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R赋能智慧研创中心:打破职业教育实训困境,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人才生态”的要求。
然而,职业院校传统实训教学体系却逐渐成为产教融合落地的“绊脚石”。“AI+XR”赋能智慧研创中心的出现,为打破这一困境、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传统实训存弊端
制约产教融合发展
职业院校实训教学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核心纽带,然而传统模式已难以适配当前产业发展节奏,主要存在四大痛点:
1、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与产业技术脱节
职业院校普遍受制于经费与场地限制,实训设备更新周期较长。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24)》,超过60%的院校设备更新周期超过4年,而制造业核心设备(如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迭代周期仅为1.5—2年。以机械专业为例,多数院校仍以传统数控设备开展实训,学生毕业后面对企业的AI视觉机器人、数字孪生产线等新技术时,往往需要6–12个月的再培训,造成“学校教的用不上,企业要的不会用”的困境。
2、实训场景受限,高危高成本项目难以开展
诸多产业关键操作(如化工调试、高压电路检修、重型机械拆装)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特点,难以在传统实训中实施。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仅28%的职业院校能常态化开展此类项目,大多数仍依赖“理论+视频观摩”的方式替代实操,导致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应急能力不足,企业需额外投入资源进行安全培训。
3、校企合作浅表化,真实项目融入不足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将企业真实需求融入教学,但当前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参观访问等浅层形式。调研显示,仅32%的学生在实训中参与过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多数实训内容仍为简化模拟任务,与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脱节。
4、教师数字化能力欠缺,产业资源转化不畅
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产教融合的“桥梁”,普遍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超过80%的专业课教师缺乏AI、XR等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难以将产业前沿技术(如工业元宇宙、AI质检系统)转化为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频率偏低,据统计,仅45%的教师每年参与1次以上企业实践,导致教学内容长期滞后于产业实际。
AI+XR智慧研创中心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恒点“AI+XR”赋能智慧研创中心以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技术为核心,采用“云-边-端”三层协同架构,云端部署AI大模型服务中台与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算力下沉,终端配置XR融合数字工作站、3D-LED协同交互大屏等硬件设施。围绕教师、学生、企业三大主体,构建协同联动的产教融合机制,为产教融合搭建“技术—教学—产业”的闭环生态。
1、赋能教师:
从“知识传授者”到“产教资源创造者”
AI+XR智慧研创中心为教师提供AI教研工具平台、XR资源开发系统、AI数字教师开发支持系统等全套“数字化工具包”,支持教师自主构建虚拟仿真课程、生成能力图谱、开发数字教学助手。例如,通过“能力图谱开发引擎”,教师能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设定“专业技能+AI应用能力”双维度评价体系,通过采集学生实训数据生成可视化能力画像,直观定位学生能力短板,实现精准教学干预。
2、培育学生:
从“技术使用者”到“内容创造者”
依托XR交互-开发编辑器和XR演示-创作平台,学生开发“AI+XR+专业”虚仿资源,例如机械专业学生结合企业需求,开发智能产线虚拟调试”“数字孪生运维系统”等实战项目;在AI数字教师辅助开发环节,学生从“使用AI数字教师”升级为“定制AI数字教师”,并结合专业知识辅助教师开展二次开发。优秀作品可纳入研创中心资源库,供其他师生使用,实现“学中做、做中创”。
3、链接企业:
从“被动合作”到“深度协同”
研创中心还构建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训资源、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三共同”校企联合机制。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联合开发模块化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并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定制化培养路径,实现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的高效对接,实现“校企资源双向共享”,达成“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输送目标。
此外,在空间建设方面,AI+XR赋能智慧研创中心构建了“3+1”立体化实训体系。3个线下空间分别聚焦企业人才培训、学生技能强化、社会职业技能提升,在线开放平台则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AI数字教师课程与企业培训项目向更广泛的学习者开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贯通”的开放型培训体系。
结语
在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核心方向的背景下,恒点“AI+XR”赋能智慧研创中心通过技术创新、机制重构,不仅破解了传统实训的诸多痛点,更构建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生态。在实训效率提升、学生能力画像成型、校企精准化对接、教师数字化能力跃升等方面带来显著提升。
未来,随着AI大模型、数字孪生技术的持续迭代,智慧研创中心将进一步深化“技术赋能教学、教学对接产业”的闭环,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助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