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锁相关
MySQL中的锁,按照锁的粒度分,分为以下三类:全局锁,表级锁,行级锁
1.全局锁
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加锁后整个实例就处于只读状态,后续的DML的写语句,DDL语句,已经更新操作的事务提交语句都将被阻塞。
2.表锁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应用在MyISAM、InnoDB、BDB等存储引擎中。
对于表级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表锁,元数据锁,意向锁
2.1 表锁
加锁:lock tables 表名… read/write
释放锁:unlock tables / 客户端断开连接
2.2 元数据锁
元数据锁主要作用是维护表元数据的数据一致性,在表上有活动事务的时候,不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写入操作,为了避免DML与DDL冲突,保证读写的正确性。
数据库中查看元数据锁
select object_type,object_schema,object_name,lock_type,lock_duratio from performance_schema.metadata_locks;
2.3 意向锁
为了避免DML在执行时,加的行锁和表锁的冲突,在InnoDB中引入了意向锁,使得表锁不用检查每行数据是否枷锁,使用意向锁来减少表锁的检查。
数据库中查看意向锁以及行锁的加锁情况
select object_type,object_schema,object_name,lock_type,lock_duratio from performance_schema.data_locks;

3.行锁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最高。应用在InnoDb存储引擎中。InnoDB的数据是基于索引组织的,行锁是通过对索引上的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而不是对记录加的锁。对于行级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3.1行锁
锁定单个行记录的锁,防止其他事务对此行进行update和delete。在RC、RR隔离级别下都支持。
3.2间隙锁
锁定索引记录间隙(不含该记录),确保索引记录间隙不变,防止其他事务在这个间隙进行insert,产生幻读。在RR隔离级别下都支持。
3.3 临键锁
行锁和间隙锁组合,同时锁住数据,并锁住数据前面的间隙Gap。在RR隔离级别下支持。
mysql语句加锁的情况
INSERT… 排他锁 自动加锁
UPDATE… 排他锁 自动加锁
DElETE… 排他锁 自动加锁
SELECT(正常) 不加任何锁
SELECT…LOCK IN SHARE MODE 共享锁 需要手动SELECT之后加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FOR UPDATE 排他锁 需要手动在SELECT之后加FOR UPDATE
默认情况下,InnoDB在RR事务隔离级别运行,InnoDB使用next-key锁进行搜索和索引扫描,以防止幻读。
针对唯一索引进行检索时,对已存在的记录进行等值匹配时,将会自动优化为行锁。
InnoDB引擎的行锁是针对于索引加的锁,不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那么InnoDB将对表中的所有记录加锁,此时就会升级为表锁。
默认情况下,InnoDB在REPEATABLE READ 事务隔离级别运行,InnoDB使用next-key锁进行搜索和索引扫描,以防止幻读。
索引上的等值查询(唯一索引),给不存在的记录加锁时,优化为间隙锁。
索引上的等值查询(普通索引),向右遍历时最后一个值不满足查询要求时,next-key lock 退化为间隙锁。
索引上的范围查询(唯一索引)-- 会访问到不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值为止。
注意:间隙锁唯一目的是防止其他事务插入间隙。间隙锁可以共存,一个事务采用的间隙锁不会阻止另一个事务在同一间隙上采用间隙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