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算机算法与分析】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

文章目录

  • 一、开头:排序算法的核心价值与应用场景
  • 二、核心内容:四种排序算法的深度解析
    • 1、 插入排序:简单高效的基础排序方案
    • 2. 堆排序:基于堆结构的高效排序
      • 2.1. 堆结构
      • 堆排序方法:
      • 堆修复算法
      • 特点分析
    • 3、 归并排序:分治思想的经典实现
    • 4、 快速排序:实际应用中的最优选择
  • 三、理论分析:排序算法的共性与特性总结
    • 1、 基础分析框架
    • 2、 算法性能对比
    • 3、 进阶应用:堆与优先队列

一、开头:排序算法的核心价值与应用场景

如果把杂乱的书籍按序号整理到书架,就如同排序算法将无序数据重排为递增序列——排序是众多复杂算法的基础组件,而基于比较数字大小实现的排序算法,更是日常开发与算法研究中的核心工具。

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各有优劣:

  • 插入排序适合小规模数据,
  • 堆排序兼顾稳定性与空间效率,
  • 归并排序保障稳定高性能,
  • 快速排序是实际应用的首选。

选择排序算法时,需根据数据规模、有序性、稳定性需求和空间限制综合判断。掌握这些算法的核心思想与特性,不仅能提升实际开发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更能为深入学习复杂算法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内容:四种排序算法的深度解析

1、 插入排序:简单高效的基础排序方案

场景:适用于小规模数据排序、几乎有序的数据整理,或是作为复杂排序算法的子模块(如快速排序的优化),比如手牌整理、小型表单数据排序等。
方法

  • 步骤1:初始状态将第一个元素视为已排序子序列;
  • 步骤2:依次将后续元素取出,与已排序子序列从后向前比较;
  • 步骤3:找到合适位置插入该元素(其他元素一起移动),重复操作直至整个序列有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 复杂度:最好情况为 Θ ( n ) \Theta(n) Θ(n)(数据已有序,遍历一遍判断即可),最坏和平均情况均为 Θ ( n 2 ) \Theta(n^2) Θ(n2)
  • 特性: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无需额外存储空间,实现逻辑简单;
  • 优势:对小规模数据或接近有序的数据效率较高,缺点是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性能较差。

 

  • 稳定排序:排序后,原序列中值相等的元素,相对位置不变(比如成绩相同的学生,仍保持原学号顺序)。
  • 原地排序:排序时不用额外开辟和数据规模成正比的空间,只需要几个临时变量就行(不占太多额外内存)。

 

2. 堆排序:基于堆结构的高效排序

2.1. 堆结构

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数据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 结构层面
    • 是有(n)个结点(含叶子结点)的完全二叉树,
      • 所有叶结点出现在树的最底下二层;
      • 倒数第二层的所有内结点出现在所有叶结点的左边;
      • 除最后一个内结点可只有一个左儿子外,每个内结点必须有2个儿子。
    • 二叉树高度为 h = ⌊ lg ⁡ n ⌋ h = \lfloor\lg n\rfloor h=lgn
  • 数值顺序层面
    • 若任何一个内结点中的数值大于或等于其所有儿子结点中的数值,称为最大堆;
    • 若父结点中的数字小于或等于其所有儿子结点中的数字,称为最小堆。

本章讨论最大堆,用于实现从小到大的排序,且最大堆的根结点数值最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排序方法:

堆排序算法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进行排序的算法,主要分为建堆排序两个关键步骤,用于实现数据的从小到大排序,以下是详细说明:

建堆阶段

堆排序开始前,需先将输入数据组织成一个最大堆(最大堆满足父节点值大于等于子节点值)。

  • 方法:先把数字随意放到二叉树对应的数组中,再通过递归算法调整为堆。
  • 递归算法(Build-Max-Heap):
    • 对于以A[i]为根的子树,先确定其左儿子序号l = 2i和右儿子序号r = 2i + 1
    • 若左儿子存在(l ≤ n),递归对左子树调用Build-Max-Heap;若右儿子存在(r ≤ n),递归对右子树调用Build-Max-Heap
    • 最后调用Max-Heapify方法,确保以A[i]为根的子树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 当调用Build-Max-Heap(A[1..n], 1)后,数组A[1..n]就变成了一个最大堆,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Θ(n)

 

排序阶段

在数组A[1..n]建堆完成后,执行堆排序:

  1. 初始化堆的大小Heap - size = n
  2. 当堆的大小heap - size > 1时,循环执行以下操作:
    • 交换堆顶元素(数组第一个元素A[1],即最大元素)和堆的最后一个元素A[heap - size],此时最大元素被放到了数组的末尾,成为已排序部分的元素。
    • 将堆的大小减1(heap - size = heap - size - 1),意味着已排序部分的元素不再参与堆的调整。
    • 对新的堆顶元素(原堆的最后一个元素)调用Max-Heapify方法,调整剩余的堆,使其重新成为最大堆,以便下一次取出最大元素。
  3. 循环结束后,数组A[1..n]就完成了从小到大的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排序的整体时间复杂度为Θ(nlgn),它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额外的大规模存储空间),但不是稳定排序算法(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可能改变)。

 

 

堆修复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分析

  • 复杂度:建堆过程为 Θ ( n ) \Theta(n) Θ(n),堆修复为 O ( lg ⁡ n ) O(\lg n) O(lgn),整体最坏、最好和平均情况均为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

  • 特性:原地排序,非稳定排序;

  • 优势:时间复杂度稳定,空间开销小;缺点是实际比较次数 (2n lg ⁡ n \lg n lgn 多于归并排序,对缓存不友好。

  • 作为优先队列:堆还可以被许多算法用来进行数据的动态管理和修改,比如插入一个数据(Insert),刪除一个数据(delete),减少(或增加)一个数据的值(increase or decrease),找到最大(或最小)的数等。能够有效提供这些操作的数据结构都称为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

 

3、 归并排序:分治思想的经典实现

场景: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排序、需要稳定排序的场景,如外部排序(数据超出内存)、多字段排序后的结果保留等。
方法

  • 步骤1:将序列递归划分为两个等长(或近似等长)的子序列,直至子序列长度为1;
  • 步骤2:设计合并算法,将两个有序子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双指针遍历,依次选取较小元素);
  • 步骤3:逐层合并子序列,最终得到完整的有序序列。

分析

  • 复杂度:最坏、最好和平均情况均为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且隐含系数为1,执行效率高;
  • 特性:稳定排序,非原地排序,需额外 Ω ( n ) \Omega(n) Ω(n)的存储空间;
  • 优势:时间复杂度稳定,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缺点是空间开销较大,递归调用可能带来堆栈开销。

 

4、 快速排序:实际应用中的最优选择

场景:适用于大多数通用排序场景,如数据库查询优化、编程语言内置排序函数(如C++的sort),尤其适合内存中的大规模数据排序。
方法

  • 步骤1:选择序列中一个元素作为主元(如末尾元素);
  • 步骤2:通过划分算法将序列分为两部分,左部元素均小于等于主元,右部元素均大于等于主元;
  • 步骤3:递归对左右两部分执行快速排序,无需额外合并操作。
    分析
  • 复杂度:平均情况为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隐含系数1.39),最好情况为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最坏情况为 Θ ( n 2 ) \Theta(n^2) Θ(n2)(序列已有序或逆序);
  • 特性:原地排序,非稳定排序;
  • 优势:平均性能优异,空间开销小,对缓存友好;缺点是最坏情况性能较差,可通过随机选择主元优化。

 

三、理论分析:排序算法的共性与特性总结

1、 基础分析框架

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核心性能指标包括时间复杂度(比较次数)、空间复杂度(额外存储)、稳定性(相同元素相对位置是否保留)和原地性(是否仅需常数额外空间)。其中,时间复杂度的下界为 Ω ( n lg ⁡ n ) \Omega(n\lg n) Ω(nlgn),归并排序、堆排序和快速排序均达到了这一渐进最优性能。

2、 算法性能对比

算法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稳定排序?平均情况隐含系数
插入排序最好: Θ ( n ) \Theta(n) Θ(n);最坏/平均: Θ ( n 2 ) \Theta(n^2) Θ(n2)N/A
归并排序所有情况: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1
堆排序所有情况: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2
快速排序平均: Θ ( n lg ⁡ n ) \Theta(n\lg n) Θ(nlgn);最坏: Θ ( n 2 ) \Theta(n^2) Θ(n2)1.39

3、 进阶应用:堆与优先队列

堆结构除用于排序外,还可高效实现优先队列,支持插入元素( O ( lg ⁡ n ) O(\lg n) O(lgn))、提取最大值( O ( lg ⁡ n ) O(\lg n) O(lgn))、修改元素值( O ( lg ⁡ n ) O(\lg n) O(lgn))等操作,广泛应用于任务调度、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等场景。

 

http://www.dtcms.com/a/503643.html

相关文章:

  • 排序算法(1)--- 插入排序
  • css总结
  • WPS Office 11.8.2.12085 Portable_Win中文_办公软件_便携版安装教程
  • 广州网站建设 易企建站公司网页制作软件序列号
  • 斯坦福大学 | CS336 | 从零开始构建语言模型 | Spring 2025 | 笔记 | Lecture 5: GPUs
  • 做淘宝需要的网站手机网站建设平台
  • 密码学和分布式账本
  • Web后端登录认证(会话技术)
  • 网络安全 | SSL/TLS 证书文件格式详解:PEM、CRT、CER、DER、PKI、PKCS12
  • uploads-labs靶场通关(2)
  • wordpress 企业建站小程序模板源码免费
  • Linux中页表缓存初始化pgtable_cache_init函数的实现
  • 量子计算机会普及个人使用吗?
  • 嵌入式入门:APP+BSP+HAL 三层分级架构浅析
  • 使用 Python 语言 从 0 到 1 搭建完整 Web UI自动化测试学习系列 19--测试框架Pytest基础 3--前后置操作应用
  • 面试面试面试
  • 北京响应式的网站下载了模板如何做网站
  • 中山企业营销型网站制作wordpress亲你迷路了
  • 个人做电影网站有什么风险南山最专业的网站建设
  • 「用Python来学微积分」4. 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
  • 第六章 路由基础
  • P1049 装箱问题 题解(四种方法)附DP和DFS的对比
  • Windows下Vscode连接到WSL的方法
  • R语言系列入门教程:什么是R语言?与传统编程语言有什么区别?
  • 商务网站建设的主流程网页设计排版作品分析
  • Altium Designer(AD24)原理图菜单栏详细介绍
  • 【JavaWeb学习】关于mysql-connector-j版本过高引起的问题
  • Eudemon1000E-F_V600R024C00SPC100
  • 建设工程资质录入是在那个网站机械类网站模板
  • 手机网站建站用哪个软件好字体样式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