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BUG的定义和生命周期+软件测试BUG管理流程
文章目录
- 一、前言-用例评审
- 二、BUG定义+类型+等级
- 2.1 什么 BUG?
- 2.2 BUG 类型
- 2.3 BUG的等级
- 2.4 BUG的类型及等级判断
- 2.5 BUG的生命周期及流程
 
一、前言-用例评审

二、BUG定义+类型+等级
2.1 什么 BUG?
缺陷 (错误)/ 漏洞 / 改进与建议 / 不符合需求
2.2 BUG 类型
什么是 BUG 的类型:bug 是属于哪方面不符合需求导致的
bug 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 代码(功能)错误:因为实现的功能跟需求不一致导致的这类的 bug,这类 bug 是最多的
- 界面优化:界面不好看,或者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这类 BUG
- 设计缺陷:与开发、产品需求文档不一致的
2.3 BUG的等级
- 1、致命的(blocker)
 常规操作引起的系统崩溃、死机、死循环、闪退
 造成数据泄漏的安全性问题,比如恶意攻击造成的账户私密信息泄露
 涉及金钱计算
 阻断性测试,所有测试工作进行不下去(冒烟测试)
- 2、严重错误(critical)
 重要功能不能实现;
 错误的波及面广,影响到其它重要功能正常实现;
 非常规操作导致的程序崩溃、死机、死循环、闪退
 外观 (界面) 难以接受的缺陷;
 密码明文显示;(界面 + 数据库)
 偶现的致命性 bug
- 3、一般错误:不影响产品的运行、不会成为故障起因,但对产品外观和下道工序影响较大的缺陷
 次要功能不能正常实现;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不一致);
 查询错误,数据错误显示;
 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端进行控制;
 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偶现的严重性 bug
- 4、细微错误:程序在一些显示上不美观,不符合用户习惯,或者是一些文字的错误
 界面不规范;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界面存在文字错误;
- 5、 改进建议: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包括新需求和对需求的改进。
2.4 BUG的类型及等级判断

 1,2,3,4对应BUG的等级,其中1-5部分是代码功能bug,6-8界面错误,9是代码功能错误。
2.5 BUG的生命周期及流程
BUG生命周期是一个追溯、修复和验证的过程,经历了从发现到修复再到验证的多个阶段。以下是Bug的典型生命周期:
-  提交(Submit): 
 生命的起点通常是Bug的发现。这可以由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最终用户或其他相关方发现。Bug会被提交到缺陷跟踪系统中,其中包含详细的Bug描述、重现步骤、环境信息等。
-  分配(Assign): 
 提交后,Bug会被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或团队。这个过程通常由项目管理人员或缺陷跟踪系统自动完成。
-  修复(Fix): 
 开发人员根据Bug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定位并修复Bug。修复完成后,开发人员通常会将其关联到相应的Bug报告中,并提交代码变更。
-  验证(Verify): 
 测试团队或相关人员接收到Bug修复的通知后,会进行验证。他们会重新运行之前的测试用例,以确保Bug已被成功修复。如果验证通过,Bug将被标记为已解决。
-  关闭(Close): 
验证通过后,Bug会被关闭。此时,Bug报告的生命周期就告一段落。一些团队还会要求提交者或验证者提供额外的反馈,以确保Bug的修复对整个系统没有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