘维尔向整个数学界郑重宣布:

我发现了一位天才的遗作,它完美解决了“方程是否可用根式求解”这一难题。

伽罗瓦的名字自此为世人所知,更多数学家开始尝试理解其思想,一段跨越百年的数学传奇就此开启。1846 年,刘维尔在其创办的权威数学期刊《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上全文发表了伽罗瓦的手稿,将伽罗瓦思想进一步推向全欧洲。此外,刘维尔还完成了“绝地天通”的重要工作——将函数划分为六大初等函数与其他非初等函数,自此才有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明确分野。

Jordan-Galois 理论

刘维尔的发表让伽罗瓦理论进入数学界视野,但其一原始形式仍晦涩难懂,鲜少有数学家能深入领会。将伽罗瓦理论发扬光大并构建为系统化学科的关键人物,是卡米尔·若当(Camille Jordan)。

1870 年,若当出版了划时代巨著《论置换与代数方程》,这是首部关于群论与伽罗瓦理论的系统性教科书。若当运用当时日渐成熟的置换群语言,清晰、系统地整理并阐述了伽罗瓦的思想,将零散、直觉性的原始思路,铸造成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数学理论。经他梳理,伽罗瓦理论从天才的杂乱草稿,转变为数学系学生可系统学习的严肃课程。他深入发展了有限群理论,尤其是正规子群、商群、单群与群的合成列等关键概念,并将其与伽罗瓦理论紧密结合。

Normal Subgroup

正规子群是伽罗瓦 décomposition propre 思想的严格化表述。若子群 HHH 是群 GGG 的正规子群,则意味着 HHHGGG 中具有高度对称性与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对 GGG 中任意元素 ggg,通过 gHg−1gHg^{-1}gHg1HHH 进行变换,HHH 整体仍保持不变。这种稳定性是群能够被分解的关键前提。

Quotient Group

HHH 为正规子群,则可将 GGG 中模掉 HHH 的部分构成一个更小的新群,即商群 G/HG/HG/H。这一过程对应伽罗瓦 adjonction 操作后 groupe 缩小的现象,而 G/HG/HG/H 的结构恰好描述了该分解的本质。

Simple Group

单群是群论中的“原子”,其内部不包含任何非平凡的正规子群,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进一步分解。

Composition Series

若当将伽罗瓦逐步分解 groupe 的过程,形式化为“合成列”。群的合成列是一条从群自身出发,通过一系列正规子群逐级分解,直至无法再分解的下降链条,记为 G▹H1▹H2▹⋯▹{e}G \triangleright H_1 \triangleright H_2 \triangleright \dots \triangleright \{e\}GH1H2{e}。该链条中每个环节均可通过商群表示,且所有商群 G/H1,H1/H2,…G/H_1, H_1/H_2, \dotsG/H1,H1/H2, 均为单群。

Jordan-Galois 定理

若当重新表述了伽罗瓦的证明过程:

一个方程可用根式解,当且仅当其伽罗瓦群的合成列中,所有单群均为最简单的循环群。
五次对称群 S5S_5S5 包含交错群 A5A_5A5A5A_5A5 是含 60 个元素的单群,但并非循环群。
因此,S5S_5S5 不可解,五次方程无根式解!

Dedekind-Galois 理论

若当的工作已臻完善,但仍局限于“根的置换”这一经典视角,应用范围有限。要拓展至更广阔的数学领域,需突破解方程的传统桎梏。理查德·戴德金(Richard Dedekind)不再聚焦于多项式的根,转而探索更根本的代数结构。他在刘维尔的研究基础上探索代数数,并系统引入并发展了 Körper 与 Ideal 的概念。1894 年,在对狄利克雷数论讲义的第四版补编中,戴德金提出了全新的伽罗瓦理论框架。

Field

戴德金首先定义了 Körper,即如今的“域”。域是一个数集,在该集合内可自由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且运算结果始终属于该集合。有理数域 Q\mathbb{Q}Q 是最简单的域示例。

Field Extension

原始伽罗瓦理论中的 adjonction,在戴德金的框架中演变为“域扩张”。例如,在 Q\mathbb{Q}Q 中添加 2\sqrt{2}2,可得到新的更大域 Q(2)={a+b2∣a,b∈Q}\mathbb{Q}(\sqrt{2}) = \{a + b\sqrt{2} \mid a, b \in \mathbb{Q}\}Q(2)={a+b2a,bQ}。这一过程是从基域 KKK 到扩张域 LLL 的拓展,记为 L/KL/KL/K

戴德金将伽罗瓦理论重新表述为域扩张 L/KL/KL/K 与其自同构群 Gal(L/K)\text{Gal}(L/K)Gal(L/K) 之间的关系。该群由 LLL 中所有保持基域 KKK 元素不变的自同构构成,而自同构是一种保持加法与乘法运算的对称变换。这一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使伽罗瓦理论从“根的置换”视角转向“域的对称性”视角。在该视角下,解方程的过程本质上是从系数所在的域 Q\mathbb{Q}Q 出发,通过逐步添加根,构建一系列域扩张的过程。

Ideal

戴德金在研究代数整数时引入“理想”概念。在环中,理想是一个特殊子集,不仅对加法封闭,还能吸收来自环的任意乘法运算。戴德金的思路是:研究代数对象需从其内部子结构入手。这一思想引导他深入探索域扩张的内部结构,使伽罗瓦理论摆脱了对具体多项式的依赖,变得更具普适性与强大生命力。

Dedekind-Galois 定理

戴德金以域论为基础重写了伽罗瓦理论:

若一个方程在基域 KKK 上根式可解,则其所有根必存在于某个最终域 LmL_mLm 中。该域通过根式扩张塔 K=L0⊂L1⊂L2⊂⋯⊂LmK = L_0 \subset L_1 \subset L_2 \subset \dots \subset L_mK=L0L1L2Lm 构建而成。其中,每一步扩张 Li+1/LiL_{i+1}/L_iLi+1/Li 均通过添加 LiL_iLi 中某元素的 pip_ipi 次根实现,即 Li+1=Li(aipi)L_{i+1} = L_i(\sqrt[p_i]{a_i})Li+1=Li(piai)ai∈Lia_i \in L_iaiLi)。若操作得当,根式扩张 Li+1/LiL_{i+1}/L_iLi+1/Li 对应的伽罗瓦群 Gal(Li+1/Li)\text{Gal}(L_{i+1}/L_i)Gal(Li+1/Li) 为循环群。

根据若尔当-霍尔德尔定理,若方程的伽罗瓦群 Gal(Lm/K)\text{Gal}(L_m/K)Gal(Lm/K) 对应此类根式扩张塔,则其本身必为可解群,即该群可分解为一系列循环群。由于 S5S_5S5 包含交错群 A5A_5A5,而 A5A_5A5 是含 60 个元素的非循环单群,因此 S5S_5S5 不是可解群。综上,五次方程不存在通用根式解法。

Artin-Galois 理论

1920 年,以埃米·诺特(Emmy Noether)为代表的哥廷根学派掀起了代数学革命。该学派倡导公理化方法,以群、环、域、模等基本结构为起点,重构整个代数学体系。初出茅庐的埃米尔·阿廷(Emil Artin)在这一背景下,运用线性代数工具将域扩张视为向量空间,完成了伽罗瓦理论的现代化重塑,最终形成教科书版本的伽罗瓦定理:

有限扩张 L/KL/KL/K 为伽罗瓦扩张,当且仅当其对称性 Gal(L/K)\text{Gal}(L/K)Gal(L/K) 的阶恰好等于扩张次数 [L:K][L:K][L:K]。对于有限伽罗瓦扩张 L/KL/KL/K,其伽罗瓦群 Gal(L/K)\text{Gal}(L/K)Gal(L/K) 的所有子群,与 KKKLLL 之间的所有中间域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子群 HHHG=Gal(L/K)G = \text{Gal}(L/K)G=Gal(L/K) 的正规子群,当且仅当 HHH 对应的中间域 MMMKKK 上的伽罗瓦扩张。此时,商群 G/HG/HG/H 与伽罗瓦群 Gal(M/K)\text{Gal}(M/K)Gal(M/K) 同构。

多项式 f(x)∈K[x]f(x) \in K[x]f(x)K[x] 根式可解,当且仅当其分裂域 EEE 包含于某个根式扩张塔的顶端。此类扩张 E/KE/KE/K 称为可解扩张。综上,有限扩张为可解扩张,当且仅当其伽罗瓦群为可解群。

这一对应关系被称为“伽罗瓦对应”,其内涵包括:群论中的每个概念,在域论中均有精确对应物;群的子群对应域的扩张;子群的包含关系对应域的包含关系;正规子群对应中间的伽罗瓦扩张。该定理将伽罗瓦最初局限于方程、根与置换的复杂思想,精炼为关于对称性与结构的优雅普适论题。此后,群论正式成为专门研究对称性的独立学科。

以下用现代化语言重新证明五次方程不可解:

若扩张可解,则其可嵌入某个根式塔。根据伽罗瓦基本定理,该扩张塔对应伽罗瓦群的一个子群链,且每个商群均为阿贝尔群。即伽罗瓦群可解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个阿贝尔商的子群链。该群链可反向转化为中间域塔,每一步均为阿贝尔扩张,而阿贝尔扩张可通过添加根式生成。一般五次方程的伽罗瓦群为 S5S_5S5,由于 S5S_5S5 不可解,其分裂域并非可解扩张。因此,一般五次方程的根无法用根式表示。>

Grothendieck-Galois 理论

经典伽罗瓦理论在代数闭域 C\mathbb{C}C 上成效显著,但在数论问题研究中遭遇瓶颈。在有理数域 Q\mathbb{Q}Q 或有限域 Fp\mathbb{F}_pFp 上研究方程时,拓扑学工具几乎完全失效,因其通常拓扑为平凡拓扑。如何为这些算术几何对象寻找合适的基本群,以替代拓扑学中的基本群?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将伽罗瓦思想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抽象高度,目标是在最广泛的代数几何背景下重建整个理论。格罗滕迪克采用高度抽象的范畴论(Category Theory)语言,将伽罗瓦对应从“群的子群与域的子域”的对应,提升至全新维度。他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域,而是更一般的几何对象——概形(Scheme)。

概形是将几何空间与交换环紧密结合的统一概念,可视为由方程定义的空间,但允许系数环为任意交换环。这使得人们能在统一框架下研究定义于 C\mathbb{C}CQ\mathbb{Q}QFp\mathbb{F}_pFp 甚至整数环 Z\mathbb{Z}Z 上的几何对象。为克服普通拓扑的局限性,格罗滕迪克发明了全新的étale 拓扑。该拓扑不由开集定义,而由étale 态射定义——étale 态射可直观理解为无分支的代数覆叠,是拓扑学中覆叠空间在代数几何中的推广。

随后,他定义了概形的代数基本群,即étale 基本群 π1eˊt(X,x)\pi_1^{\text{ét}}(X, x)π1eˊt(X,x)。这是一个庞大的投射有限群(Profinite Group),统领了 XXX 所有可能的有限étale 覆叠,包含概形所有有限代数覆叠的信息。当 X=Spec(K)X = \text{Spec}(K)X=Spec(K) 时,π1eˊt(X)\pi_1^{\text{ét}}(X)π1eˊt(X) 即为该域的绝对伽罗瓦群 Gal(Ks/K)\text{Gal}(K_s/K)Gal(Ks/K),也就是其可分闭包上的伽罗瓦群;当 XXX 是复数域上的光滑代数簇时,π1eˊt(X)\pi_1^{\text{ét}}(X)π1eˊt(X) 是其拓扑基本群 π1top(X)\pi_1^{\text{top}}(X)π1top(X) 的投射有限完备化。

格罗滕迪克理论建立了宏大的伽罗瓦对应:étale 基本群的有限商群,与概形 XXX 的所有有限étale 覆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这一理论极具威力,将经典伽罗瓦理论、拓扑覆叠空间理论、代数数论中的类域论等多个领域,统一于一个宏伟框架之下。

我们不再将 t5−t+x=0t^5 - t + x = 0t5t+x=0 视为关于变量 ttt 的方程,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函数关系,它定义了一个几何对象。想象一条代表所有可能 xxx 值的直线,在代数几何中被称为仿射直线 Ax1\mathbb{A}^1_xAx1。对于每个 xxx 值,方程 t5−t+x=0t^5 - t + x = 0t5t+x=0 存在 5 个可能重复的复数解 ttt,所有这些解 (x,t)(x, t)(x,t) 构成一个新的、更复杂的几何空间 XXX

存在一个自然映射 p:X→Ax1p: X \to \mathbb{A}^1_xp:XAx1,它将点 (x,t)(x, t)(x,t) 投影至 xxx。该结构 (X,p,Ax1)(X, p, \mathbb{A}^1_x)(X,p,Ax1) 在几何上被称为纤维丛(Fiber Bundle)或覆叠空间(Covering Space)。对于底空间 Ax1\mathbb{A}^1_xAx1 上的每个点 xxx,其上方的纤维 p−1(x)p^{-1}(x)p1(x) 即为方程的 5 个根。当沿着底空间 Ax1\mathbb{A}^1_xAx1 上的路径移动时,上方的 5 根纤维会连续跟随移动并发生置换。对于五次方程,其伽罗瓦群 S5S_5S5 正是这个覆叠 p:X→Ax1p: X \to \mathbb{A}^1_xp:XAx1 的单值群(Monodromy Group)。该群恰好是底空间去掉一些使根重合的“坏点”后,代数基本群的一个商群。简单来说,S5S_5S5 描述了当在底空间上绕圈时,方程的 5 个根如何相互置换。

一个方程根式可解,在几何上意味着它定义的复杂覆叠空间 X→Ax1X \to \mathbb{A}^1_xXAx1,可分解(factorized)为一串简单循环覆叠(cyclic coverings):X→pkXk−1→pk−1⋯→p2X1→p1Ax1X \xrightarrow{p_k} X_{k-1} \xrightarrow{p_{k-1}} \dots \xrightarrow{p_2} X_1 \xrightarrow{p_1} \mathbb{A}^1_xXpkXk1pk1p2X1p1Ax1。其中每一步 pip_ipi 都是形如 yn=zy^n = zyn=z 的简单循环覆叠。

这在群论上的直接反映是,总的单值群(即伽罗瓦群)必须是可解群。而五次方程 t5−t+x=0t^5 - t + x = 0t5t+x=0 对应的覆叠 p:X→Ax1p: X \to \mathbb{A}^1_xp:XAx1,其由 S5S_5S5 控制的几何结构具有刚性,无法分解为一串简单循环覆叠。因此,五次方程无根式解。

综上,结论始终一致,但视角截然不同:经典伽罗瓦理论认为,五次方程根的对称结构 S5S_5S5 过于复杂,无法用根式运算这种简单代数工具拆解;格罗滕迪克-伽罗瓦理论认为,五次方程的解构成的 S5S_5S5 覆叠几何空间,其拓扑结构过于复杂,无法通过循环覆叠这种基本几何构件搭建。

伽罗瓦理论源于 19 岁的伽罗瓦,却又不止于 19 岁的伽罗瓦。它还凝聚了巅峰时期刘维尔、若当、戴德金、阿廷的贡献,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引理证明者的心血。伽罗瓦理论是如此宏大的学科,初学者难以理解实属正常,即便专业研究者也不敢宣称完全精通。

往小了说,即便伽罗瓦理论的初衷是解高次代数方程,如今仍有诸多谜团未解,例如七次方程的相关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往大了说,数论的圣杯——绝对伽罗瓦群,其结构诡异而神秘,仿若克苏鲁般令人费解。伽罗瓦理论就像一个圆,懂得越多,越能感知未知的广阔。


Hungerford 对 Galois 理论基本定理的证明

Skadiologist 发布于 2019-08-14 17:34

因篇幅限制,假定读者已熟悉有限群论、环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简单扩张与代数扩张的性质。

Galois 理论基本定理建立了域扩张与群论之间的深刻联系,将群论工具引入域论研究,为后续五次方程不可根式解的证明奠定了基础。首先给出相关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

Definition 1. 域扩张

F,KF, KF,K 为域,且 F⊂KF \subset KFK,则称 KKKFFF 的域扩张,记为 K/FK/FK/F

该记号与商环记号不产生混淆,因域仅有平凡理想,“模”子域无定义意义。

Definition 2. 扩张次数 [K:F][K:F][K:F]

KKK 作为 FFF 上向量空间的维数 dim⁡FK\dim_F KdimFK 记为 [K:F][K:F][K:F],称为域扩张 K/FK/FK/F 的次数。

Definition 3. Galois 群

Aut(K)\mathrm{Aut}(K)Aut(K)KKK 上全体域自同构构成的集合,其对映射复合运算构成群。若 FFFKKK 的子域,且 KKK 上的域自同构同时是 FFF-向量空间 KKK 的线性映射,则称该自同构为 FFF-自同构。全体 FFF-自同构构成 Aut(K)\mathrm{Aut}(K)Aut(K) 的子群,记为 AutFK\mathrm{Aut}_F KAutFKGal(K/F)\mathrm{Gal}(K/F)Gal(K/F),称为域扩张 K/FK/FK/F 的 Galois 群。

Definition 4. 固定域与 Galois 扩张

Gal(K/F)\mathrm{Gal}(K/F)Gal(K/F)KKK 上有自然群作用,其固定域定义为 KGal(K/F)={u∈K∣∀σ∈Gal(K/F),σ(u)=u}K^{\mathrm{Gal}(K/F)} = \{ u \in K \mid \forall \sigma \in \mathrm{Gal}(K/F),\ \sigma(u) = u \}KGal(K/F)={uKσGal(K/F), σ(u)=u},易证固定域为 KKK 的子域,且 F⊂KGal(K/F)F \subset K^{\mathrm{Gal}(K/F)}FKGal(K/F)。若 F=KGal(K/F)F = K^{\mathrm{Gal}(K/F)}F=KGal(K/F),则称 K/FK/FK/F 为 Galois 扩张。

Theorem 5. 中间域与子群的对应关系

考虑域扩张 K/FK/FK/F,有如下结论:

  1. 对任意中间域 EEE(满足 F⊂E⊂KF \subset E \subset KFEK),有 Gal(K/E)≤Gal(K/F)\mathrm{Gal}(K/E) \leq \mathrm{Gal}(K/F)Gal(K/E)Gal(K/F)
  2. Gal(K/F)\mathrm{Gal}(K/F)Gal(K/F) 的任意子群 HHH,其固定域 KHK^HKHK/FK/FK/F 的中间域(即 F⊂KH⊂KF \subset K^H \subset KFKHK)。

该定理表明,域扩张的中间域与 Galois 群的子群存在对应关系,称为 Galois 对应。Galois 理论基本定理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对应的深刻性质。

Theorem 6. Galois 理论基本定理

K/FK/FK/F 为有限维 Galois 扩张,则:

  1. K/FK/FK/F 的中间域与 Gal(K/F)\mathrm{Gal}(K/F)Gal(K/F) 的子群一一对应,且两个中间域的相对次数等于对应子群的相对指数,特别地,∣Gal(K/F)∣=[K:F]|\mathrm{Gal}(K/F)| = [K:F]Gal(K/F)=[K:F]
  2. 对任意中间域 EEEK/EK/EK/E 为 Galois 扩张;E/FE/FE/F 为 Galois 扩张当且仅当 Gal(K/E)⊴Gal(K/F)\mathrm{Gal}(K/E)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Gal(K/E)Gal(K/F),此时有同构 Gal(K/F)Gal(K/E)≅Gal(E/F)\frac{\mathrm{Gal}(K/F)}{\mathrm{Gal}(K/E)} \cong \mathrm{Gal}(E/F)Gal(K/E)Gal(K/F)Gal(E/F)

对于中间域和 Galois 子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Hungerford 使用了所谓"prime notation"来简化记号,简单说就是:

  • 对域扩张的中间域 EEE (即 F⊂E⊂KF \subset E \subset KFEK),我们记它对应的 Galois 群的子群:
    E′:=Gal(K/E)={σ∈Gal(K/F):∀u∈E(σ(u)=u)}E' := \text{Gal}(K/E) = \{ \sigma \in \text{Gal}(K/F) : \forall u \in E (\sigma(u) = u) \}E:=Gal(K/E)={σGal(K/F):uE(σ(u)=u)}
  • 对 Galois 群的子群 HHH,我们记它所固定的中间域:
    H′:=KH={u∈K:∀σ∈H(σ(u)=u)}H' := K^H = \{ u \in K : \forall \sigma \in H (\sigma(u) = u) \}H:=KH={uK:σH(σ(u)=u)}

在这种记号之下,对于域扩张链 F⊂L⊂M⊂KF \subset L \subset M \subset KFLMK,它对应一个 Galois 群的子群链:K′⊂M′⊂L′⊂F′K' \subset M' \subset L' \subset F'KMLF,当然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Lemma 7. Prime 对应的基本性质

L⊂ML \subset MLMK/FK/FK/F 的中间域,H<JH < JH<JGal(K/F)\mathrm{Gal}(K/F)Gal(K/F) 的子群,则:

  1. {e}′=K\{ e \}' = K{e}=KK′={e}K' = \{ e \}K={e}F′=Gal(K/F)F' = \mathrm{Gal}(K/F)F=Gal(K/F)
  2. K/FK/FK/F 为 Galois 扩张,则 Gal(K/F)′=F\mathrm{Gal}(K/F)' = FGal(K/F)=F
  3. L⊂M⟹M′<L′L \subset M \implies M' < L'LMM<LH<J⟹J′⊂H′H < J \implies J' \subset H'H<JJH
  4. L⊂L′′L \subset L''LL′′H<H′′H < H''H<H′′
  5. L′=L′′′L' = L'''L=L′′′H′=H′′′H' = H'''H=H′′′

(证明:由定义直接验证,此处略去。)

Definition 8. 闭域与闭子群

满足 L=L′′L = L''L=L′′的中间域 LLL称为闭域,满足 H=H′′H = H''H=H′′的子群 HHH称为闭子群(该术语为 Hungerford 专用,非通用表述)。

闭域与闭子群的定义(基于 Hungerford 的 Prime 记号体系)

在 Hungerford 提出的 Prime 记号对应框架下,基于“中间域 - 子群”的双向映射关系,可定义如下概念:

设域扩张为 F⊆KF \subseteq KFKLLL为该扩张的中间域(即 F⊆L⊆KF \subseteq L \subseteq KFLK),HHH为 Galois 群 Gal(K/F)\text{Gal}(K/F)Gal(K/F)的子群。记 Prime 记号的双向映射为:

  • 对中间域 LLLL′=Gal(K/L)L' = \text{Gal}(K/L)L=Gal(K/L)(固定 LLLKKK自同构群,为 Gal(K/F)\text{Gal}(K/F)Gal(K/F)的子群);
  • 对子群 HHHH′=KHH' = K^HH=KHKKK中被 HHH中所有自同构固定的元素集合,为 F⊆KF \subseteq KFK的中间域)。

基于上述映射的复合运算,可给出如下定义:

  1. 闭域:若中间域 LLL满足 L=L′′L = L''L=L′′(其中 L′′=(L′)′L'' = (L')'L′′=(L),即对 LLL先作 Prime 映射得到子群 L′L'L,再对 L′L'L作 Prime 映射得到的中间域与原中间域 LLL重合),则称 LLL为该 Prime 记号体系下的闭域。

  2. 闭子群:若子群 HHH满足 H=H′′H = H''H=H′′(其中 H′′=(H′)′H'' = (H')'H′′=(H),即对子群 HHH先作 Prime 映射得到中间域 H′H'H,再对 H′H'H作 Prime 映射得到的子群与原群 HHH重合),则称 HHH为该 Prime 记号体系下的闭子群。

:“闭域” 与 “闭子群” 是 Hungerford 在其《Algebra》中为简化表述所采用的专用术语,并非抽象代数领域的通用标准术语。在通用文献中,此类概念通常需结合 Galois 扩张的自反性性质进行描述,或称为 “Galois 对应下的自反对象”。

第一部分证明:一一对应与次数/指数关系

将基本定理第一部分的证明分解为三个引理:

Lemma 9. 中间域次数与子群指数的不等式

L⊂ML \subset MLMK/FK/FK/F 的中间域,且 [M:L][M:L][M:L] 有限,则 [L′:M′]≤[M:L][L' : M'] \leq [M:L][L:M][M:L]
(注:左侧为子群相对指数,右侧为域扩张相对次数。)

Proof. 对 [M:L]=n[M:L] = n[M:L]=n 做数学归纳法:

  1. n=1n = 1n=1 时,M=LM = LM=L,故 M′=L′M' = L'M=L[L′:M′]=1=[M:L][L' : M'] = 1 = [M:L][L:M]=1=[M:L],结论成立;
  2. 假设结论对所有次数小于 nnn 的扩张成立。取 u∈M∖Lu \in M \setminus LuML,因 [M:L][M:L][M:L] 有限,M/LM/LM/L 为代数扩张,设 uuuLLL 上的最小多项式为 f∈L[x]f \in L[x]fL[x]deg⁡f=k\deg f = kdegf=k,则 [L(u):L]=k[L(u) : L] = k[L(u):L]=k
  3. 由塔律,[M:L(u)]=[M:L][L(u):L]=nk[M : L(u)] = \frac{[M:L]}{[L(u):L]} = \frac{n}{k}[M:L(u)]=[L(u):L][M:L]=kn
    • k<nk < nk<n,则 nk<n\frac{n}{k} < nkn<n,由归纳假设 [L′:L(u)′]≤k[L' : L(u)'] \leq k[L:L(u)]k[L(u)′:M′]≤nk[L(u)' : M'] \leq \frac{n}{k}[L(u):M]kn,故 [L′:M′]=[L′:L(u)′]⋅[L(u)′:M′]≤k⋅nk=n[L' : M'] = [L' : L(u)'] \cdot [L(u)' : M'] \leq k \cdot \frac{n}{k} = n[L:M]=[L:L(u)][L(u):M]kkn=n

    • k=nk = nk=n,则 M=L(u)M = L(u)M=L(u)。设 SSSM′M'ML′L'L 中的左陪集族,TTTfffMMM 中的互异根集,定义映射 σ:S→T\sigma: S \to Tσ:STτM′↦τ(u)\tau M' \mapsto \tau(u)τMτ(u)

    • 验证映射良定义且单射:

      τ(u)=τ0(u)⟺τ0−1τ(u)=u⟺τ0−1τ∈M′⟺τM′=τ0M′\begin{aligned} \tau(u) = \tau_0(u) &\iff \tau_0^{-1}\tau(u) = u \\ &\iff \tau_0^{-1}\tau \in M' \\ &\iff \tau M' = \tau_0 M' \end{aligned}τ(u)=τ0(u)τ01τ(u)=uτ01τMτM=τ0M

      ∣S∣≤∣T∣≤n|S| \leq |T| \leq nSTn,即 [L′:M′]≤n[L' : M'] \leq n[L:M]n

      综上,引理得证。QED.

Lemma 10. 子群指数与中间域次数的不等式

K/FK/FK/F 为有限域扩张,H<JH < JH<JGal(K/F)\mathrm{Gal}(K/F)Gal(K/F) 的子群,且 [J:H][J:H][J:H] 有限,则 [H′:J′]≤[J:H][H' : J'] \leq [J:H][H:J][J:H]
(注:左侧为域扩张相对次数,右侧为子群相对指数。)

Proof. 反证法:设 [J:H]=n[J:H] = n[J:H]=n,假设 [H′:J′]≥n+1[H' : J'] \geq n+1[H:J]n+1,则存在 u1,u2,…,un+1∈H′u_1, u_2, \dots, u_{n+1} \in H'u1,u2,,un+1HJ′J'J 上线性无关;

  1. J=⋃i=1nτiHJ = \bigcup_{i=1}^n \tau_i HJ=i=1nτiH 为左陪集分解(τ1∈H\tau_1 \in Hτ1H),考虑线性方程组:
    (τ1(u1)τ1(u2)…τ1(un+1)τ2(u1)τ2(u2)…τ2(un+1)⋮⋮⋮τn(u1)τn(u2)…τn(un+1))(x1x2⋮xn+1)=0\begin{pmatrix} \tau_1(u_1) & \tau_1(u_2) & \dots & \tau_1(u_{n+1}) \\ \tau_2(u_1) & \tau_2(u_2) & \dots & \tau_2(u_{n+1}) \\ \vdots & \vdots & & \vdots \\ \tau_n(u_1) & \tau_n(u_2) & \dots & \tau_n(u_{n+1})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x_1 \\ x_2 \\ \vdots \\ x_{n+1} \end{pmatrix} = 0 τ1(u1)τ2(u1)τn(u1)τ1(u2)τ2(u2)τn(u2)τ1(un+1)τ2(un+1)τn(un+1)x1x2xn+1=0
    系数矩阵将 Kn+1K^{n+1}Kn+1 映入 KnK^nKn,非单射,故存在非平凡解。设解空间中最小维数非平凡子空间的维数为 rrr,取解 (1K,a2,…,ar,0,…,0)(1_K, a_2, \dots, a_r, 0, \dots, 0)(1K,a2,,ar,0,,0)
  2. u1,…,un+1u_1, \dots, u_{n+1}u1,,un+1 线性无关,若 a2,…,ar∈J′a_2, \dots, a_r \in J'a2,,arJ 则矛盾,故不妨设 a2∉J′a_2 \notin J'a2/J,存在 σ∈J\sigma \in JσJ 使得 σ(a2)≠a2\sigma(a_2) \neq a_2σ(a2)=a2
  3. 定义 σ\sigmaσ 对方程组的作用,得到新方程组:
    (στ1(u1)…στ1(un+1)⋮⋮στn(u1)…στn(un+1))(x1⋮xn+1)=0\begin{pmatrix} \sigma\tau_1(u_1) & \dots & \sigma\tau_1(u_{n+1}) \\ \vdots & & \vdots \\ \sigma\tau_n(u_1) & \dots & \sigma\tau_n(u_{n+1})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x_1 \\ \vdots \\ x_{n+1} \end{pmatrix} = 0 στ1(u1)στn(u1)στ1(un+1)στn(un+1)x1xn+1=0
    该方程组与原方程组等价(左陪集划分不变),故 (σ(1K),σ(a2),…,σ(ar),0,…,0)(\sigma(1_K), \sigma(a_2), \dots, \sigma(a_r), 0, \dots, 0)(σ(1K),σ(a2),,σ(ar),0,,0) 为解;
  4. 两解相减得解 (0,σ(a2)−a2,…,σ(ar)−ar,0,…,0)(0, \sigma(a_2)-a_2, \dots, \sigma(a_r)-a_r, 0, \dots, 0)(0,σ(a2)a2,,σ(ar)ar,0,,0),其张成子空间维数 ≤r−1\leq r-1r1,与 rrr 的最小性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H′:J′]≤n[H' : J'] \leq n[H:J]n。QED.

Lemma 11. 闭集的次数/指数等式

  1. L⊂ML \subset MLMK/FK/FK/F 的中间域,若 LLL 为闭域且 [M:L][M:L][M:L] 有限,则 MMM 为闭域,且 [M:L]=[L′:M′][M:L] = [L' : M'][M:L]=[L:M]
  2. H<JH < JH<JGal(K/F)\mathrm{Gal}(K/F)Gal(K/F) 的子群,若 HHH 为闭子群且 [J:H][J:H][J:H] 有限,则 JJJ 为闭子群,且 [J:H]=[H′:J′][J:H] = [H' : J'][J:H]=[H:J]

Proof. 仅证 (1),(2) 对偶可证:

L=L′′L = L''L=L′′,结合 Lemma 9 与 Lemma 10,得

[M′′:L]=[M′′:L′′]≤[L′:M′]≤[M:L][M'' : L] = [M'' : L''] \leq [L' : M'] \leq [M:L][M′′:L]=[M′′:L′′][L:M][M:L]

由 Lemma 7(4),M⊂M′′⟹[M:L]≤[M′′:L]M \subset M'' \implies [M:L] \leq [M'' : L]MM′′[M:L][M′′:L]
[M:L]=[M′′:L][M:L] = [M'' : L][M:L]=[M′′:L],结合 M⊂M′′M \subset M''MM′′M=M′′M = M''M=M′′,且 [M:L]=[L′:M′][M:L] = [L' : M'][M:L]=[L:M]。QED.

第一部分证明完成

Proof of part 1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1. K/FK/FK/F 为 Galois 扩张,由 Definition 4 与 Lemma 7(2),F=F′′F = F''F=F′′,即 FFF 为闭域;
  2. 对任意中间域 EEE[E:F][E:F][E:F] 有限(因 [K:F][K:F][K:F] 有限),由 Lemma 11(1),E=E′′E = E''E=E′′,即所有中间域为闭域;
  3. Gal(K/F)\mathrm{Gal}(K/F)Gal(K/F) 为有限群(∣Gal(K/F)∣≤[K:F]|\mathrm{Gal}(K/F)| \leq [K:F]Gal(K/F)[K:F]),由 Lemma 7(1),{e}={e}′′\{ e \} = \{ e \}''{e}={e}′′,即 {e}\{ e \}{e} 为闭子群;
  4. 对任意子群 H≤Gal(K/F)H \leq \mathrm{Gal}(K/F)HGal(K/F)[Gal(K/F):H][\mathrm{Gal}(K/F) : H][Gal(K/F):H] 有限,由 Lemma 11(2),H=H′′H = H''H=H′′,即所有子群为闭子群;
  5. 闭域与闭子群的一一对应由 Lemma 7(3)(4) 保证,次数与指数的等式由 Lemma 11 直接可得,特别地,∣Gal(K/F)∣=[K:F]|\mathrm{Gal}(K/F)| = [K:F]Gal(K/F)=[K:F]
    QED.

第二部分证明:正规性与同构关系

Definition 12. 稳定域

F⊂E⊂KF \subset E \subset KFEK 为域扩张,若对任意 σ∈Gal(K/F)\sigma \in \mathrm{Gal}(K/F)σGal(K/F)σ(E)⊂E\sigma(E) \subset Eσ(E)E,则称 EEEK/FK/FK/F 的稳定域(类比线性代数中的不变子空间)。

Lemma 13. 稳定域与正规子群的对应

F⊂E⊂KF \subset E \subset KFEK 为域扩张,则:

  1. EEE 为稳定域,则 Gal(K/E)⊴Gal(K/F)\mathrm{Gal}(K/E)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Gal(K/E)Gal(K/F)
  2. H⊴Gal(K/F)H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HGal(K/F),则 KHK^HKH 为稳定域。

Proof.
(1) 对 σ∈Gal(K/F)\sigma \in \mathrm{Gal}(K/F)σGal(K/F)τ∈Gal(K/E)\tau \in \mathrm{Gal}(K/E)τGal(K/E)u∈Eu \in EuE
EEE 稳定,σ(u)∈E\sigma(u) \in Eσ(u)E,故 τ(σ(u))=σ(u)\tau(\sigma(u)) = \sigma(u)τ(σ(u))=σ(u),即 (σ−1τσ)(u)=u(\sigma^{-1}\tau\sigma)(u) = u(σ1τσ)(u)=u
因此 σ−1τσ∈Gal(K/E)\sigma^{-1}\tau\sigma \in \mathrm{Gal}(K/E)σ1τσGal(K/E),即 Gal(K/E)⊴Gal(K/F)\mathrm{Gal}(K/E)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Gal(K/E)Gal(K/F)

(2) 对 u∈KHu \in K^HuKHσ∈Gal(K/F)\sigma \in \mathrm{Gal}(K/F)σGal(K/F)τ∈H\tau \in HτH
H⊴Gal(K/F)H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HGal(K/F)σ−1τσ∈H\sigma^{-1}\tau\sigma \in Hσ1τσH,故 (σ−1τσ)(u)=u(\sigma^{-1}\tau\sigma)(u) = u(σ1τσ)(u)=u,即 τ(σ(u))=σ(u)\tau(\sigma(u)) = \sigma(u)τ(σ(u))=σ(u)

因此 σ(u)∈KH\sigma(u) \in K^Hσ(u)KH,即 KHK^HKH 为稳定域。QED.

Lemma 14. Galois 扩张与稳定域的等价性

K/FK/FK/F 为有限维 Galois 扩张,EEE 为中间域,则 E/FE/FE/F 为 Galois 扩张当且仅当 EEEK/FK/FK/F 的稳定域。

Proof.
" ⇐\Leftarrow"(稳定域 ⇒ Galois 扩张):
对任意 u∈E∖Fu \in E \setminus FuEF,因 K/FK/FK/F 为 Galois 扩张,存在 σ∈Gal(K/F)\sigma \in \mathrm{Gal}(K/F)σGal(K/F) 使得 σ(u)≠u\sigma(u) \neq uσ(u)=u
EEE 稳定,σ(u)∈E\sigma(u) \in Eσ(u)E,故 σ∣E∈Gal(E/F)\sigma|_E \in \mathrm{Gal}(E/F)σEGal(E/F)σ∣E(u)≠u\sigma|_E(u) \neq uσE(u)=u,即 EGal(E/F)=FE^{\mathrm{Gal}(E/F)} = FEGal(E/F)=F,因此 E/FE/FE/F 为 Galois 扩张。

" ⇒\Rightarrow"(Galois 扩张 ⇒ 稳定域):
E/FE/FE/F 为有限维 Galois 扩张,故为代数扩张。对 u∈Eu \in EuE,设其在 FFF 上的最小多项式为 f∈F[x]f \in F[x]fF[x]fffEEE 中的互异根为 u1,u2,…,uru_1, u_2, \dots, u_ru1,u2,,ur,定义 g(x)=∏i=1r(x−ui)∈E[x]g(x) = \prod_{i=1}^r (x - u_i) \in E[x]g(x)=i=1r(xui)E[x]
τ∈Gal(E/F)\tau \in \mathrm{Gal}(E/F)τGal(E/F)τ(ui)\tau(u_i)τ(ui) 仍为 fff 的根,故 τ⋅g(x)=∏i=1r(x−τ(ui))=g(x)\tau \cdot g(x) = \prod_{i=1}^r (x - \tau(u_i)) = g(x)τg(x)=i=1r(xτ(ui))=g(x),即 ggg 的系数在 Gal(E/F)\mathrm{Gal}(E/F)Gal(E/F) 的作用下不变;
E/FE/FE/F 为 Galois 扩张,ggg 的系数必属于 FFF(否则存在系数 c∈E∖Fc \in E \setminus FcEF 使得 τ(c)≠c\tau(c) \neq cτ(c)=c,导致 τ⋅g≠g\tau \cdot g \neq gτg=g,矛盾),故 g∈F[x]g \in F[x]gF[x]
fff 不可约且 g(u)=0g(u) = 0g(u)=0,得 f∣gf \mid gfg,又 deg⁡g=r≤deg⁡f\deg g = r \leq \deg fdegg=rdegf,故 f=gf = gf=g,即 fffEEE 中分裂;
对任意 σ∈Gal(K/F)\sigma \in \mathrm{Gal}(K/F)σGal(K/F)σ(u)\sigma(u)σ(u)fff 的根(因 σ(f(u))=f(σ(u))=0\sigma(f(u)) = f(\sigma(u)) = 0σ(f(u))=f(σ(u))=0),而 fffEEE 中分裂,故 σ(u)∈E\sigma(u) \in Eσ(u)E,因此 EEE 为稳定域。QED.

第二部分证明完成

Proof of part 2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1. 由 Lemma 13 与 Lemma 14,E/FE/FE/F 为 Galois 扩张 ⟺E\iff EE 为稳定域 ⟺Gal(K/E)⊴Gal(K/F)\iff \mathrm{Gal}(K/E)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Gal(K/E)Gal(K/F)
  2. Gal(K/E)⊴Gal(K/F)\mathrm{Gal}(K/E) \trianglelefteq \mathrm{Gal}(K/F)Gal(K/E)Gal(K/F),定义群同态 φ:Gal(K/F)→Gal(E/F)\varphi: \mathrm{Gal}(K/F) \to \mathrm{Gal}(E/F)φ:Gal(K/F)Gal(E/F)σ↦σ∣E\sigma \mapsto \sigma|_EσσE
  3. 计算同态核:ker⁡φ={σ∈Gal(K/F)∣σ∣E=idE}=Gal(K/E)\ker \varphi = \{ \sigma \in \mathrm{Gal}(K/F) \mid \sigma|_E = \mathrm{id}_E \} = \mathrm{Gal}(K/E)kerφ={σGal(K/F)σE=idE}=Gal(K/E)
  4. 由群第一同构定理,Gal(K/F)Gal(K/E)≅imφ≤Gal(E/F)\frac{\mathrm{Gal}(K/F)}{\mathrm{Gal}(K/E)} \cong \mathrm{im}\varphi \leq \mathrm{Gal}(E/F)Gal(K/E)Gal(K/F)imφGal(E/F)
  5. 计算阶数:∣imφ∣=∣Gal(K/F)∣∣Gal(K/E)∣=[K:F][K:E]=[E:F]|\mathrm{im}\varphi| = \frac{|\mathrm{Gal}(K/F)|}{|\mathrm{Gal}(K/E)|} = \frac{[K:F]}{[K:E]} = [E:F]imφ=Gal(K/E)Gal(K/F)=[K:E][K:F]=[E:F](由第一部分结论);
  6. E/FE/FE/F 为 Galois 扩张,∣Gal(E/F)∣=[E:F]|\mathrm{Gal}(E/F)| = [E:F]Gal(E/F)=[E:F],故 imφ=Gal(E/F)\mathrm{im}\varphi = \mathrm{Gal}(E/F)imφ=Gal(E/F),即 Gal(K/F)Gal(K/E)≅Gal(E/F)\frac{\mathrm{Gal}(K/F)}{\mathrm{Gal}(K/E)} \cong \mathrm{Gal}(E/F)Gal(K/E)Gal(K/F)Gal(E/F)
    QED.

补充说明

Remark. 正规扩张的性质

定义(正规扩张):设 K/FK/FK/F 是一个域扩张。如果对于 F[x]F[x]F[x] 中的任意既约多项式 fff,只要 fffKKK 中有一个根 uuu(即存在 u∈Ku \in KuK 使得 f(u)=0f(u) = 0f(u)=0),那么 fff 就可以在 K[x]K[x]K[x] 中完全分解为线性因子的乘积,即存在 c0∈K∗c_0 \in K^*c0KK∗K^*K 表示 KKK 中所有非零元素的集合)和 u1,u2,…,ur∈Ku_1, u_2, \ldots, u_r \in Ku1,u2,,urK 使得:
f(x)=c0(x−u1)(x−u2)⋯(x−ur)f(x) = c_0 (x - u_1)(x - u_2) \cdots (x - u_r) f(x)=c0(xu1)(xu2)(xur)
其中 rrrfffFFF 上的分裂次数,即 fffFFF 上的不可约因子的个数。

由 Lemma 14 的证明可知,有限维 Galois 扩张必为正规扩张(其任意中间域的最小多项式在该中间域中分裂,进而在 KKK 中分裂)。


via:

  • 为什么伽罗瓦 19 岁就发明的群论,绝大多数那个专业的研究生终其一生都学不会?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3033315
  • Hungerford 对 Galois 理论基本定理的证明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937795
http://www.dtcms.com/a/618156.html

相关文章:

  • 给定一个数组,如何用最小的比较次数获得最大最小值
  • 个人网站免费源码大全南宁seo管理
  • Linux服务器崩溃急救指南:快速诊断与恢复
  • 后端服务发现配置
  • wordpress建的手机网站合肥信息网
  • 我爱学算法之—— 字符串
  • 关于Function JS加密加密(仅于问题分析)
  • mysql基础——视图
  • win系统做网站wordpress侧边文本轮播图片
  • 免费微商城平台官网一直在做竞价的网站是不是不需要做seo
  • 输出纹波实测:ASP3605在不同输入与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
  • RAG向量索引-HNSW Hierarchical Navigable Small World 介绍
  • 沈阳做网站的企业重庆房产网站建设
  • 让老版 IntelliJ IDEA 2020.1.4 支持 JDK 17 启动 springboot3 项目
  • 网站开发逻辑商丘网站建设求职简历
  • [Linux网络——Lesson1.初识计算机网络]
  • 电子电气架构全解析
  • 5G技术:推动数字经济的下一个革命性浪潮
  • 5G与AI赋能智能制造:未来生产的双重驱动力
  • 从工业互联网到智慧城市:5G与物联网的跨界融合
  • 5G NR PBCH与MIB技术介绍
  • 怎么查询网站的点击量招商网站建设全包
  • TCN‑Transformer‑GRU(单输入‑单输出)在 MATLAB 中的实现思路与完整示例代码
  • 重庆市建设工程信息网站诚信分东莞海天网站建设
  • 【Linux】文件操作篇(二):实战理解硬链接与软链接
  • 在RK3568开发板嵌入式开发中,配置NFS服务是实现与Ubuntu虚拟机之间文件共享的常用方法
  • 使用mysql报Communications link failure异常解决
  • 【Linux驱动开发】Linux USB驱动架构详解
  • Linux服务器配置ssh免密登陆多台服务器、服务器别名配置
  • 百度推广青岛公司网站在线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