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灯系统(Andon)如何为汽车工厂打造零延迟响应
在快节奏的汽车制造行业中,生产线的任何一次短暂停顿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损耗。如何实现生产异常的“零延迟”响应,是每一家追求卓越的工厂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将结合讯鹏科技在长城汽车-蜂巢动力的成功案例,深度解析安灯系统(Andon) 如何成为打造智能车间快速响应神经中枢的关键。
一、 什么是安灯系统?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安灯系统(Andon),常被称为“暗灯系统”或“安灯呼叫系统”,起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一套可视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思想是暴露问题而非掩盖问题。通过声光报警器、呼叫按钮、状态看板等设备,它赋予一线员工在发现异常时(如设备故障、质量缺陷、物料短缺)即时“拉响警报”的能力,从而触发一个标准的响应流程。
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传统的“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出击”,构建一条从问题发生、信号发出、到人员响应、问题解决的闭环高速通道,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零延迟”响应,最大化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
二、 安灯系统为长城蜂巢动力车间打造“零延迟”响应链
在长城蜂巢动力的车间里,安灯系统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响应网络。
1. 触发层:工位按钮盒——异常的“发起者”
方案资料中明确了按钮盒的5种状态与4种异常:
呼叫设备、呼叫制技(制造技术):可针对不同问题类型精准呼叫。
设备黄色灯(等待下料)、设备红色灯(设备报警):通过颜色进行优先级区分。
无异常(正常状态)。
这确保了任何工位上的问题都能被准确定义并第一时间发出信号。
2.传输与处理层:安灯服务器与局域网构建系统的“大脑”
工位发出的信号通过局域网迅速汇集至安灯服务器。服务器作为系统中枢,根据预设逻辑进行判断和分发,并与上层系统(OKMES)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异常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流程驱动。
3. 响应层:多渠道、立体化的警报网络确保信息“必达”
这是实现“零延迟”的关键。方案构建了三重响应机制,确保警报绝不遗漏:
视觉响应:在设备上安装状态指示灯,红黄警灯高亮显示,问题位置一目了然。
听觉响应:系统与园区广播系统对接,自动将异常信息通过文字转语音技术在车间音箱进行播报。播报逻辑为“呼叫2次后,此异常不再重复发送,间隔2秒”,既避免了噪音污染,又保证了信息有效传达。
移动响应:相关人员佩戴4G/WIFI腕表,无论身处车间何处,都能实时接收呼叫信息,实现移动化、无死角响应。
4.闭环层:协同与解决问题
维修或技术员收到通知后,迅速抵达问题工位进行处理。整个过程被系统记录,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以追溯根本原因,预防问题复发,形成持续改善的管理闭环。
三、 技术亮点:集成与协同创造效率
与广播系统的深度集成: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实现从文本异常到语音播报的自动转换,打通了信息流的关键一环。
无线腕表的应用:利用工厂WIFI,打破了传统有线系统的地理限制,让响应人员的行动更加自由,大大缩短了奔赴现场的时间。
与MES系统融合:安灯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孤岛,它与OKMES集成,使异常管理成为整个生产执行流程中一环,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在长城蜂巢动力的实践中我们看到,现代化的安灯系统(Andon) 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拉绳报警”。它通过工位触发、系统调度、声光腕表多渠道通知、并与MES及广播系统深度融合,构建了一条坚实可靠的“零延迟”响应链。
【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