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和gpt-5-codex到底用哪个好?
相信大家在使用codex编码的时候会看到这个界面

这个界面是通过/model打开的,是切换codex模型的方法,如下图:

当我们下载好codex插件之后默认是gpt-5而并非是gpt-5-codex,有小伙伴就问了,这个gpt-5和gpt-5-codex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到底什么时候需要切换模型呢,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下这两个模型的区别。愿大家在工作路上一帆风顺~
模型的
一、优先选择「gpt-5-codex」的场景(编程开发核心)
1. 代码编写与优化
任务示例:
编写Java/SQL/XML 代码(如 MyBatis 映射文件、Spring Boot 接口)
优化代码逻辑(如空指针处理、泛型边界修正)
补全框架配置(如Shiro 权限过滤、分页参数设置)
判断标准:任务直接涉及代码语法、开发框架、编程规范。
2. 开发调试与纠错
任务示例:
排查SQL 语法错误(如重复 WHERE、JOIN 缺少 ON)
解决Java 异常(如 NullPointerException、ClassCastException)
调试接口问题(如404 路径匹配、参数传递错误)
判断标准:问题源于代码/ 配置的语法、逻辑或框架使用不当。
3. 数据库与开发工具操作
任务示例:
编写/ 优化 SQL 查询(如动态条件、JOIN 关联)
使用开发工具链(如MyBatis-Plus 分页、Shiro 过滤器)
处理数据结构转换(如List 提取 ID、DTO 与 Entity 映射)
判断标准:依赖数据库语法、开发工具特性或编程范式。
二、优先选择「gpt-5」的场景(通用推理核心)
1. 业务逻辑与需求分析
任务示例:
梳理业务流程(如“模型参数关联查询的业务规则”)
分析需求合理性(如“分页参数是否需要默认值”)
设计功能方案(如“白名单权限的场景边界”)
判断标准:核心是逻辑推理,不直接涉及代码语法。
2. 跨领域知识与常识
任务示例:
解释技术概念(如“什么是 OAuth2 认证流程”)
处理非编程问题(如“如何设计接口文档规范”)
分析系统架构(如“Shiro 过滤器链的执行顺序原理”)
判断标准:依赖通用知识、跨领域逻辑或抽象分析。
3. 非技术类任务
任务示例:
撰写文档(如“接口使用说明”“错误排查手册”)
整理流程(如“404 错误排查步骤”)
翻译技术内容(如“SQL 报错信息解读”)
判断标准:以文字处理、逻辑梳理为主,无代码编写需求。
三、混合任务的判断原则
若任务同时涉及编程与通用推理(如“根据业务需求编写 SQL”):
核心是“写 SQL”→ 选 gpt-5-codex
核心是“理解业务需求”→ 选 gpt-5
若不确定:先尝试当前模型(gpt-5-codex),若处理效果差(如无法理解业务逻辑),再切换到 gpt-5。
四、切换时机
1.任务类型变更时(如从“改代码” 转为 “梳理业务流程”);
2.当前模型连续2 次以上无法解决问题(如多次误解代码逻辑);
3.明确需要通用知识(如解释技术原理、分析非编程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