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和5G NR中的PDSCH和PUSCH
一、PUCCH和PUSCH的简介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
PDSCH是物理层下行信道中的一种,是主要承载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通道。
PUSCH是物理层下行信道中的一种,是主要承载用户数据的上行链路通道。
这两个信道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因此放在一起阐述。
二、基础介绍
1.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 PDSCH
a) 基本定义
PDSCH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它是下行链路(从基站到用户设备,即gNB/eNB -> UE)中最重要的传输信道,负责承载绝大部分的下行用户数据和高层信令(如系统消息、寻呼信息)。
“物理”: 意味着它是在物理层实际传输的波形信号。
“下行”: 方向是从网络到终端。
“共享”: 这是关键。意味着这个信道资源(时间、频率)是所有小区内用户动态共享的。基站通过调度器,在每一个调度周期(例如一个时隙或微时隙)决定将资源分配给哪个用户。
b) 承载内容
用户面数据: 你上网、看视频、下载文件的所有数据。
控制面信令:
系统消息: 通过SI-RNTI加扰。
寻呼信息: 通过P-RNTI加扰。
随机接入响应: 通过RA-RNTI加扰。
2.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 PUSCH
a) 基本定义
PUSCH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它是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到基站,即UE -> gNB/eNB)中最重要的传输信道,负责承载上行用户数据和高层信令(如测量报告)。
同样,它也是物理、上行、共享的信道。
b) 承载内容
用户面数据: 你上传文件、发送消息、视频通话的数据。
控制面信令:
上行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当与PUSCH同时传输时,可以通过UCI on PUSCH的方式复用在一起。
测量报告。
三、深入理解
要深入理解PDSCH/PUSCH,必须掌握其完整的传输链条和关键技术。它们的处理流程非常相似,都遵循经典的“信道编码与复用”链条。
1. 传输流程(以5G NR为例)
PDSCH传输流程(发送端 - gNB侧):

PUSCH传输流程(发送端 - UE侧):
流程与PDSCH高度相似,同样包括TB CRC、LDPC编码、速率匹配、加扰、调制、层映射、变换预编码(可选)、资源映射等步骤。
关键环节解析:
传输块: 是MAC层交给物理层的基本数据单元。一个PDSCH/PUSCH传输在一个时隙内可以承载1或2个TB。
CRC附加: 为TB添加循环冗余校验码,用于接收端判断数据是否正确。
信道编码:
5G NR: 主要使用LDPC,因为它在大数据块和高速率场景下性能接近香农极限。
LTE: 使用Turbo码。
速率匹配: 将编码后的比特流打孔或重复,以精确匹配物理层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数。
加扰: 用一个与用户和设备相关的序列对数据进行扰乱,目的是将干扰随机化,并区分不同用户/信道(通过RNTI)。
调制: 将比特流映射为复数符号。如QPSK, 16QAM, 64QAM, 256QAM等。调制阶数越高,速率越快,但抗干扰能力越差。
层映射: 将调制符号映射到多个“层”上,这是MIMO技术的基础。每一层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数据流。
预编码: 对各个层的数据进行加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无线信道,提升接收性能。
资源映射: 将符号映射到时频资源的特定资源单元上。这个映射位置是由下行控制信息 精确指示的。
2. 动态调度与DCI/RNTI的核心作用
这是理解“共享”二字的关键。
DCI: 下行控制信息。它像是一个“调度指令”,告诉UE如何去接收PDSCH或如何发送PUSCH。
对于PDSCH: DCI会告诉UE在哪个时频资源位置去接收PDSCH,使用哪种调制编码方案,以及相关的HARQ信息等。
对于PUSCH: DCI会授权UE在未来的某个时频资源上发送PUSCH,并指示使用的MCS、功率等参数。
RNTI: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它实际上是加扰过程的掩码,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信道用途。
DCI消息本身是通过C-RNTI(小区RNTI)加扰的,只有拥有对应C-RNTI的UE才会去解码这个DCI,并知道这是发给自己的调度指令。
PDSCH数据也是通过RNTI(如C-RNTI, SI-RNTI)加扰的,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针对性。
简单来说:UE永远在监听PDCCH(承载DCI的信道)。当它发现一个用自己C-RNTI加扰的DCI时,就按照DCI的指示去接收PDSCH或发送PUSCH。
3.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
MCS: 调制与编码策略。它是连接信道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核心。
原理: 基站的调度器会根据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快速估计当前信道的质量。
如果信道质量好(SNR高),就选择高阶调制(如256QAM)和高码率,实现高速传输。
如果信道质量差(SNR低),就选择低阶调制(如QPSK)和低码率,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目的: 在保证一定误块率(如10%)的前提下,最大化频谱效率。
4.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ARQ: 是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原理: 结合了前向纠错和自动重传。
发送端发送一个TB,并附带FEC编码。
接收端尝试解码。如果成功(CRC校验通过),则回复ACK;如果失败,则回复NACK,并缓存接收到的错误数据。
发送端收到NACK后,会重新发送该TB(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副本,也可能是包含新信息的增量冗余版本)。
接收端将重传的数据与之前缓存的错误数据进行合并解码,大大提升了成功解码的概率。
PDSCH HARQ: 是异步自适应的,重传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且MCS可以改变。
PUSCH HARQ: 在LTE中是同步的,重传有固定的时序;在5G NR中更为灵活。
5. MIMO与波束成形
PDSCH和PUSCH是MIMO技术的主要应用载体。
SU-MIMO: 基站可以同时向一个UE发送多个数据流(多层),或者同时调度多个UE,极大地提升了单用户峰值速率和小区容量。
波束成形: 通过预编码技术,将能量集中在特定方向对准UE进行传输(PDSCH)或接收(PUSCH),这能显著提升覆盖和信噪比。在5G毫米波频段,这是必不可少的技术。
四、PDSCH与PUSCH的对比
特性 | PDSCH | PUSCH |
|---|---|---|
传输方向 | 下行 | 上行 |
发送端 | 基站 | 用户设备 |
功率控制 | 无(基站功率充足) | 有(至关重要),用于克服“远近效应”,节省UE电量 |
多址方式 | 正交频分多址 | 基于DFT-S-OFDM(单载波)和CP-OFDM |
HARQ特性 | 异步自适应 | 在5G中灵活,在LTE中多为同步 |
信道探测 | 依赖于UE上报的CSI | 基站通过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来估计上行信道 |
五、总结
角色定位: PDSCH和PUSCH是无线接入网的“数据高速公路”,承载了用户的核心数据业务。
共享本质: 它们体现了无线资源的“按需分配”和“统计复用”,通过动态调度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智能适应: 通过AMC和HARQ,它们能够智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无线信道,在可靠性和效率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性能引擎: 它们是MIMO、波束成形等高级天线技术的承载者,这些技术的性能增益最终都体现在PDSCH/PUSCH的吞吐量和可靠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