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脉冲噪声和中值滤波
什么是单极(Unipolar Impulse Noise)脉冲噪声和双极脉冲(Bipolar Impulse Noise)噪声(或椒盐噪声,Salt-and-Pepper Noise)
单极脉冲噪声和双极脉冲噪声是图像中两种最常见的脉冲噪声
差异在于噪声像素的灰度值偏离方向,前者只向 “极亮” 或 “极暗” 一方向偏移,后者同时向 “极亮” 和 “极暗” 两方向偏移
单极脉冲噪声(Unipolar Impulse Noise)
单极脉冲噪声又称 “单极性脉冲噪声”,特点是噪声像素的灰度值只偏向一个极端,要么全是极亮的 “亮点”,要么全是极暗的 “暗点”,不会同时出现两种极端。
核心特征:
灰度值偏移方向单一,仅 “极亮” 或仅 “极暗”。
噪声像素与周围正常像素的灰度差异大,视觉上表现为孤立的 “白点” 或 “黑点”。
常见类型:
盐粒噪声(Salt Noise):属于单极脉冲噪声的一种,噪声像素灰度值接近图像的最大灰度值(如 255,对应白色),视觉上是画面中的 “小白点”。
胡椒噪声(Pepper Noise):也属于单极脉冲噪声,噪声像素灰度值接近图像的最小灰度值(如 0,对应黑色),视觉上是画面中的 “小黑点”。
典型成因:
传感器单个像素故障,导致该像素始终输出最大或最小灰度值。
信号传输中某一时刻的单向干扰(如瞬间电压过高,导致像素值突变为最大值)。
双极脉冲噪声(Bipolar Impulse Noise)
双极脉冲噪声又称 “双极性脉冲噪声”,特点是噪声像素的灰度值同时向两个极端偏移,画面中会同时出现 “极亮的白点” 和 “极暗的黑点”,两种噪声像素并存。
核心特征:
灰度值偏移方向双向,“极亮” 和 “极暗” 噪声同时存在。
噪声像素同样孤立,但两种极端颜色交织,视觉上比单极噪声更杂乱(如黑白杂点混合)。
典型成因:
传感器或传输链路的双向干扰(如电压不稳定,时而过高、时而过低)。
图像采集设备的电子元件故障(如放大器异常,导致部分像素值突增、部分突降)。
处理单极脉冲噪声
若为盐粒噪声(白点),可用 “中值滤波” 替换白点为周围像素的中值
若为胡椒噪声(黑点),同理替换黑点
处理双极脉冲噪声
需同时识别并替换白点和黑点,通常需先区分两种噪声像素,再分别用中值滤波或自适应滤波处理
脉冲噪声的数学模型
中值滤波
二维中值滤波是中值滤波在二维信号(如图像) 上的具体应用
中值滤波(Median Filtering)
定义:一种基于 “排序统计” 的非线性滤波方法,核心逻辑是:用一个 “滑动窗口”(即结构元素)遍历信号,将窗口内所有元素按大小排序后,取中间值作为窗口中心位置的新值,以达到去除噪声(尤其是脉冲噪声)的目的。
应用范围:可处理任意维度的信号,包括一维信号(如时间序列、音频波形)、二维信号(如图像)、三维信号(如视频序列、医学断层图像)等。
一维案例
处理心电图信号(一维)时,用长度为 5 的滑动窗口遍历信号,窗口内 5 个数据排序后取第 3 个值,替换窗口中心的原始数据,可去除信号中的尖峰噪声。
二维中值滤波(2D Median Filtering)
定义:专门针对二维信号(图像) 的中值滤波,本质是将中值滤波的 “一维滑动窗口” 升级为 “二维滑动窗口”(如 3×3、5×5 的矩形窗口,或圆形窗口),对图像的每个像素执行 “窗口内像素排序→取中值替换” 的操作。
应用范围:仅用于二维图像,是图像处理中去除脉冲噪声(如盐粒、胡椒噪声)的经典算法。
二维案例:处理含胡椒噪声(黑点)的图像时,用 3×3 的矩形窗口遍历每个像素,将窗口内 9 个像素的灰度值排序后取第 5 个值(中值),替换窗口中心的黑点,既能消除噪声,又能较好保留图像边缘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