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路由基础
文章目录
- 一、路由概述
- 1、路由基本概念
- (1)、路由
- (2)、路由信息介绍
- (3)、路由表
- 2、路由条目生成
- (1)、路由信息获取方式
- 二、直连路由
- 三、静态路由
- 1、静态路由
- (1)、定义
- (2)、应用场景
- (3)、配置语法
- (4)、静态路由的优点
- (5)、静态路由的缺点
- 2、缺省路由
- (1)、定义
- (2)、应用场景
- (3)、配置语法
- (4)、缺省路由的优点
- (5)、缺省路由的缺点
- 三、动态路由
- 1、OSPF动态路由
- (1)、定义
- (2)、应用场景
- (3)、配置语法
- (4)、OSPF的优点
- (5)、OSPF的缺点
- 2、RIP动态路由
- (1)、定义
- (2)、应用场景
- (3)、配置语法
- (4)、RIP的优点
- (5)、RIP的缺点
- 四、路由选择
- 1、最优路由条目优选
- (1)、路由表中各个内容的含义
- (2)、路由优先级基本概念
- (3)、路由优先级比较过程
- (4)、路由优先级常见默认值
- (5)、度量值比较过程
- 2、路由转发
- (1)、最长匹配原则
- (2)、路由转发流程
- 五、路由高级特性
- 1、路由递归
- (1)、定义
- (2)、为什么需要递归?
- 2、等价路由
- (1)、定义
- (2)、为什么存在等价路由?
- (3)、哪些协议支持等价路由?
- 3、浮动路由
- (1)、定义
- (2)、为什么需要浮动路由?
- (3)、应用场景
- 六、实验
- 1、静态路由(三台)
- (1)、拓扑图
- (2)、AR1配置过程
- (3)、AR2配置过程
- (4)、AR3配置过程
- 2、静态路由(五台)
- (1)、拓扑图
- (2)、AR1配置过程
- (3)、AR2配置过程
- (4)、AR3配置过程
- (5)、AR4配置过程
- (6)、AR5配置过程
- 3、动态路由(OSPF)
- (1)、拓扑图
- (2)、AR1配置过程
- (3)、AR2配置过程
- (4)、AR3配置过程
一、路由概述
1、路由基本概念
(1)、路由
路由是指导报文转发的路径信息,通过路由可以确认转发IP报文的路径。
路由设备是依据路由转发报文到目的网段的网络设备,最常见的路由设备:路由器。
路由设备维护着一张路由表,保存着路由信息。
(2)、路由信息介绍
路由中包含以下信息:
目的网络:标识目的网段
掩码:与目的地址共同标识一个网段
出接口:数据包被路由后离开本路由器的接口
下一跳:路由器转发到达目的网段的数据包所使用的下一跳地址
(3)、路由表
路由表由一条条详细的路由条目组成。
路由表由路由条目组成,但不代表路由表中保存了所有路由,路由表中只会保存“最优的”路由。
对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路由器维护、管理路由信息的具体实现。
2、路由条目生成
(1)、路由信息获取方式
路由器依据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为实现路由转发,路由器需要发现路由,以下为常见的路由获取方式。
直连路由:直连接口所在网段的路由,由设备自动生成。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条目
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S、BGP等)学习到的路由
二、直连路由
当匹配中直连路由进行转发时,此时路由器会查看ARP表项,将报文直接转到目的地址,此时该路由器为路由转发的最后一跳路由器。
直连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并不是其他设备上的接口地址,因为该路由的目的网段为接口所在网段,本接口就是最后一跳,不需要再转发给下一跳,所以在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就是接口自身地址。
使用直连路由进行路由转发时,转发的动作不是交给下一跳,而是查询ARP表项,根据ARP表项封装报文,将报文发送到目的IP。
三、静态路由
1、静态路由
(1)、定义
静态路由(Static Route)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条目,用于指定数据包从路由器到目标网络的固定转发路径。它不会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必须由人工进行添加、修改或删除。
(2)、应用场景
- 小型网络:设备少、拓扑稳定,无需复杂协议。
- 默认路由出口:为边缘路由器设置默认路由指向核心网关。
- 路由控制:精确控制流量路径,提升安全性与性能。
- 备份路由(浮动静态路由):配合优先级实现故障切换。
- 连接 stub 网络:仅有一个出口的末梢网络。
RTA上转发目的地址属于
20.1.1.0/24
的报文,在只有直连路由的情况下没有路由匹配。此时可以通过手动配置静态路由,使RTA发送前往20.1.1.0/24
网段的报文交给下一跳10.0.0.2
转发。
(3)、配置语法
[R1] ip route-static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 | 出接口># 到达 192.168.3.0/24 的数据包,下一跳是 192.168.2.2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 或者直接指定出接口(适用于点对点链路)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55.255.255.0 GigabitEthernet0/0/1
(4)、静态路由的优点
优点 | 说明 |
---|---|
配置简单 | 不需要运行复杂的路由协议 |
资源消耗低 | 不占用 CPU 和带宽进行路由更新 |
安全可控 | 路径固定,防止非法路由注入 |
稳定性高 | 不受网络波动影响(无收敛过程) |
(5)、静态路由的缺点
缺点 | 说明 |
---|---|
无法自动适应变化 | 若链路中断,需手动更改路由 |
维护成本高 | 大型网络中配置繁琐 |
易出错 | 手动输入错误可能导致通信失败 |
不适用于复杂拓扑 | 动态路由更灵活 |
2、缺省路由
(1)、定义
缺省路由(也称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用于指定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任何匹配的目的网络条目时,将数据包转发到的“兜底”下一跳地址。
(2)、应用场景
- 企业出口路由器:指向 ISP 网关
- 分支机构:只有一条链路回总部
- 家庭路由器:WAN 口自动获取缺省路由
- 作为备份路由:浮动静态缺省路由实现冗余
(3)、配置语法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下一跳地址 | 出接口># 将所有未知目标的数据包发送给 192.168.2.2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92.168.2.2# 或者通过出接口转发(适用于点对点链路)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GigabitEthernet0/0/1
(4)、缺省路由的优点
优点 | 说明 |
---|---|
简化配置 | 不需要为每个公网 IP 段写路由 |
节省资源 | 减少路由表大小 |
适合末梢网络 | 只有一个出口的网络非常适用 |
(5)、缺省路由的缺点
缺点 | 说明 |
---|---|
路径不可控 | 所有未知流量都走同一路径,可能不是最优 |
安全隐患 | 若配置错误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黑洞 |
无法感知拓扑变化 | 必须人工干预才能切换路径(除非配合浮动静态路由) |
三、动态路由
1、OSPF动态路由
(1)、定义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 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器之间动态交换路由信息。它基于链路状态算法(Link-State Algorithm),能够快速收敛并适应网络拓扑变化。
(2)、应用场景
- 中大型企业:当企业拥有多个部门、多个楼层或多个办公地点时,网络结构变得复杂。
- 多路径负载均衡:可在多条相同开销路径上分担流量。
- 高可用性与快速故障切换:网络链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OSPF 能在秒级内重新计算最优路径。
- 分层网络设计:利用 OSPF 的 Area 分区机制 将网络划分为逻辑区域,提升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 数据中心互联:在数据中心内部或跨数据中心之间实现高效路由。
- 与外部网络对接:当需要访问互联网或其他 AS 时,可通过 OSPF 注入缺省路由或引入静态路由。
- 无线园区网、移动网络回传:在高校、医院、机场等场所的大规模无线网络中,AP 和 AC 分布广泛。
(3)、配置语法
ospf [process-id] router-id A.B.C.D
area A.B.C.D
network ip-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id[R1] ospf 1 router-id 1.1.1.1
[R1-ospf-1] area 0
[R1-ospf-1-area-0.0.0.0] 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4)、OSPF的优点
优点 | 说明 |
---|---|
快速收敛 | 网络故障后几秒内完成重算 |
无环路 | 基于 SPF 算法天然避免环路 |
支持大规模网络 | 分区域设计可扩展性强 |
精确控制路由策略 | 支持路由汇总、过滤、优先级调整等 |
(5)、OSPF的缺点
缺点 | 说明 |
---|---|
配置复杂 | 相比静态路由更难理解和调试 |
资源消耗较高 | 需要内存存储 LSDB,CPU 计算 SPF |
需规划合理区域结构 | 设计不当会影响性能和稳定性 |
2、RIP动态路由
(1)、定义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是一种基于 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 Algorithm) 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到中型的自治系统(AS)内动态交换路由信息。
它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动态路由协议之一,具有配置简单、易于理解的特点,适用于拓扑结构变化不频繁的小型网络。
(2)、应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
🏢 小型企业网络 | 网络规模小(<15跳),拓扑简单,无需复杂路由策略 |
🛠️ 实验室或教学环境 | 因结构清晰、配置简单,常用于网络初学者学习动态路由 |
🔧 分支机构接入 | 在边缘节点作为默认路由注入点,连接主干网络 |
📡 远程办公站点 | 与静态路由结合使用,实现自动故障转移(需配合触发更新) |
(3)、配置语法
[R1]rip 1 # 启动 RIP 进程(本地有效)
[R1-rip-1]version 2 # 必须显式启用 RIPv2(否则默认 v1)
[R1-rip-1]network 192.168.12.0 # 宣告直连子网所在的主网段
[R1-rip-1]network 1.0.0.0 # 如有 Loopback 接口:1.1.1.1/32
(4)、RIP的优点
优点 | 说明 |
---|---|
配置简单 | 命令少,易于理解和部署,适合新手 |
自动发现路由 | 无需手动添加每条静态路由 |
协议成熟稳定 | 经过多年验证,在小网络中表现可靠 |
支持无类路由(RIPv2) | 支持 VLSM 和 CIDR,适应子网划分需求 |
开销低 | 对 CPU 和内存资源占用极小 |
(5)、RIP的缺点
缺点 | 说明 |
---|---|
最大跳数限制为 15 | 超过 15 跳的网络不可达,不适合大型网络 |
收敛速度慢 | 默认 30 秒更新一次,故障检测需 180 秒以上 |
易产生路由环路 | 距离矢量算法固有问题,依赖水平分割等机制缓解 |
带宽浪费严重 | 每 30 秒广播/组播整个路由表 |
不支持不等价负载均衡 | 仅支持等价路径负载分担 |
无链路状态感知能力 | 无法根据带宽、延迟等指标选择最优路径 |
四、路由选择
1、最优路由条目优选
(1)、路由表中各个内容的含义
Destination/Mask:表示此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与网络掩码。将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例如:目的地址为1.1.1.1,掩码为255.255.255.0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为1.1.1.0。
Proto(Protocol):该路由的协议类型,也即路由器是通过什么协议获知该路由的。
Pre(Preference):表示此路由的路由协议优先级。针对同一目的地,可能存在不同下一跳、出接口等多条路由,这些不同的路由可能是由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也可以是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数值最小)者将成为当前的最优路由。
Cost:路由开销。当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具有相同的路由优先级时,路由开销最小的将成为当前的最优路由。
NextHop:表示对于本路由器而言,到达该路由指向的目的网络的下一跳地址。该字段指明了数据转发的下一个设备。
Interface:表示此路由的出接口。指明数据将从本路由器的哪个接口转发出去。
(2)、路由优先级基本概念
在路由器中,路由优先级(也称为 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是衡量不同路由来源可信度的一个关键参数。它的作用是:当多条来自不同协议的路由指向同一个目的网络时,决定哪一条路由可以优先进入路由表。
(3)、路由优先级比较过程
RTA通过动态路由协议OSPF和手动配置的方式都发现了到达
10.0.0.0/30
的路由,此时会比较这两条路由的优先级,优选优先级值最小的路由。
每一种路由协议都有相应的优先级。
OSPF拥有更优的优先级,因此通过OSPF学习到的路由被添加到路由表中。
(4)、路由优先级常见默认值
路由来源 | 路由类型 | 默认优先级 |
---|---|---|
直连 | 直连路由 | 0 |
静态 | 静态路由 | 60 |
动态路由 | OSPF内部路由 | 10 |
动态路由 | OSPF外部路由 | 150 |
(5)、度量值比较过程
RTA通过动态路由协议OSPF学习到了两条目的地为
10.0.0.0/30
的路由,学习自同一路由协议、优先级相同,因此需要继续比较度量值。
两条路由拥有不同的度量值,下一跳为30.1.1.2
的OSPF的路由条目拥有更小的度量值,因此被加入到路由表中。
2、路由转发
(1)、最长匹配原则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会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自己本地路由表中的所有路由表项进行逐位(Bit-By-Bit)比对,直到找到匹配度最长的条目,这就是最长前缀匹配机制。
(2)、路由转发流程
来自
10.0.1.0/24
网段的IP报文想要去往40.0.1.0/24
网段,首先到达网关,网关查找路由表项,确定转发的下一跳、出接口,之后报文转发给R2。报文到达R2之后,R2通过查找路由表项转发给R3,R3收到后查找路由表项,发现IP报文目的IP属于本地接口所在网段,直接本地转发。
五、路由高级特性
1、路由递归
(1)、定义
路由递归(Route Recursion),又称 递归查询 或 递归查找,是指:
当路由器无法直接通过本地接口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时,它需要再次查找路由表,以确定如何到达“下一跳地址”本身。
(2)、为什么需要递归?
在某些网络拓扑中,下一跳不是直连的,而是位于更远的网络上。此时路由器不能直接封装二层帧(如以太网MAC地址),必须先找到通往该下一跳的完整路径。
2、等价路由
(1)、定义
等价路由(Equal-Cost Multipath,简称 ECMP),是指:
当存在两条或多条到达同一目的网络的路由,它们具有相同的 路由优先级(Preference) 和相同的 开销值(Cost) 时,这些路由被视为“等价”,可以同时被加载到路由表中,并用于数据转发。
(2)、为什么存在等价路由?
🔹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
🔹 增强网络可靠性与冗余性
🔹 实现流量负载均衡,避免单链路过载
🔹 支持现代高可用、高性能网络架构(如数据中心Spine-Leaf)
(3)、哪些协议支持等价路由?
协议 | 是否支持 ECMP | 说明 |
---|---|---|
OSPF | 是 | 默认支持最多 8 条等价路径(可调) |
IS-IS | 是 | 同样基于 Cost 判断是否等价 |
EIGRP | 是 | 支持“可行后继”和非等价负载均衡(Variance) |
BGP | 是(需配置) | 默认不开启,需 maximum-paths 命令启用 |
RIP | 是 | 但实际中较少使用多路径 |
静态路由 | 是 | 只要 Pre 和 Cost 相同即可形成 ECMP |
3、浮动路由
(1)、定义
浮动路由(Floating Route),又称 浮动静态路由,是指:
通过手动配置一条 备份性质的静态路由,其 路由优先级(Preference)低于主路由,仅在主路由失效时才被激活并加入路由表。
(2)、为什么需要浮动路由?
需要浮动路由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实现网络的:
🔹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 链路冗余与自动故障切换(Failover)
🔹 业务连续性保障(Business Continuity
(3)、应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
🔹 主备链路备份 | 如光纤 + 4G/5G 备份线路 |
🔹 双ISP冗余 | 主走电信,备走联通 |
🔹 VPN 隧道容灾 | 主隧道中断,切换至备用隧道 |
🔹 数据中心出口冗余 | 避免单点故障 |
六、实验
1、静态路由(三台)
(1)、拓扑图
(2)、AR1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1
[AR1]interface lo
[AR1-LoopBack0]ip address 1.1.1.1 32
[AR1-LoopBack0]quit
[A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
[A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2.1.1.1 24
Oct 14 2025 23:21:26-08:00 AR1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1]ip route-static 2.2.2.2 32 12.1.1.2
[AR1]ip route-static 3.3.3.3 32 12.1.1.2
[AR1]ip route-static 23.1.1.0 24 12.1.1.2
(3)、AR2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2
[AR2]interface LoopBack 0
[AR2-LoopBack0]ip address 2.2.2.2 32
[AR2-LoopBack0]quit
[AR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2.1.1.2 24
Oct 14 2025 23:23:27-08:00 AR2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2-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A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23.1.1.2 24
Oct 14 2025 23:23:45-08:00 AR2 %%01IFNET/4/LINK_STATE(l)[1]: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2-GigabitEthernet0/0/1]quit
[AR2]ip route-static 1.1.1.1 32 12.1.1.1
[AR2]ip route-static 3.3.3.3 32 23.1.1.3
(4)、AR3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3
[AR3]interface LoopBack 0
[AR3-LoopBack0]ip address 3.3.3.3 32
[AR3-LoopBack0]quit
[AR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3.1.1.3 24
Oct 14 2025 23:25:28-08:00 AR3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3-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3]ip route-static 1.1.1.1 32 23.1.1.2
[AR3]ip route-static 2.2.2.2 32 23.1.1.2
[AR3]ip route-static 12.1.1.0 24 23.1.1.2
2、静态路由(五台)
(1)、拓扑图
(2)、AR1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1
[A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2.1.1.1 24
Oct 16 2025 22:21:42-08:00 AR1 %%01IFNET/4/LINK_STATE(l)[1]: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1]ip route-static 23.1.1.0 24 12.1.1.2
[AR1]ip route-static 34.1.1.0 24 12.1.1.2
[AR1]ip route-static 45.1.1.0 24 12.1.1.2
(3)、AR2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2
[AR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2.1.1.2 24
Oct 16 2025 22:22:14-08:00 AR2 %%01IFNET/4/LINK_STATE(l)[2]: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2-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A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23.1.1.2 24
Oct 16 2025 22:22:30-08:00 AR2 %%01IFNET/4/LINK_STATE(l)[3]: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2-GigabitEthernet0/0/1]quit
[AR2]ip route-static 34.1.1.0 24 23.1.1.3
[AR2]ip route-static 45.1.1.0 24 23.1.1.3
(4)、AR3配置过程
[Huawei]sysname AR3
[AR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3.1.1.3 24
Oct 16 2025 22:22:53-08:00 AR3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3-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AR3-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34.1.1.3 24
Oct 16 2025 22:23:09-08:00 AR3 %%01IFNET/4/LINK_STATE(l)[1]: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3-GigabitEthernet0/0/1]quit
[AR3]ip route-static 12.1.1.0 24 23.1.1.2
[AR3]ip route-static 45.1.1.0 24 34.1.1.4
(5)、AR4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4
[AR4]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4-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34.1.1.4 24
Oct 16 2025 22:23:33-08:00 AR4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4-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4]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AR4-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45.1.1.4 24
Oct 16 2025 22:23:44-08:00 AR4 %%01IFNET/4/LINK_STATE(l)[1]: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4-GigabitEthernet0/0/1]quit
[AR4]ip route-static 12.1.1.0 24 34.1.1.3
[AR4]ip route-static 23.1.1.0 24 34.1.1.3
(6)、AR5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5
[AR5]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5-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45.1.1.5 24
Oct 16 2025 22:24:08-08:00 AR5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5-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5]ip route-static 12.1.1.0 24 45.1.1.4
[AR5]ip route-static 23.1.1.0 24 45.1.1.4
[AR5]ip route-static 34.1.1.0 24 45.1.1.4
3、动态路由(OSPF)
(1)、拓扑图
(2)、AR1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1
[AR1]interface LoopBack 0
[AR1-LoopBack0]ip address 1.1.1.1 32
[AR1-LoopBack0]quit
[A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0.1.12.1 30
Oct 19 2025 20:38:12-08:00 AR1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1]ospf 1 router-id 1.1.1.1
[AR1-ospf-1]area 0
[AR1-ospf-1-area-0.0.0.0]network 1.1.1.1 0.0.0.0
[AR1-ospf-1-area-0.0.0.0]network 10.1.12.0 0.0.0.3
[AR1-ospf-1-area-0.0.0.0]quit
(3)、AR2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2
[AR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0.1.12.2 30
Oct 19 2025 20:40:44-08:00 AR2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2-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A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10.1.23.1 30
Oct 19 2025 20:40:56-08:00 AR2 %%01IFNET/4/LINK_STATE(l)[1]: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2-GigabitEthernet0/0/1]quit
[AR2]ospf 1 router-id 2.2.2.2
[AR2-ospf-1]area 0
[AR2-ospf-1-area-0.0.0.0]network 10.1.12.0 0.0.0.3
[AR2-ospf-1-area-0.0.0.0]quit
[AR2-ospf-1]area 1
[AR2-ospf-1-area-0.0.0.1]network 10.1.23.0 0.0.0.3
[AR2-ospf-1-area-0.0.0.1]quit
(4)、AR3配置过程
<Huawei>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3
[AR3]interface LoopBack 0
[AR3-LoopBack0]ip address 3.3.3.3 32
[AR3-LoopBack0]quit
[AR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0.1.23.2 30
Oct 19 2025 20:42:16-08:00 AR3 %%01IFNET/4/LINK_STATE(l)[0]:The line protocol IPon th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has entered the UP state.
[AR3-GigabitEthernet0/0/0]quit
[AR3]ospf 1 router-id 3.3.3.3
[AR3-ospf-1]area 1
[AR3-ospf-1-area-0.0.0.1]network 10.1.23.0 0.0.0.3
[AR3-ospf-1-area-0.0.0.1]network 3.3.3.3 0.0.0.0
[AR3-ospf-1-area-0.0.0.1]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