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分析——认识各种波型与伪迹
认识各种波型与伪迹
- 一、认识各种波型
- 1. δ波 delta
- 2. θ波 Theta
- 3. α波 Alpha
- 4. β波 Beta
- 5. 其他波型
- 睡眠梭形波
- K复合波
- 顶尖波
- 慢波
- 锯齿波
- 二、认识各种伪迹
- 1. 眼电伪迹
- 眨眼伪迹
- 眼动伪迹
- 2. 肌电伪迹
- 3. 心电伪迹
- 4. 慢电位漂移
- 5. 市井干扰
- 三、总结
一、认识各种波型

1. δ波 delta
频率范围:0.5~3Hz
振幅:通常较高(可达 75 μV 以上)
波型:缓慢、规律的高振幅波动
出现的情形:成年人在睡眠时会出现,婴幼儿在非睡眠期也会出现。如果成年人在非睡眠期出现了δ波说明出现了异常。

2. θ波 Theta
频率范围:4~7Hz
振幅:中等(一般 20–100 μV)
出现的情形:如入定状态、冥想或催眠的时候。

3. α波 Alpha
频率范围:8~13Hz
振幅:较低(20–60 μV)
出现的情形:又分为慢、中、快波
- 慢波:8~9Hz,是在人快进入睡眠状态的时候,昏昏沉沉的情况下出现的。
- 中波:9~11Hz,是一种可以产生创造力的状态。
- 快波:12~14Hz,是人在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波,例如:人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产生的。

4. β波 Beta
频率范围:14~34Hz
振幅:较低(一般 5–20 μV)
波型:快速、小幅、规律的波动
出现的情形:一般在专注、紧张、焦虑状态下会出现。

视频讲解链接: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1368040283917034020
5. 其他波型
单相:①波形只有一个方向的偏离基线,即只向上或只向下偏离基线,然后回到基线。 ②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
双相:①波形在偏离基线时有两个方向,先正后负或先负后正,然后回到基线。②波峰和波谷连续出现。
睡眠梭形波
睡眠梭形波是在脑电图(EEG)中观察到的一种 短暂的、节律性波群。

K复合波
K复合波是一种在脑电图(EEG)中出现的、高振幅、双相的大型波形。
通常与 睡眠梭形波 一起出现

顶尖波
顶尖波是脑电图(EEG)中在睡眠阶段常见的一种波形。

慢波
慢波是指 频率低、振幅高 的脑电波。

锯齿波
锯齿波是一种在脑电图中呈现 周期性、波峰斜缓、波谷陡峭 的波形,看起来像锯齿形。

二、认识各种伪迹
1. 眼电伪迹
眼电伪迹是最常见的伪迹之一,通常出现在额部,两侧对称性分布,可以以波形特征进行鉴别。眼电伪迹主要有两种。

眨眼伪迹
来源:上下眼睑快速抬落(眨眼)
出现的位置:前额电极,通常为 Fp1、Fp2(双侧对称)
波形特征:单相尖波或缓慢正向大波
振幅:高,一般 50–200 μV
持续时间:较长,约 200–400 ms


眼动伪迹
(1)眼球移动
来源:眼球水平或垂直转动导致角膜-视网膜电位变化
出现的位置:额极电极(Fp1/Fp2)、颞侧电极(F7/F8、T3/T4)
波形特征:双相或慢波
振幅:中等,一般 50–100 μV
持续时间:约 0.5–1 秒,与眼球转动速度相关


(2)眼球颤动
来源:眼球非自主的周期性快速运动
出现的位置:枕区或中央区

(3)快速眼动
来源:REM 睡眠期的快速、有节律的眼球运动
出现的位置:额极电极(Fp1/Fp2)、颞侧电极(F7/F8、T3/T4)
特征:显著的眼动电位变化

2. 肌电伪迹
肌电伪迹是由头面部或颈部肌肉活动(如额肌、颞肌、颈肌等)产生的电信号,混入脑电图中形成干扰。
- 与眼电伪迹不同,肌电伪迹通常 频率高、波幅不规则 。
- 常出现在 EEG 采集过程中受试者紧张、皱眉、咀嚼、说话或头部移动时。
来源:额肌活动(皱眉、抬眉)、颞肌或颈肌(咀嚼、说话、吞咽、颈部张力)、头部动作(抖动、翻身)……
频率:高频,一般 20–100 Hz
振幅:中等到高,一般 20–200 μV,但不规则



3. 心电伪迹
心电伪迹 是指由于心脏电活动(ECG)在脑电或其他体表电极上引入的信号干扰。
来源:心脏本身的电活动
频率:与心率一致,一般 1–2 Hz
振幅:中等,约 20–100 μV,比正常脑电高
波形:类似 QRS 波,尖锐而规律,有明显周期性

4. 慢电位漂移
慢电位漂移是指 EEG 信号中 频率极低、波形缓慢变化 的电位偏移。
- 通常由电极阻抗变化、皮肤电导变化(如出汗)、呼吸或血流引起。
- 既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呼吸调制的低频波),也可能是伪迹(汗液伪迹属于典型慢电位漂移)。
来源:电极阻抗变化、皮肤电导变化(汗液)、呼吸、血流波动等
振幅:低到中等,可 20–200 μV,取决于原因(汗液伪迹常较高)
波形:缓慢上升或下降,不规则;无尖峰或节律性可持续数秒至几十秒,甚至更长
持续时间:


5. 市井干扰
脑电伪迹还可能来自50Hz市电,当头皮电极电阻很高时,头皮与电极接触不良,会出现这种伪迹干扰。如果所有的导联均出现市电干扰,则可能是外部高频干扰导致,也可能是接地电极或参考电极阻抗过高。
频率:固定频率:50 Hz(国内)、60 Hz(国外)
波形:规则正弦波,周期性强;可能叠加到 EEG 各频段信号上
持续时间:持续存在,只要电网干扰存在就会出现
出现位置:全脑电极均可受影响,尤其靠近电源或灯具的电极

三、总结
本周我系统学习了 δ、θ、α、β 波及睡眠相关波形如睡眠梭形波、K 复合波、顶尖波等的特征和出现情境。同时,我掌握了各种常见伪迹的识别方法,包括眼电伪迹、肌电伪迹、心电伪迹、慢电位漂移和市井干扰,了解它们在电极位置、振幅、频率和波形上的特点。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脑电信号受生理状态和环境影响较大,区分真实脑电波与伪迹对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这次实践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我观察 EEG 波形、判断信号质量和处理干扰的能力,为后续脑电分析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