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座舱是什么?
没有AI不好意思讲叫智能座舱?
AI座舱是噱头还是真的有价值?
结论:既有真实价值,也存在市场宣传的噱头成分,但长期来看,价值是核心。
· 噱头的一面:
· 营销话术: 很多车企会把一些基础的语音控制、预设的场景模式(如“小憩模式”)包装成“AI”,这本质上还是规则驱动的自动化,并非真正的智能。
· 功能堆砌: 为了“有”而“有”,开发一些用户使用频率极低、体验不佳的AI功能,只是为了在发布会上多一个卖点。
· 混淆概念: 把接入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就等同于完整的AI座舱,就像你提到的“介入DeepSeek接口”,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 真实价值的一面:
· 体验的质变: 真正的AI座舱追求的是从“人适应车”到“车适应人”的转变。它能够感知、理解、推理、学习并主动服务。
· 安全性的提升: 通过视觉、语音等多模态感知,AI可以更精准地判断驾驶员疲劳、分心,并做出有效的提醒和干预。
· 效率的提升: 主动规划路线、预知用户需求(如通勤时自动播放新闻、调节空调),减少驾驶员的手动操作,让出行更高效。
· 个性化的极致: AI可以学习不同用户的习惯和偏好,为每个人提供独一无二的座舱环境(座椅、音乐、氛围灯、驾驶模式等)。
总结: 短期看,市场鱼龙混杂,有噱头;但长期看,AI是智能汽车进化的必然方向,其带来的体验革新和安全提升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什么样叫做AI座舱?
AI座舱不仅仅是“智能座舱”的升级版。其核心特征包括:
1. 拥有“大脑”(车载AI模型): 这是最关键的区别。它不再是执行简单“如果...就...”的命令,而是内置了一个强大的、经过车载场景专门优化的AI大模型。这个模型是座舱的“认知核心”。
2. 多模态感知与融合: 能同时处理语音、视觉(车内摄像头)、触觉、甚至生物信息(如心率) 等多种信号,并综合理解用户的意图和状态。
3. 场景化理解与主动服务: 能理解复杂的上下文和场景。例如,它知道“我有点冷”可能意味着调高空调温度,也可能意味着关闭车窗,并能结合当前环境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它还能主动建议:“检测到您今天上班路线拥堵,是否要切换至推荐路线?”
4. 持续进化与自学习: 能够学习用户的长短期习惯,不断优化服务,实现“越用越懂你”。
5. 类人的自然交互: 交互不再是生硬的命令式,而是可以进行多轮、带有上下文记忆、甚至能理解比喻和省略的自然对话。
有哪些应用?
AI座舱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目前可见和正在开发的主要包括:
· 语音助手全面升级:
· 免唤醒词连续对话。
· 可见即可说(屏幕上所有内容都能用语音控制)。
· 语义理解更精准,能处理“我饿了”这种模糊指令,并推荐餐厅。
· 知识问答、闲聊、创作(如让AI编个故事给孩子听)。
· 视觉感知与主动关怀:
· DMS/OMS: 实时监测驾驶员疲劳、分心,并主动提醒;监测后排儿童或宠物,提醒勿遗忘。
· 手势控制: 通过手势完成接听电话、调节音量等操作。
· 人脸识别: 无感解锁车辆,自动切换至个性化设置。
· 情绪识别: 根据用户情绪推荐音乐、香氛或安慰话语。
· 场景引擎与智能推荐:
· 通勤场景: 自动导航到公司,播放新闻,调整座椅到工作模式。
· 休闲场景: 识别到周末出行,主动推荐周边露营地、播放欢快音乐。
· 跨域联动: 与智能家居联动,快到家时自动打开空调和灯光。
· 车载智能体与专属秘书:
· 像一个随车秘书,帮你规划行程、预订餐厅、总结会议纪要(通过录音)、回答关于车辆功能的所有问题。
· 游戏与娱乐:
· 利用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进行车内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
是不是介入了DeepSeek接口就叫做AI座舱?
绝对不是。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
把“介入DeepSeek接口”比作AI座舱,就像是:
把一台电脑接上了互联网,就说它是一台AI超级计算机。
· DeepSeek(或其他大模型)是“引擎”,不是“整车”: 它提供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是AI座舱的核心组件之一。但它只是一个云端的通用模型。
一个真正的AI座舱需要的是一个 “车载专属大脑” ,这个大脑需要:
1. 车载化优化与裁剪: 考虑到车规级芯片的算力和功耗限制,车企通常不会直接调用云端巨型API,而是会对大模型进行蒸馏、裁剪、量化,变成一个可以在车端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轻量化专用模型。
2. 多模态融合: DeepSeek主要是文本模型。真正的AI座舱需要将视觉、语音、车辆数据(GPS、传感器)等多种信息融合起来,做出综合决策。这需要一个更复杂的多模态模型系统。
3. 数据安全与隐私: 所有车内摄像头、麦克风采集的数据都涉及用户隐私。直接无处理地调用第三方云API存在巨大的安全和合规风险。车企必须建立自己的数据闭环和处理能力。
4. 与车辆深度集成: AI需要能控制车辆的底层功能,如车窗、空调、座椅、驾驶模式等。这需要一套完整的、安全的底层系统架构和接口,不是简单地调用一个API就能实现的。
5. 场景化训练: 车载AI需要在海量的车载场景数据上进行二次训练和微调,才能理解“帮我打开三分之一车窗”这类指令,而不是仅仅会聊天。
总结:
接入DeepSeek这类大模型,是构建AI座舱的重要一步,它极大地提升了座舱的“智商”和对话能力。但它只是一个工具或组件。一个完整的AI座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车载专用AI模型、多模态感知硬件、底层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云管端一体化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创新。
所以,下次看到车企宣传AI座舱,你可以从以上几个维度去判断,它到底是一个“接入了聊天API的智能座舱”,还是一个真正拥有“车载大脑”的AI座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