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程翻车实录 - 智谱 GLM 4.6 给的自信
#GLM我的编程搭子 #GLM-4.6
我是一名老 Windows 程序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开发=Win32。身在 Windows 这艘大船上,眼看着 PC 江河日下,微软却在 Win10/Win11 上演各种匪夷所思,难免时常会有所动摇,冒出来一些念想:要不我也试试移动开发?但念想很快就被忙碌淹没,其实,还是心底里的畏惧在拉扯。
如果没有 AI,我的那些念想们会伴随我职业生涯的结束而彻底沦为念想。
但今年开始,我渐渐的有了尝试各种想法甚至冲出 Windows 的躁动,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今 AI 编程的进化,AI辅助编程不再是概念试水,甚至,网络上“一人公司”的说法甚嚣尘上。
那么,目前大模型在编程这一领域到底达到了什么高度?
- 不会编程,或不熟悉的领域是不是可以直接冲?
- 我们终于可以放手奴役电子牛马了吗?!
- 一人公司切实可行?
最近我的两段 AI 编程经历也许会带给你一些不同视角的真实感受。
智谱 GLM 大模型
智谱AI开放平台
在今年之前,AI编程这一领域,始终被 A社的 Claude,OpenAI 的 Codex,Google 的 gemini 垄断。GLM-4.5 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国模A编程方面的实力崛起。

其实这也就是今年8、9月份的事情,试用之后,价格还算合理,没多犹豫就冲了,自此开启了新的编程体验。那段时间到处都在论 Claude 如何配置智谱 GLM-4.5 实现超高性价比 AI 编程。
自此,正式拉开了我的 AI 编程之旅。
首先说说智谱GLM模型。
性价比
上述Claude、Codex、Gemini 效果不用说,但价格也是没得说,token跑起来烧心。而 GLM-4.5 就平价了很多,尤其最近的优惠活动,真香
稳
价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重要的问题是:国人体验AI编程的障碍是网络稳定。之前用国外的模型贵也就算了,网络又是个坑。而有了 GLM-4.5 后这些障碍就被扫平了。
聪明
GLM-4.5 的火爆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用看参数和测评,实际体验下,它在编程辅助方面,给人以严谨务实的踏实感,用多了很容易产生依赖(这也为我的翻车埋下了伏笔 😂),具体我是是怎么用的?
从零开发一款桌面宠物
技术选型
在此之前,我一直想业余开发一款 Windows上的桌面宠物,因为现有的宠物要么是基于GDI/GDI+的简单宠物,要么是基于 Live2D、Unity甚至网页这类很重的框架。
一直好奇为什么没有基于Windows原生Direct2D的宠物出现,也没有亲自去做深入研究。这条路可行吗?于是,我和GLM进行了多轮交流,反复去微软MSDN官网确认它的回复,让它读取技术文章,验证自己的结论。
前期,我就是不停的和AI聊天,不急着写代码,直到我觉得这事靠谱了。
生成文档
光说不行,还要它生成技术调研文档,整个开发历程,大小问题,让 GLM 总结了好几个文档。

原型验证
至此,我才开始了原型验证阶段。
首先让它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序列帧动画框架。很快,第一个版本就出来了,这对于它似乎是信手拈来:
接下来,我想了解下Direct2D各种渲染特效的效果,下面的动画原始素材只有一种颜色,通过代码改变了各种颜色效果,其实中间还有不少特效的尝试。
经过上述两个原型,信心提升了些。继续增加难度,我要看看动态绘制能力,是否能纯绘制出一个动态的宠物,工作量是否可接受,最终,经历了一周多,效果如下
增加了鼠标跟随,穿透,皮肤,渲染层级等很多细节功能,到最后,它几乎已经临近一个成品了。
在以上开发过程中,当然也不是完全的一番风顺,返工,卡死循环都是有的,但最终都能解决掉,可以说,每一次问题就伴随着解决带来对 AI 信任感的提升。
为了更好的把控AI产出质量,减少损失,我的经验是:
- 编写测试用例
- 做好版本控制
当然,这两件事,依然是让 GLM 帮我去做的,哈哈。
以上开发过程半个多月,在没有 AI 辅助编程的情况下,我自认是做不到的。虽然最终这款产品没有对外面世(现在没有人再关注PC端上的宠物了吧?),但极大的增强了我的信心。
AI 编程体验的质变
在这之前,我对 AI 编程的体会是,少按几个TAB,快速生成个算法,顶多做个可有可无,不可轻信的代码 Review,但这一次,我切实感受到了效率的提升,从“不可能”到“我能行”的质变。
GLM-4.6 Coding 大师作品征集赛
我听说智谱推出了GLM Coding大师作品征集赛 时已经临近了,只有3天,同时了解到鸿蒙也在大力推广2025开发者激励计划。
虽说时间十分紧急,但有了前面的“成功”经历,让我跃跃欲试。
另外,想到用国产大模型助力我开发国产系统的APP,十分激动,我觉得我又行了 😎
先是续了智谱套餐,这次模型升到了 4.6,心理更有谱了。
至于问题:
鸿蒙,我不懂?AI懂啊。
移动没做过?没事,有AI呢。
ArkTS?TS 都没学过,语法而已,AI全都会。
完全没写过APP,行吧,退而求其次,搞个轻量的卡片总不难吧,反正有AI!
初入鸿蒙
时间紧,潦草看了些鸿蒙的开发文档,觉得难度不算太大,ArkTS 开发很像前端。再有 GLM-4.6 助力,这都不是事儿吧。
当时就这么自信。
我给自己订的目标是三天内开发完成提交上线。
从搭建环境开始,GLM 就在一路辅佐。产品定位,需求分析,目录结构规划,编码风格,产品讨论,两个小时讨论完,生成文档
从无到有,一路疾驰
开始确实是快,当天晚上就帮我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鸿蒙 APP 原型!
它能交互,能动态切换,看着就离成品一步之遥了。
这个过程,感觉陌生又刺激,我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为了鸿蒙移动开发者?个中满足,难以自抑!
甚至觉得时间尚早,再来个单元测试吧,咱是讲究人,不但要快,还要好 😉。
经过不断的问题修复、讨论、成功构建,产生了厚实的AI依赖感 :
只要有 AI 在,我把人话说清楚,就没过解决不了的BUG。
自信爆棚了 -- 要不熬熬夜,一周开发它五六个鸿蒙APP去激励激励吧,顺便写篇文章分享。

喏,草稿我都写好了,甚至想换个更哗众取宠的名字:《三天!GLM-4.6帮我拿到鸿蒙的5K激励!》。
翻车
转角遇到翻车。
就在草稿起草后,进一步开发功能,涉及到一些数据流转,生命周期,配置组件,ArkTS语法等等技术债后,问题就凸显了,我搞不定,甚至AI的解释我都无法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就走不下去了,明明刚刚还是好的,只是要增加一点交互,突然就崩塌了:这里错,那里错,越改越错,甚至 AI 开始建议我改项目配置。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还没学会 <div> 标签的前端新手,却被直接扔进了一个复杂的 React 项目里,完全摸不着头脑。
我感觉到严重的不安了 ...
经历了无数次的和AI拉扯,觉得自己离问题的真相越来越远,夜越来越黑 ... 凌晨三点多,我决定放过 AI,放过自己。
反省
回顾这两三个月和 AI 的结伴而行,上一次Windows桌面宠物的和这一次鸿蒙卡片开发,云泥之别。
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了想,就在我自己。
在 Windows 开发这个我熟悉的领域,我和 AI 是平等的搭档。我把握方向,它补充细节;我验证逻辑,它修正代码。它做的每一步,我都能看懂,能判断,能掌控。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但是,到了鸿蒙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种对等关系就消失了。
我脑中一片空白,AI 浩瀚的知识库反而凸显了我的无知。我连一个准确的问题都提不出来,它给我的答案,我也常常看不懂。
当沟通都成了障碍,合作自然无从谈起。
这件事让我明白,AI 是一个强大的能力放大器。
在你懂的领域,它能让你如虎添翼。但在你完全不懂的地方,它再强大,也无法凭空托起你。
与 AI 协作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
回到文章开始的几个问题
- 不会编程,或不熟悉的领域是不是可以直接冲?
- 我们终于可以放手奴役电子牛马了吗?!
- 一人公司切实可行?
我只能说 AI编程进步显著,但它能放大你的优势,同样也能放大你的无知和贫乏。
再上路
今早七点多醒来,默默的打开了鸿蒙开发者技术文档,让自己静下来,从头开始老老实实学习。
学习是为了尽快能用好AI,让我在鸿蒙的世界里如虎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