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理论知识】Q/K/V权重矩阵学习笔记

Q/K/V权重矩阵学习笔记(

一、先搞懂:Q、K、V从哪来?——权重矩阵的核心作用

在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中,Q(查询)、K(键)、V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通过“输入向量 × 对应权重矩阵” 得到的。

先明确两个基础维度(日常常用设置,记熟不混淆):

  • d_model:输入向量的维度(即“词嵌入+位置编码”后每个词的向量长度),常用值为 512
  • d_k:Q和K的维度(V的维度通常和d_k相同),常用值为 64(选64是为了平衡计算效率和信息保留,避免维度太高导致计算变慢)。

权重矩阵的核心功能:把d_model=512维的输入向量,“转换压缩”成d_k=64维的Q、K、V向量——既保留输入的关键语义/位置信息,又降低后续注意力计算的复杂度。

二、单头注意力:Q/K/V权重矩阵的“样子”

单头注意力是最基础的场景(只有1组Q、K、V权重矩阵,分别叫W_QW_KW_V),重点看“维度结构”和“实际计算逻辑”。

1. 权重矩阵的固定维度

不管是W_QW_K还是W_V,维度都完全相同,遵循“输入维度 × 输出维度”的规则:
权重矩阵维度 = d_model × d_k → 512 × 64

  • 行:对应输入向量的每个维度(512行 → 对应输入向量的512个数字);
  • 列:对应Q/K/V的每个维度(64列 → 对应Q/K/V向量的64个数字)。

2. 用“简化示例”看具体结构(降低维度,更易理解)

为了直观,把d_model简化为4(输入向量是4维),d_k简化为2(Q/K/V是2维),此时W_Q的结构如下(W_KW_V结构完全一样,只是里面的数字不同):

输入向量的维度(行)输出Q的维度1(列1)输出Q的维度2(列2)
输入第1个数字(x₁)w₁₁(模型学的参数)w₁₂(模型学的参数)
输入第2个数字(x₂)w₂₁(模型学的参数)w₂₂(模型学的参数)
输入第3个数字(x₃)w₃₁(模型学的参数)w₃₂(模型学的参数)
输入第4个数字(x₄)w₄₁(模型学的参数)w₄₂(模型学的参数)
关键说明:
  • 表中的w_ij(比如w₁₁、w₁₂):是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学出来的数字”——初始是随机值,训练时会根据任务(比如翻译、文本理解)不断调整,直到Q/K/V能准确计算出“词与词的关联度”;
  • 如何得到Q向量?:输入向量(比如[x₁, x₂, x₃, x₄])和W_Q做矩阵乘法,计算过程如下:
    Q的第1个数字 = x₁×w₁₁ + x₂×w₂₁ + x₃×w₃₁ + x₄×w₄₁
    Q的第2个数字 = x₁×w₁₂ + x₂×w₂₂ + x₃×w₃₂ + x₄×w₄₂
    最终得到2维的Q向量(对应简化后的d_k=2)。

三、多头注意力:Q/K/V权重矩阵的“拆分与拼接”

多头注意力(常用8个“头”)的核心是“拆分Q/K/V到多个子空间,独立算注意力后再合并”,对应的权重矩阵也会拆成多组“子权重矩阵”。

1. 总权重矩阵维度不变

多头注意力不会改变“输入→输出”的总维度:输入还是512维,Q/K/V的总维度还是64维(只是拆成8组,每组维度变小)。

2. 子权重矩阵的维度计算

假设头数为h(常用h=8),则每组“子权重矩阵”的维度为:
子权重矩阵维度 = d_model × (d_k / h) → 512 × (64/8) = 512 × 8

  • d_k / h:每个头的子Q/子K维度(64/8=8),确保8个子Q拼接后总维度还是64(8×8=64)。

3. 用“简化示例”看拆分逻辑

还是用d_model=4d_k=2、h=2(2个头)的简化场景:
W_Q是4×2(和单头一致),拆成2个“子W_Q”,每个子W_Q的维度是4×1(因为d_k/h=2/2=1)。

① 总W_Q(4×2)
输入维度总Q列1总Q列2
x₁w₁₁w₁₂
x₂w₂₁w₂₂
x₃w₃₁w₃₂
x₄w₄₁w₄₂
② 拆成2个子W_Q(每个4×1)
  • W_Q1(对应第1个头,生成“子Q1”):

    输入维度子Q1列1
    x₁w₁₁
    x₂w₂₁
    x₃w₃₁
    x₄w₄₁
  • W_Q2(对应第2个头,生成“子Q2”):

    输入维度子Q2列1
    x₁w₁₂
    x₂w₂₂
    x₃w₃₂
    x₄w₄₂
③ 拼接回总Q

输入向量分别和2个子W_Q相乘,得到2个1维的“子Q”(子Q1、子Q2),再把两个子Q拼接起来,就得到2维的“总Q”——和单头注意力的Q维度完全一致,只是多了“拆分→独立计算→拼接”的过程,目的是让模型从“多个视角”计算词的关联度。

四、核心总结:Q/K/V权重矩阵的4个关键特征

  1. 维度固定:由d_model(输入维度)和d_k(Q/K维度)决定——单头是d_model×d_k,多头是拆成h组d_model×(d_k/h),维度不会随便变;
  2. 数值动态: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子”(比如固定的数字),初始是随机值,训练时会根据任务不断优化,最终目的是让Q/K/V能准确捕捉“词与词的关联”;
  3. 结构相同,数值不同W_QW_KW_V的维度完全一样,但里面的w_ij数值不同——因为它们的作用不同(Q负责“查关联”,K负责“被查询”,V负责“提供信息”),需要学习不同的转换规则;
  4. 本质是“转换器”:核心作用是把高维输入向量(512维)转换成适合注意力计算的低维向量(64维),既保留关键信息,又降低计算量,是注意力机制能高效工作的基础。

附:代码视角(帮助理解,可选)

如果后续看代码实现(比如用Python的PyTorch框架),Q/K/V权重矩阵会用“线性层”定义,本质和我们讲的维度一致:

# 定义d_model=512,d_k=64
import torch.nn as nn# W_Q、W_K、W_V分别对应Q、K、V的权重矩阵(线性层的权重就是我们讲的W_Q/W_K/W_V)
W_Q = nn.Linear(in_features=512, out_features=64)  # 维度512×64
W_K = nn.Linear(in_features=512, out_features=64)
W_V = nn.Linear(in_features=512, out_features=64)# 输入向量(假设batch_size=1,句子长度=1,即单个词的输入向量)
input_vec = torch.randn(1, 1, 512)  # 形状:(batch, 句子长度, d_model)# 生成Q、K、V
Q = W_Q(input_vec)  # Q的形状:(1,1,64),对应d_k=64
K = W_K(input_vec)
V = W_V(input_vec)
http://www.dtcms.com/a/507420.html

相关文章:

  • 【小增长电商软件分享】微信私域淘宝电商补单/做基础销量:如何有效控制粉丝错货、复购、订单插旗及客服转账返款等常见痛点|粉丝订单管理|电商鱼塘运营方案
  • Tomcat安装与HTML响应实战
  • 第三章深度学习---核心库TensorFlow 和 PyTorch 实操指南(四)
  • YOLO v4模型
  • uni-app 小程序开发避坑:诡异的 `module ‘...‘ is not defined` 错误与我的解决方案
  • 中国最大的中文网站安庆微信网站开发
  • 广州市南沙区建设局网站网站建设与规划总结
  • 百度 PaddleOCR 3.0 深度测评:与 MinerU 的复杂表格识别对决
  • 选cpp /c++方向工作职业发展的优缺点
  • 香港硬防服务器防御DDOS攻击的优点
  • 如何利用扣子生成小程序并进行发布指南
  • Rust 与 Go – 比较以及每个如何满足您的需求
  • HTTP 核心知识点速查表
  • YOLOv4 :兼顾速度与精度!
  • 甘南网站建设asp网站仿制
  • 【AI4S】Generative AI 为药物设计带来新思路:寻找“美丽分子”
  • 第19节-非规范化数据类型-Enum
  • 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编码的区别
  • 网站内链检测百度关键词优化工具是什么
  • Node.js+Koa2+MySQL 打造前后端分离项目(视频教程)
  • 企业网站怎么管理系统用idea做html网站
  • 高端建网站西部域名网
  • unbuntu重置netplan
  • Transformer架构:深度学习序列建模的革命性突破
  • Katalon AI 之StudioAssist 代理模式MCP 服务器介绍和使用
  • 网站建设与维护招投标书搜狗搜索太原运营中心怎么样
  • DeepSeek-OCR:用图像压缩文本?一种面向长上下文的新思路
  • 苏州网站设计网站呼和浩特资产评估公司
  • [优选算法专题四.前缀和——NO.30 和可被 K 整除的子数组]
  • 【论文精读】Back to Newton’s Laws:基于可微物理的视觉化敏捷飞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