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智能体设计模式:路由总结
核心概念
- 路由(Routing) 是 Agent 系统中一种关键模式,用于在多个可能的行动路径之间动态选择最合适的执行流。
- 它突破了 提示链(Prompt Chaining) 的线性、确定性限制,使 Agent 能够根据 用户输入、环境状态、前一步结果 等条件进行自适应决策。
- 本质:在 Agent 的操作框架中引入 条件逻辑,让系统从“固定流程”转变为“动态评估 → 智能选择”。
路由的实现方式
-
基于 LLM 的路由
- 通过提示词让语言模型输出类别或指令,例如:
“分析用户请求,只输出:订单状态 / 产品信息 / 技术支持 / 其他”。 - Agent 根据输出选择对应子流程。
- 通过提示词让语言模型输出类别或指令,例如:
-
基于嵌入的路由
- 将输入转为向量嵌入,与不同路由的嵌入比较,选择语义最相近的路径。
- 适合语义路由,超越关键词匹配。
-
基于规则的路由
- 使用 if-else、switch case 等规则逻辑。
- 优点:快速、确定性强;缺点:灵活性不足。
-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路由
- 使用分类器等判别模型,在小规模标注数据上训练。
- 与嵌入方法类似,但通过监督微调获得专门的路由能力。
- 与 LLM 路由不同:决策逻辑固化在模型权重中,而非实时提示。
路由的应用位置
- 任务开始时:对主要任务进行分类。
- 处理中间点:决定后续操作。
- 子程序内部:在多个工具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框架支持
- LangChain / LangGraph
- 提供显式的条件逻辑定义。
- LangGraph 的基于状态的图结构特别适合复杂路由。
- Google ADK (Agent Developer Kit)
- 提供构建 Agent 能力与交互模型的基础组件。
- 内置自动流(Auto Flow)机制,支持 LLM 驱动的委托。
实际应用场景
-
人机交互
- 虚拟助手、AI 导师:根据用户意图选择信息检索、人工升级或课程模块。
-
数据与文档处理
- 邮件、工单、API 数据:根据内容分类,路由到不同处理流程。
-
多 Agent 系统
- 研究系统:任务分配给搜索、总结、分析等专门 Agent。
- AI 编码助手:识别语言与意图(调试 / 翻译 / 解释),路由到对应工具。
概览与要点
- 是什么:解决线性流程僵化问题,让 Agent 能动态选择路径。
- 为什么:现实任务复杂多变,必须有条件逻辑来匹配不同输入。
- 经验法则:当 Agent 需要在多个工具 / 子 Agent / 工作流之间决策时,应使用路由模式。
- 关键要点:
- 路由 = 动态决策 + 条件逻辑。
- 可基于 LLM、嵌入、规则或 ML 模型实现。
- 框架(LangGraph、Google ADK)提供结构化支持。
- 应用广泛:客服、数据管道、多 Agent 协作。
结论
- 路由模式是构建动态、上下文感知 Agent 的核心机制。
- 它让 Agent 从“静态执行器”进化为“智能调度者”,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
- 掌握路由模式是开发健壮、多功能 Agent 系统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