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联网技术产业观察与分析:视频隐私与安全防护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视频隐私保护技术
- 二、视频隐私区域提取
- 三、隐私视频数据脱敏
- 四、隐私视频数据传输
- 五、隐私信息管理
- 六、现有视频标准中的隐私与安全应用
- 视频隐私保护趋势与展望
前言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量正以指数级增长,数据出现爆炸式增长。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是数据安全的必要要求。国内外都制定了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欧盟也制定了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等法规。
视频数据作为包含大量个人生物特征(如人脸、步态)、行为习惯、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的载体,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旦泄露,可能引发诈骗、勒索、人身安全威胁等严重后果。因此,构建覆盖数据产生、传输、存储、使用、销毁全生命周期的视频隐私与安全防护体系,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前提。
一、视频隐私保护技术
ITU-T H.627标准是ITU-T在视频监控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与H.626(架构标准)和F.743(需求标准)共同构成了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基础标准体系。H.627标准为各类同构或异构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设计规范,对视频监控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视频系统中侵犯隐私的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视频在采集、网络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被获取。这种获取可能会导致视频数据在网络空间暴露的风险。另外一种是操作视频采集设备的个人非法收集和滥用个人数据,导致隐私数据被用于非法用途。本文主要关注于第一种情况下视频隐私数据的保护。
视频隐私保护可大致分为视频隐私区域提取、隐私视频数据脱敏、隐私视频数据传输和隐私视频信息管理等。
二、视频隐私区域提取
隐私区域提取是保护视频中敏感信息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视频中的隐私区域,可以直接设置静态感兴趣区域ROI并对其进行保护,也可以识别出需要隐私保护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