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四川省自考《信息组织》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检索语言在国内也称为
A. 关键词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分类语言
D. 情报检索语言
✅ 答案:D
解析: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信息内容、组织信息资源的专用语言。国内学术界和图书馆界普遍称其为 “情报检索语言”(D),而“关键词语言”是检索语言的一种类型(A),“自然语言”指用户日常用语(B),“分类语言”是检索语言的子类(C)。
\2. 在词汇控制中,把“一义多词”变成“一义一词”,这是
A. 词义控制
B. 同义控制
C. 词间关系控制
D. 词组控制
✅ 答案:B
解析:同义控制(B)指将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如“汽车”“轿车”)统一为一个规范词,实现“一义一词”。词义控制(A)是处理“一词多义”(如“苹果”指水果或品牌),词间关系控制(C)是规范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上下位),词组控制(D)针对短语。
\3. 信息资源组织规范主要包括信息描述规范和
A. 信息标引规范
B. 信息资源标识
C. 提供检索点
D. 检索语言
✅ 答案:D
解析:信息资源组织规范的核心是 信息描述规范(如著录规则)和 检索语言(如分类法、主题词表)。信息标引规范(A)是检索语言的应用,信息资源标识(B)和提供检索点(C)属于具体操作,非规范类型。
\4. 我国对文献著录原则、著录内容、格式和标记符号等给予统一规定的是
A. 《AACR2》
B. 《ISBD(M)》
C. 《DC》
D. 《文献著录总则》
✅ 答案:D
解析:《文献著录总则》(GB/T 3792.1-2009)是我国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统一规定了著录规则。《AACR2》(A)是国际编目规则,《ISBD(M)》(B)是国际标准书目著录,《DC》(C)是元数据框架,均非我国统一规定。
\5. 记录文献物质形态特征的项目是
A. 载体形态项
B. 丛编项
C. 版本项
D. 附注项
✅ 答案:A
解析:载体形态项(A)指文献的物理形式(如“1册”“25cm”),记录物质形态。丛编项(B)指丛书信息,版本项(C)指版本信息(如“第2版”),附注项(D)是补充说明。
\6. 供描述记录使用的计算机编码有很多类型,在图书馆、文献单位使用最多的是
A. SGML语言
B. MARC格式
C. XML语言
D. HTML语言
✅ 答案:B
解析:MARC格式(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是图书馆用于编目和交换书目的标准计算机编码,广泛用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SGML/XML(A、C)是通用标记语言,HTML(D)用于网页,非图书馆专用。
\7. 分类法的标记符号种类除了基本标记符号外,还有
A. 混合号码
B. 单纯号码
C. 单纯数字号码
D. 辅助标记符号
✅ 答案:D
解析:分类法的标记符号包括 基本标记符号(如数字、字母)和 辅助标记符号(如括号、点号,用于复分、仿分)。混合号码(A)是分类法的类型(如混合号码法),单纯号码(B、C)是基本符号的子类。
\8. “自行车”与“脚踏车”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 包含关系
B. 同一关系
C. 交叉关系
D. 矛盾关系
✅ 答案:B
解析:“自行车”和“脚踏车”指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同义词),属于同一关系(B)。包含关系(A)如“水果”包含“苹果”,交叉关系(C)如“学生”与“运动员”有交集。
\9. 元词法的组配是
A. 概念组配
B. 字面组配
C. 语句组配
D. 主题组配
✅ 答案:B
解析:元词法(如《汉语主题词表》)的组配方式是字面组配(B),即直接拼接词形(如“计算机+网络”),不分析语义。概念组配(A)需理解概念关系,语句组配(C)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10. 非叙词款目的参照项是
A. D项参照
B. Y项参照
C. F项参照
D. S项参照
✅ 答案:B
解析:在叙词表中,Y项参照(B)指“参见”(如“参见××”),用于非叙词款目(如“脚踏车→自行车”)。D项(用)、F项(属)、S项(相关)是其他参照类型。
\11. 在《中图法》类目和《汉表》叙词对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分类主题词表是
A. 《医学标题表》
B. 《汉语主题词表》
C.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D. 《社会科学检索词表》
✅ 答案:C
解析:《中国分类主题词表》(C)是整合《中图法》类目与《汉语主题词表》叙词的综合工具。《汉语主题词表》(B)是独立主题词表,《医学标题表》(A)和《社会科学检索词表》(D)是专业表。
\12. 依据《中图法》,《飞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归入
A. 工业技术
B. 航天
C. 农业
D. 综合
✅ 答案:C
解析:主题核心是“农业应用”,归入农业类(C)。飞机是工具,农业是应用领域。工业技术(A)范围过宽,航天(B)指航空器研发,综合(D)不适用。
\13. “中国80年代农田水利规程手册”这一主题中“手册”是
A. 主体因素
B. 文献类型因素
C. 通用因素
D. 空间因素
✅ 答案:B
解析:“手册”指文献类型(如手册、专著),属于文献类型因素(B)。主体因素(A)是核心内容(农田水利),通用因素(C)是通用词(如“中国”),空间因素(D)指地域(中国)。
\14. 水产专业单位把文献《电子养花养鱼》只标引“电子养鱼”,这属于
A. 全面标引
B. 整体标引
C. 综合标引
D. 对口标引
✅ 答案:D
解析:对口标引(D)指按专业领域重点标引核心内容(“电子养鱼”是水产核心,忽略“养花”)。全面标引(A)需标引所有要素,整体标引(B)将文献视为整体,综合标引(C)是多主题组合。
\15. 按主题的数量划分主题类型,则有
A. 专业主题和非专业主题
B. 单元主题和复合主题
C. 单主题和多主题
D. 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
✅ 答案:C
解析:按主题数量分为单主题(如“计算机安全”)和多主题(如“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专业/非专业(A)按内容性质分,单元/复合(B)按主题结构分,显性/隐性(D)按主题表现形式分。
\16. 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就越
A. 小
B. 少
C. 大
D. 多
✅ 答案:A
解析:内涵(概念本质属性)与外延(概念包含的范围)成反比。内涵越深(如“哺乳动物”比“动物”内涵深),外延越小(哺乳动物范围小于动物)。
\17. 版次不同,其内容与形式都会有所变化,版次是
A. 文献的制版形式的说明
B. 文献排版次第的说明
C. 版本的说明
D. 载体的说明
✅ 答案:B
解析:版次(如“第2版”)指排版的次第(B),说明内容修订情况。制版形式(A)指印刷工艺(如胶印),版本说明(C)是广义概念(含版次、版式等),载体(D)指纸张/电子介质。
\18. 主题目录通常按款目标题的字顺排列,我国常用的是
A. 笔形排列法
B. 四角号码排列法
C. 拼音排列法
D. 笔画排列法
✅ 答案:C
解析:我国主题目录(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按拼音排序(C),便于汉字检索。笔形(A)、四角号码(B)是辅助排序法,笔画(D)多用于字典。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类目
分类体系中的概念单元,其含义及词间关系通过类目体系(从属、并列、相关等)系统展示。
- 主题法
从内容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标引与检索的方法,与分类法并列。
- 通用附表
又称通用复分表,供主表各大类共同使用的复分表,集中编列于类表前部或后部。
- 同位类
由同一上位类区分出来、处于同等地位的一组子类。
- 文献标引
针对文献内容特征和某些外表特征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答题卡”的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 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
√(信息检索确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
- 《中图法》的基本标记符号采用单纯阿拉伯数字的号码。
× 改正:《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的混合号码制。
-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叙词之间存在的既不属于等同关系又不属于等级关系的某种比较密切的关系,在词表中通常采用C(参)进行揭示。
√(相关关系用“C”参项揭示)
- 《汉语主题词表》款目词为族首词,该叙词款目的著录格式有分项和属项。
√(族首词款目含分项、属项)
- 根据中图法的给号方法,给《阿富汗哲学》一个分类号,已知:
B31/39 代表亚洲各国哲学
依世界地区表分,372代表阿富汗
则最后给出的分类号是B372。
√(亚洲各国哲学B31/39,阿富汗372,组号结果为B372)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29小题6分,第30、31小题各8分,共22分。
- 简述信息描述工作的程序。
信息描述工作程序:
(1)查重——确认资源是否已收入系统;
(2)描述——依据规范对资源特征进行记录;
(3)标引——进行分类标引、主题标引;
(4)复核——检查描述标引质量并输入系统。
- 简述文献分类法中类目之间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文献分类法中类目关系及表现形式:
(1)从属关系——缩格排列;
(2)并列关系——同位类齐行排列;
(3)交替关系——交替类目指引;
(4)相关关系——类目参照“参见”项。
- 信息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
(1)描述控制:著录规则、格式、符号;
(2)词汇控制:词类、词形、词义及词间关系规范;
(3)句法控制:组配方式、引用次序、标点符号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试述叙词法采用概念组配的意义和作用。
叙词法采用概念组配的意义与作用:
(1)结构完备、词汇控制严格,可根据检索系统需要实施有效控制;
(2)组配准确、标引能力强,能准确揭示复杂主题;
(3)检索效率高,支持多途径、多因素组配检索;
(4)适应性好,既满足计算机标识单元方式,也兼顾手工文献单元检索。
- 试述文献分类的含义。
文献分类的含义:
文献分类法(信息资源分类法)是按类目关系预先编制的、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工具。
整体包括:
(1)建立分类体系——按知识门类、逻辑层次设立类目并配号;
(2)依据该体系组织文献——把文献归到最恰当的类目。
按编制方式分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大类型,是信息资源系统化管理与检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