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高价值应用新窗口:人工智能场景培育与开放的关键举措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将应用场景提升至连接技术与产业、打通研发与市场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以场景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场景的培育与开放被置于突出位置,成为推动高价值应用、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其巨大潜能的释放愈发依赖于真实、丰富、高价值的应用场景进行验证、迭代和升级。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与日益多样的应用场景资源,为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试验田和广阔舞台。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技术与产业对接不畅、创新链条存在断点、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等问题。《实施意见》的出台,意在破解瓶颈,通过主动设计、系统培育和有序开放高价值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练兵场”和“试金石”,加速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推动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赋能”的跨越。这不仅是推动人工智能自身迭代的需要,更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实施意见》提出了场景培育与开放的“三步走”路径,核心是“攻关”与“开放”双轮驱动。
一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场景适配。
场景建设不是孤立进行,而应与底层技术研发形成联动。通过场景需求倒逼技术突破,再以技术成熟保障场景的有效运行,构建“技术供给—场景验证—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产学研用各方应协同发力,针对场景痛点,开发更具实用性、稳定性和先进性的解决方案。
二是加快高价值场景的培育与开放。
文件强调“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其中既包括主动培育,也包括有序开放。主动培育方面,应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民生、高效治理等重点领域,设计一批具有显著带动效应、能切实提升效率、改善体验的AI高潜力场景。以制造业为例,工信部推荐单位、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道可云依托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体等技术打造“AI制造业展厅”和“线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通过三维虚拟建模、AI智能体互动以及实时数据可视化,将工厂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数据等内容直观展现,实现远程操作监控、智能预测维护及产能优化,为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场景验证环境。这种虚拟展厅和线上工厂不仅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还能作为行业开放的示范场景,吸引上下游伙伴共享数据与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提升。
有序开放方面,要推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行业组织开放数据、算力、平台和场景资源,为中小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测试环境和商业化机会,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源配置机制,消除数据壁垒与准入障碍,释放市场活力。
三是构建支撑场景创新的制度环境。
场景的培育与开放,需要改革推动与安全保障并重。应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管框架,制定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伦理指南,在鼓励探索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算法公平,为创新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条件。
大力培育和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催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技术创新而言,真实场景的反馈是促进迭代升级的最佳催化剂,可显著提升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孕育更多原创性成果。对产业发展而言,人工智能场景的大规模应用将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催生智能工厂、智慧医疗、个性化教育等新业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对社会治理而言,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将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对国际竞争而言,形成丰富的AI应用生态和成熟的场景解决方案,将帮助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格局中赢得先机,并参与引领相关国际规则制定。
随着更多高质量场景的成熟与普及,人机共生的社会形态将不断走向深度实践,一幅促动技术革新、赋能经济社会的全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持续围绕“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深化场景应用、拓展产业模式,我国必将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把握更大主动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澎湃的发展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