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做到欲望极简,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一是去掉多余,凡事找规律,基础是诚信;二是系统思考、大胆设计、小心求证;三是“一张纸制度”,也就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工作内容,要在一张纸上描述清楚;四是要坚决反对虎头蛇尾,反对繁文缛节,反对老好人主义。
不觉间马上来到国庆,横坐在电脑前,敲击点文字,对自己也算一个时间的记忆,多年后再次点击,也期待那时会像触发记忆的闸口,让现在的这点岁月传递至那时那刻。
中年男人尽量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自己无需问“人活着为了什么?”,做自己该做之事,七八月只管播种,到了十一二月收获季节,自有收获。

一、座舱功能创新发展需求分析
智能座舱是从"出行工具"到"第三生活空间"的体验革命的关键。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座舱已突破传统驾驶场景的边界,演变为集娱乐、社交、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移动第三空间"。UI/UX设计的人性化与功能应用的多元化,正成为用户评价座舱体验的核心标尺。
1、用户行为变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定义"的娱乐革命
由于乘客娱乐需求爆发,重塑座舱时间价值。当前碎片化娱乐成主流:
-> 短途场景(≤30分钟):51%的乘客选择刷短视频消遣,31%追剧/看电影,27%玩游戏;
-> 长途场景(>30分钟):短视频占比升至69%(成首选),追剧/看电影增至42%,游戏使用率达49%——娱乐需求随行程时长呈指数级增长。
体验超越消费电子,多屏联动(中控屏+后排屏+AR-HUD)、分屏操作(主驾导航+副驾娱乐)及杜比全景声音响,构建出"家庭影院级"沉浸体验。例如,理想L9的"五屏三维空间交互"支持前后排独立娱乐,配合21扬声器7.3.4全景声系统,用户调研显示其娱乐满意度达92%,远超平板电脑(78%)。
驾驶员需求分化,安全与娱乐的平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