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中国之声丨徐兵河教授:芦康沙妥珠单抗再奏ADC中国之声,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迎来CDK4/6抑制剂治疗后新希望
编者按: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亚型,其治疗近年来正全面进入精准治疗时代,CDK4/6抑制剂已成为晚期一线治疗的基石性药物,且正逐步惠及早期可手术患者,而为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寻找后续治疗的有效选择,对改善患者预后也愈发重要。在近日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领衔的III期临床研究OptiTROP-Breast02成果重磅公布,证实国产TROP2抗体缀合药物(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可较研究者选择的化疗(TPC),显著改善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含CDK4/6抑制剂),且在晚期或转移性阶段接受过其它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我国患者带来了“Post-CDK4/6i”阶段全新且有力的治疗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ADC类药物在HR+/HER2-乳腺癌中的广泛应用。
OptiTROP-Breast02研究续写辉煌
中国ADC药物开辟乳腺癌治疗新战场
OptiTROP-Breast02是一项在我国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NCT06081959),旨在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相较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TPC,含艾立布林、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治疗既往在任何疾病阶段接受过≥1种内分泌治疗(含≥1种CDK4/6抑制剂治疗且失败),且在晚期或转移性阶段接受过其它系统治疗、在任何阶段接受过紫杉烷类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临床实践现状及未满足的迫切治疗需求,即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占比逐渐增多,且现有治疗失败后仍缺少有效的后线治疗选择。
图1.OptiTROP-Breast02研究设计
本次2025 ESMO大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相比化疗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至化疗组2倍,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为8.3个月 (95% CI :7.0, 8.6),化疗组为4.1个月 (95% CI :3.0, 4.3),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5%(HR = 0.35,95% CI: 0.26–0.48,P < 0.0001),且研究者与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结果一致(HR = 0.39,95% CI: 0.30–0.52),且无论HER2表达如何,PFS获益一致,ORR达41.5%,均显著优于化疗组。在本次PFS期中分析时已观察到芦康沙妥珠单抗获益趋势(HR = 0.33,95% CI: 0.18–0.61),后续将继续随访至预设的OS期中分析。
安全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与化疗组相比,所有级别≥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相当。两组均以血液学毒性最为常见。芦康沙妥珠单抗组常见的TRAE主要为口腔黏膜炎,且绝大多数为1-2级,没有因为口腔黏膜炎导致的停药。此外,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肺炎发生率与化疗组相近(1.5% vs. 1.0%),均为1-2级;值得关注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腹泻发生率较低,≥3级腹泻发生率仅为1.0%,显示出其在胃肠道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在治疗耐受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组没有因TRAE导致的治疗终止,且研究期间未报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
这些强有力的数据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成为post-CDK4/6i治疗阶段的重要新选择。
以中国原研与创新之力
设计出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创新药物
ADC药物有着“魔法子弹”的称号,主要通过搭载的细胞毒性载荷对癌细胞实现杀伤,新一代ADC药物还普遍选用具有“旁观者效应”的载荷,多管齐下增强抗肿瘤活性,此前在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及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ADC药物已取得了诸多成果。而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此前就已获批治疗晚期TNBC,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肺癌的TROP2 ADC,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新药“新星”。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出色临床表现,与出色的药物设计密不可分:研发方科伦博泰在既有的ADC药物设计成功理念基础上继续创新优化,选用具有旁观者效应的全新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030为载荷,并以优化的抗体端不可逆缀合、药物端可裂解连接子CL2A,将载荷连接到靶向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sacituzumab)上,药物抗体比(DAR)高达7.4,与国外同类药物处于同一水平,且具有差异化优势,为临床研究中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设计,芦康沙妥珠单抗成功实现了设计初衷的“三重杀伤”作用机制:芦康沙妥珠单抗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ROP2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肿瘤细胞内吞,在溶酶体作用下释放T030,杀伤肿瘤细胞;T030穿透肿瘤细胞膜,发挥旁观者效应,进一步杀伤周围肿瘤细胞;在肿瘤高代谢所致的酸性环境中,芦康沙妥珠单抗连接子毒素端发生裂解,释放T030,杀伤肿瘤细胞,成为真正的“魔法子弹”,将药物设计优势转化为治疗获益。
图2.芦康沙妥珠单抗药物设计特点
布局不同亚型乳腺癌及肺癌治疗
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深度改写临床实践
在OptiTROP-Breast02研究的积极结果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本届ESMO年会的同时,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III期OptiTROP-Lung04研究,更因同时显著延长患者中位PFS及OS的出色疗效,成为入选ESMO年会主席专场的研究之一,相应适应证也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且同样具有“全球首批”的开创性意义,对我国数量庞大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芦康沙妥珠单抗也将成为全新的治疗希望。
同时在乳腺癌治疗领域,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探索也在持续推进,如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公布的OptiTROP-Breast05研究,已初步提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一线治疗抗肿瘤活性良好,基于此研究开展的国内和国际性III期临床研究均已启动;此外,探索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前移”,即用于可手术TNBC患者新辅助/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也已在进行中,有望使芦康沙妥珠单抗的获益群体扩大到早期TNBC患者,进一步降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改善长期生存。
综上所述,芦康沙妥珠单抗正在TNBC、HR+/HER2乳腺癌及NSCLC等多种我国常见肿瘤中快速推进临床研究,有望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为可及且强效安全的全新治疗选择,乃至与其它治疗手段共同改变临床诊疗格局,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相信在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报告结果,芦康沙妥珠单抗还将持续奏响“中国之声”,不断代表中国创新药走上国际舞台中央,彰显中国制造的出色实力。
徐兵河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