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的角度上理解python

从c++的角度上学习python

c++创建一个class(struct )

Python 和 C++ 在类的成员变量(属性)的定义、使用和特性上有显著区别,这些区别源于两种语言的类型系统(动态 vs 静态)封装机制编程范式的差异。以下是核心区别的详细对比:

1. 声明方式:显式声明 vs 动态定义

  • C++:必须在类内部显式声明成员变量,且需指定类型,声明后才能使用。
    例:

    class Person {
    private:// 必须显式声明,指定类型std::string name;  // 字符串类型int age;           // 整数类型
    public:// 构造函数中初始化Person(std::string n, int a) : name(n), age(a) {}
    };
    
  • Python:无需提前声明成员变量,通常在构造方法(__init__)中通过 self.变量名 动态定义,且无需指定类型。
    例:

    class Person: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动态定义成员变量,无需提前声明self.name = name  # 类型由赋值决定(可字符串、整数等)self.age = age    # 类型动态变化
    

核心差异:C++ 是静态类型语言,成员变量的“存在”和“类型”在编译期确定;Python 是动态类型语言,成员变量在运行时通过赋值动态创建。

2. 类型约束:严格类型 vs 动态类型

  • C++:成员变量的类型在声明时固定,赋值时必须符合类型约束(除非显式转换),否则编译报错。
    例:

    class Person {
    private:int age;
    public:void set_age(std::string a) {age = a;  // 编译错误:string 不能直接赋值给 int}
    };
    
  • Python:成员变量的类型完全由赋值决定,且可在运行时动态改变,无编译期类型检查。
    例:

    class Person:def __init__(self, age):self.age = age  # 初始类型可以是整数p = Person(20)
    p.age = "二十岁"  # 允许动态改为字符串类型(无报错)
    

核心差异:C++ 依赖静态类型检查保证类型安全;Python 允许灵活的类型动态变化,更注重“鸭子类型”(行为而非类型)。

3. 访问控制:关键字约束 vs 命名约定

  • C++:通过 public/private/protected 关键字严格控制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

    • private:仅类内部可访问;
    • protected:类内部和派生类可访问;
    • public:任何地方可访问。
      例:
    class Person {
    private:std::string name;  // 私有:仅类内可访问
    public:int age;           // 公共:任何地方可访问
    };int main() {Person p;p.age = 20;    // 合法p.name = "Alice";  // 编译错误:name 是 private
    }
    
  • Python无严格的访问控制关键字,通过命名约定区分“公有”和“私有”:

    • 无下划线前缀:公有(如 self.name),可自由访问;
    • 单下划线 _:约定为“私有”(如 self._age),提示外部不应访问(但语法上允许);
    • 双下划线 __:触发“名称修饰”(如 self.__id 会被改为 _类名__id),一定程度上阻止外部直接访问(但仍可通过修饰后的名称访问)。
      例:
    class Person:def __init__(self):self.name = "Alice"    # 公有self._age = 20         # 约定私有(仍可访问)self.__id = 123        # 名称修饰(伪私有)p = Person()
    print(p.name)    # 合法:Alice
    print(p._age)    # 合法(不推荐):20
    print(p.__id)    # 报错:'Person'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id'
    print(p._Person__id)  # 仍可访问(不推荐):123
    

核心差异:C++ 的访问控制是编译期强制的;Python 依赖开发者遵守命名约定,访问控制是“君子协定”而非语法强制。

4. 动态性:编译期固定 vs 运行时可扩展

  • C++:类的成员变量在编译期完全确定,不能在运行时动态添加新成员变量(除非通过指针/容器模拟,但本质不是类的成员)。
    例:

    class Person {
    public:std::string name;
    };int main() {Person p;p.name = "Alice";p.age = 20;  // 编译错误:Person 类无 age 成员
    }
    
  • Python:实例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新的成员变量,甚至不同实例可以有不同的成员变量。
    例:

    class Person:def __init__(self, name):self.name = namep1 = Person("Alice")
    p1.age = 20  # 动态给 p1 添加 age 成员p2 = Person("Bob")
    # p2 没有 age 成员(不会报错,访问时才会抛 AttributeError)
    print(p1.age)  # 20
    print(p2.age)  # 报错:'Person'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ge'
    

核心差异:Python 类的成员变量具有“动态可扩展性”,而 C++ 类的结构在编译期固定,不可动态修改。

5. 初始化:强制初始化 vs 灵活初始化

  • C++:成员变量必须被初始化(否则可能导致未定义行为),可通过类内初始值(C++11 后)或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完成。
    例:

    class Person {
    private:std::string name = "Unknown";  // 类内初始值int age;
    public:// 初始化列表初始化 agePerson(int a) : age(a) {}
    };
    
  • Python:成员变量的初始化完全灵活,可在 __init__ 中初始化,也可在其他方法中初始化,甚至在实例化后手动初始化(不初始化也不会报错,访问时才抛异常)。
    例:

    class Person:def __init__(self):# 可以不初始化任何成员passp = Person()
    p.name = "Alice"  # 实例化后手动初始化
    print(p.name)  # 合法:Alice
    print(p.age)   # 报错:未初始化
    

核心差异:C++ 强制成员变量初始化以保证内存安全;Python 允许延迟初始化,依赖开发者确保访问前已赋值。

6. 静态成员变量:类级共享的实现差异

  • C++:静态成员变量属于类本身(而非实例),需在类外单独定义,所有实例共享同一内存地址。
    例:

    class Counter {
    public:static int count;  // 声明静态成员
    };// 必须在类外定义(分配内存)
    int Counter::count = 0;int main() {Counter c1, c2;c1.count = 1;std::cout << c2.count;  // 输出 1(所有实例共享)
    }
    
  • Python:静态成员变量直接在类内定义(无需类外声明),属于类本身,实例可访问,但修改时需注意“实例变量覆盖”(实例若定义同名变量,会优先访问实例变量)。
    例:

    class Counter:count = 0  # 静态成员变量(类级共享)c1 = Counter()
    c2 = Counter()c1.count = 1  # 给 c1 实例添加同名变量(覆盖类变量)
    print(c2.count)  # 输出 0(类变量未变)
    print(Counter.count)  # 输出 0(类变量本身未变)
    

核心差异:C++ 静态成员变量必须类外定义,且所有实例访问的是同一变量;Python 静态成员变量可能被实例变量“覆盖”,需通过类名访问以确保操作的是类变量。

总结:核心差异对照表

特性C++Python
声明方式类内显式声明,需指定类型无需声明,通过 self.变量 动态定义
类型约束静态类型,编译期检查动态类型,运行时可变
访问控制public/private 等关键字强制控制命名约定(_/__),无语法强制
动态扩展性编译期固定,不可动态添加成员运行时可动态添加成员
初始化要求必须初始化(否则未定义行为)灵活初始化,访问前未赋值则报错
静态成员类外定义,所有实例共享同一变量类内定义,可能被实例变量覆盖

这些差异反映了 C++ 对“编译期安全”和“性能”的追求,以及 Python 对“灵活性”和“开发效率”的侧重。

python管理内存

Python 的内存管理是完全自动化的,无需开发者手动调用类似 malloc/free 的函数,也不需要像 C++ 智能指针那样显式管理对象生命周期。其核心机制包括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内存池(Memory Pool),三者协同工作实现高效、安全的内存管理。

一、核心机制1:引用计数(最基础的内存管理方式)

Python 中所有对象(如整数、列表、类实例等)都内置了一个“引用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有多少个“引用”指向该对象。当引用计数变为 0 时,对象占用的内存会被立即释放。

1. 引用计数的增减场景:
  • 增加引用

    • 对象被赋值给新变量(如 a = [1,2],列表 [1,2] 的引用计数 +1);
    • 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如 func(a)a 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 +1);
    • 对象被添加到容器中(如 lst.append(a)a 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 +1)。
  • 减少引用

    • 变量被删除(如 del aa 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 -1);
    • 变量离开作用域(如函数执行结束,局部变量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 -1);
    • 对象从容器中移除(如 lst.pop(),被移除的对象引用计数 -1);
    • 变量重新赋值(如 a = 10,原 a 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 -1)。
2. 示例:引用计数的变化
a = [1, 2, 3]  # 列表对象引用计数 = 1(a 引用它)
b = a          # 引用计数 = 2(a 和 b 都引用它)
del b          # 引用计数 = 1(b 被删除)
a = None       # 引用计数 = 0(a 不再引用它,内存被释放)

二、核心机制2:垃圾回收(解决循环引用问题)

引用计数有一个致命缺陷:无法处理“循环引用”(两个或多个对象互相引用,即使它们都不再被外部使用,引用计数也不会变为 0)。例如:

class Node:def __init__(self):self.next = None# 循环引用:a 和 b 互相引用
a = Node()
b = Node()
a.next = b
b.next = a# 删除外部引用后,a 和 b 的引用计数仍为 1(互相引用)
del a
del b  # 此时 a 和 b 已无外部引用,但因循环引用,引用计数不为 0,无法被引用计数机制释放

为解决这个问题,Python 引入了垃圾回收器(GC),专门处理循环引用:

1. GC 的工作原理:
  • 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
    定期扫描所有对象,标记“可达对象”(被外部引用的对象),未被标记的对象(如循环引用且无外部引用的对象)被视为“垃圾”,其内存会被回收。

  • 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
    Python 将对象分为 3 代(generation 0, 1, 2),新创建的对象属于第 0 代。

    • 原理:越新的对象越容易被回收(如临时变量),因此第 0 代检查频率最高,第 2 代(存活最久的对象)检查频率最低,以此提高效率。
    • 触发时机:当某一代对象数量达到阈值时,自动触发该代的垃圾回收。
2. 手动控制 GC:

开发者可通过 gc 模块手动干预垃圾回收(通常无需手动操作):

import gcgc.enable()   # 启用 GC(默认开启)
gc.disable()  # 禁用 GC
gc.collect()  # 手动触发垃圾回收

三、核心机制3:内存池(提升小对象分配效率)

Python 为了减少频繁向操作系统申请/释放内存的开销(类似 C++ 的内存池思想),引入了内存池机制(Pymalloc),专门优化小对象(小于 256 字节) 的内存管理:

1. 内存池的层次结构:
  • Block:最小内存单元,按固定大小划分(如 8 字节、16 字节、24 字节等,根据对象大小匹配)。
  • Pool:管理同一种大小的 Block(如所有 16 字节的 Block 由一个 Pool 管理)。
  • Arena:由多个 Pool 组成的大内存块(默认 256KB),是向操作系统申请的最小单位。
2. 工作流程:
  • 分配小对象时,直接从内存池的 Block 中获取,无需调用系统的 malloc
  • 释放小对象时,内存不会立即归还给操作系统,而是放回内存池供后续复用;
  • 大对象(≥256 字节)不经过内存池,直接调用系统的内存分配函数(如 malloc)。

这种机制大幅减少了系统调用次数,提升了小对象(如整数、字符串、小型列表)的分配/释放效率。

四、与 C++ 内存管理的核心区别

特性C++Python
管理方式手动管理(malloc/free)或半自动(智能指针)完全自动(引用计数 + GC + 内存池)
开发者责任需手动确保内存释放,否则可能泄漏无需手动干预,内存自动回收
循环引用处理智能指针(如 weak_ptr)需手动规避垃圾回收器自动检测并处理
小对象优化需手动实现内存池(如 boost.pool内置内存池(Pymalloc)自动优化
性能开销手动管理无额外开销,智能指针有轻微开销引用计数和 GC 有一定运行时开销

总结

Python 的内存管理是“多层级自动化机制”:

  1. 引用计数作为基础,实时释放无引用的对象;
  2. 垃圾回收器解决循环引用问题;
  3. 内存池优化小对象的分配效率。

这种设计让开发者无需关注内存细节,专注业务逻辑,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运行时开销(相比 C++ 的手动管理)。而 C++ 更注重性能和控制力,内存管理的灵活性更高,但需要开发者承担更多责任(如避免内存泄漏、悬垂指针等)。

c++通过继承和多态实现面向对象,python的继承和多态有什么区别

Python 和 C++ 虽然都支持面向对象的继承(代码复用)和多态(接口统一,行为各异),但由于两者的类型系统(动态 vs 静态)和设计哲学(灵活 vs 严格)不同,实现细节和特性有显著区别。以下从继承和多态两个维度详细对比:

一、继承的区别

继承的核心是“子类复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但 Python 和 C++ 在语法、多继承处理、访问控制等方面差异明显。

1. 语法与声明
  • C++
    继承需通过 class 子类 : 访问控制 父类 显式声明,且必须指定继承方式(public/private/protected),决定父类成员在子类中的访问权限。
    例:

    // 单继承
    class Animal {
    public:void eat() { /* ... */ }
    };
    class Dog : public Animal {  // 显式声明public继承void bark() { /* ... */ }
    };
    
  • Python
    继承通过 class 子类(父类1, 父类2, ...) 声明,无需指定继承方式(默认所有成员都可被继承,依赖命名约定控制访问)。
    例:

    # 单继承
    class Animal:def eat(self):pass
    class Dog(Animal):  # 括号中指定父类,无需访问控制符def bark(self):pass
    
2. 多继承的处理(核心差异)

两者都支持多继承(一个子类继承多个父类),但解决“菱形继承”(多个父类最终继承自同一基类)的冲突方式完全不同:

  • C++
    菱形继承会导致“数据冗余”和“二义性”(子类继承多个父类的同名成员时,无法确定访问哪一个)。需通过 虚继承(virtual inheritance) 解决,强制子类只保留一份基类成员。
    例(菱形继承问题与解决):

    class Base { public: int x; };
    // 非虚继承:Derived1和Derived2各有一份x
    class Derived1 : public Base {};
    class Derived2 : public Base {};
    class Final : public Derived1, public Derived2 {};int main() {Final f;f.x = 10;  // 编译错误:x 二义性(来自Derived1还是Derived2?)
    }// 虚继承解决:Base在Final中只保留一份
    class Derived1 : virtual public Base {};
    class Derived2 : virtual public Base {};
    class Final : public Derived1, public Derived2 {};  // 正确,x 唯一
    
  • Python
    无需虚继承,通过 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方法解析顺序) 解决多继承冲突。MRO 是一个列表,定义了子类查找父类方法/属性的顺序(采用 C3 线性化算法),确保每个类只被访问一次。
    例(MRO 机制):

    class Base:def func(self):print("Base")class Derived1(Base):def func(self):print("Derived1")class Derived2(Base):def func(self):print("Derived2")class Final(Derived1, Derived2):pass  # 继承Derived1和Derived2# 查看MRO:Final → Derived1 → Derived2 → Base → object
    print(Final.__mro__)  
    # 输出:(<class '__main__.Final'>, <class '__main__.Derived1'>, <class '__main__.Derived2'>, <class '__main__.Base'>, <class 'object'>)f = Final()
    f.func()  # 按MRO调用Derived1的func,输出:Derived1
    

    核心差异:C++ 需手动用虚继承解决菱形继承问题;Python 自动通过 MRO 确定查找顺序,无需开发者干预。

3. 方法重写与父类方法调用
  • C++
    子类重写父类方法时,函数签名(参数类型、个数、返回类型)必须完全一致(协变返回类型除外),否则会被视为“隐藏”而非“重写”。调用父类方法需显式指定父类名。
    例:

    class Animal {
    public:virtual void speak() {  // 虚函数,允许重写cout << "Animal speaks" << endl;}
    };class Dog : public Animal {
    public:// 重写父类方法(签名一致)void speak() override {  // override关键字可选,用于检查重写是否正确Animal::speak();  // 显式调用父类方法cout << "Dog barks" << endl;}
    };
    
  • Python
    子类重写父类方法时,不检查参数签名(个数、类型可不同),只要方法名相同即视为重写。调用父类方法通常用 super() 函数(根据 MRO 自动查找下一个父类)。
    例:

    class Animal:def speak(self):print("Animal speaks")class Dog(Animal):# 重写父类方法(参数可不同,此处无参数也可)def speak(self):super().speak()  # 用super()调用父类方法(按MRO)print("Dog barks")# 即使参数不同,也视为重写(灵活但可能有隐患)
    class Cat(Animal):def speak(self, volume):  # 比父类多一个参数print(f"Cat meows (volume: {volume})")
    

    核心差异:C++ 对方法重写有严格的签名检查;Python 完全灵活,仅通过方法名判断,super() 自动适配 MRO 顺序。

4. 访问控制对继承的影响
  • C++
    父类成员的访问控制(public/private/protected)直接影响子类的继承权限:

    • private 成员:子类不可访问;
    • protected 成员:子类可访问,但外部不可访问;
    • public 成员:子类可访问,外部也可访问。

    例:

    class Parent {
    private:int x;  // 子类不可访问
    protected:int y;  // 子类可访问,外部不可
    public:int z;  // 子类和外部都可访问
    };class Child : public Parent {
    public:void func() {x = 1;  // 错误:x是privatey = 2;  // 正确:y是protectedz = 3;  // 正确:z是public}
    };
    
  • Python
    无严格访问控制关键字,通过命名约定(_/__)暗示访问权限,但子类仍可“打破约定”访问父类的“私有”成员:

    • 单下划线 _member:约定为私有,子类可访问(不推荐);
    • 双下划线 __member:触发名称修饰(_类名__member),子类需通过修饰名访问(更隐蔽但非绝对私有)。

    例:

    class Parent:def __init__(self):self._x = 10    # 约定私有self.__y = 20   # 名称修饰class Child(Parent):def func(self):print(self._x)      # 可访问(不推荐):10print(self._Parent__y)  # 通过修饰名访问:20
    

    核心差异:C++ 的访问控制是编译期强制的,严格限制子类对父类成员的访问;Python 依赖命名约定,访问控制是“君子协定”,灵活性更高但安全性较低。

二、多态的区别

多态的核心是“同一接口,不同实现”,但 Python 和 C++ 的实现机制因类型系统差异而截然不同。

1. 多态的实现基础
  • C++
    多态基于 静态类型检查虚函数机制,需满足:

    • 父类声明虚函数(virtual);
    • 子类重写虚函数(签名一致);
    • 通过父类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触发动态绑定)。

    例:

    class Shape {
    public:virtual void draw() = 0;  // 纯虚函数,定义接口
    };class Circle : public Shape {
    public:void draw() override {  // 重写接口cout << "Draw Circle" << endl;}
    };class Square : public Shape {
    public:void draw() override {  // 重写接口cout << "Draw Square" << endl;}
    };// 多态:通过父类指针调用,实际执行子类实现
    void render(Shape* shape) {shape->draw();  // 动态绑定:传入Circle则调用Circle::draw
    }int main() {Shape* c = new Circle();Shape* s = new Square();render(c);  // 输出:Draw Circlerender(s);  // 输出:Draw Square
    }
    
  • Python
    多态基于 鸭子类型(Duck Typing):“如果一个东西走路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即不要求继承关系,只要对象有对应的方法,就可被调用,完全由运行时类型决定。

    例:

    # 无继承关系,但实现了相同接口(draw方法)
    class Circle:def draw(self):print("Draw Circle")class Square:def draw(self):print("Draw Square")# 多态:不关心参数类型,只要有draw方法即可
    def render(shape):shape.draw()  # 运行时调用:传入Circle则调用Circle.drawc = Circle()
    s = Square()
    render(c)  # 输出:Draw Circle
    render(s)  # 输出:Draw Square
    

    核心差异:C++ 多态依赖“继承+虚函数+父类指针”,是编译期检查与运行时绑定的结合;Python 多态不依赖继承,仅通过方法存在性判断,完全是运行时动态绑定。

2. 抽象类与接口
  • C++
    通过“纯虚函数”定义抽象类(接口),抽象类不能实例化,子类必须重写所有纯虚函数才能实例化。
    例:

    class Shape {  // 抽象类(接口)
    public:virtual void draw() = 0;  // 纯虚函数virtual void erase() = 0;
    };class Circle : public Shape {
    public:void draw() override { /* ... */ }// 若不重写erase(),则Circle仍是抽象类,不能实例化void erase() override { /* ... */ }
    };
    
  • Python
    无原生“抽象类”语法,需通过 abc 模块的 ABCMetaabstractmethod 装饰器模拟,且不强制子类重写抽象方法(但实例化子类时会报错)。
    例:

    from abc import ABCMeta, abstractmethodclass Shape(metaclass=ABCMeta):  # 抽象类@abstractmethoddef draw(self):pass  # 抽象方法,无实现@abstractmethoddef erase(self):passclass Circle(Shape):def draw(self):  # 重写drawprint("Draw Circle")# 未重写erase()c = Circle()  # 报错:Can't instantiate abstract class Circle with abstract method erase
    

    核心差异:C++ 抽象类是编译期强制的(不重写纯虚函数无法编译);Python 抽象类是运行时检查的(不重写抽象方法可定义子类,但实例化时才报错)。

3. 静态多态
  • C++
    除了基于虚函数的动态多态,还支持静态多态(编译期多态),通过模板实现,根据参数类型在编译期生成不同版本的函数。
    例:

    // 静态多态:编译期根据T的类型确定调用哪个版本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print(T obj) {obj.show();  // 只要T有show()方法即可,无需继承
    }class A { public: void show() { cout << "A" << endl; } };
    class B { public: void show() { cout << "B" << endl; } };int main() {print(A());  // 编译期生成print<A>,输出Aprint(B());  // 编译期生成print<B>,输出B
    }
    
  • Python
    因动态类型特性,无需模板即可实现类似静态多态的效果(函数对所有有对应方法的对象开放,运行时自动适配)。
    例:

    # 无需模板,直接支持所有有show()方法的对象
    def print_obj(obj):obj.show()class A:def show(self):print("A")class B:def show(self):print("B")print_obj(A())  # 输出A
    print_obj(B())  # 输出B
    

    核心差异:C++ 静态多态依赖模板的编译期类型生成;Python 因动态类型,天然支持对任意类型的适配,无需额外语法。

总结:核心差异对照表

特性C++Python
继承声明需显式指定父类和访问控制(public等)括号指定父类,无访问控制符
多继承冲突解决需手动使用虚继承解决菱形继承自动通过MRO(C3线性化)确定查找顺序
方法重写严格检查函数签名,需与父类一致仅检查方法名,参数可任意修改
父类方法调用显式通过父类名调用(如Parent::func())通过super()函数(按MRO自动查找)
多态基础继承+虚函数+父类指针(动态绑定)鸭子类型(无需继承,有方法即可)
抽象类纯虚函数(编译期强制实现)abc模块(运行时检查)
静态多态需通过模板实现(编译期确定)动态类型天然支持(无需额外语法)

这些差异本质上反映了 C++ 对“编译期安全”和“性能”的追求(严格的类型检查和静态绑定),以及 Python 对“灵活性”和“开发效率”的侧重(动态类型和鸭子类型)。

c++有stl,python类似stl的是什么

Python 没有与 C++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完全对应的“统一模板库”,但 Python 标准库中包含了一系列内置数据结构功能模块,它们共同提供了类似 STL 的核心能力(数据存储、算法操作、迭代处理等)。这些组件虽然设计理念(动态类型、无模板)与 STL 不同,但在功能上可以覆盖 STL 的主要场景。

一、对应 STL 容器的 Python 内置数据结构

STL 的核心是容器(Containers),Python 的内置数据结构直接对应了 STL 中最常用的容器类型,且无需模板声明(动态类型特性):

STL 容器Python 对应结构功能说明
std::vectorlist动态数组,支持随机访问、动态扩容,对应 STL 中最常用的序列容器。
std::dequecollections.deque双端队列,支持高效的头尾插入/删除(比 list 更高效)。
std::mapdict键值对映射(Python 3.7+ 保证插入顺序),对应 STL 的关联容器。
std::unordered_mapdict(Python 3.7+)Python 字典本质是哈希表,与无序 map 实现原理一致(O(1) 查找效率)。
std::setset无序不重复集合,支持交、并、差等集合运算。
std::unordered_setsetPython 的 set 基于哈希表实现,与无序 set 功能一致。
std::tupletuple不可变序列,类似 STL 的 std::pair 或固定大小的 std::tuple

二、对应 STL 算法的 Python 标准库模块

STL 的算法(Algorithms)提供了通用操作(排序、查找、遍历等),Python 通过内置函数标准库模块实现了类似功能:

1. 排序与查找(对应 std::sortstd::binary_search 等)
  • 内置 sorted() 函数:对任意可迭代对象排序(返回新列表),类似 std::sort
    例:sorted([3,1,2])[1,2,3]
  • list.sort() 方法:原地排序列表,类似 std::sort 对容器的原地操作。
  • bisect 模块:提供二分查找算法,对应 std::binary_search
    例:bisect.bisect_left([1,2,3], 2) → 返回插入位置 1(查找元素 2 的索引)。
2. 迭代与组合(对应 std::for_eachstd::transform 等)
  • itertools 模块:提供高效的迭代器工具,对应 STL 中处理序列的算法。

    • itertools.chain:拼接多个可迭代对象,类似 std::join
    • itertools.map:对序列元素应用函数,类似 std::transform
    • itertools.filterfalse:过滤元素,类似 std::remove_if
    • itertools.permutations:生成排列组合,类似 std::next_permutation

    例:

    import itertools
    # 生成 [1,2] 和 [3,4] 的笛卡尔积(类似 std::cartesian_product)
    for p in itertools.product([1,2], [3,4]):print(p)  # (1,3), (1,4), (2,3), (2,4)
    
3. 函数式工具(对应 std::functionstd::bind 等)
  • functools 模块:提供函数式编程工具,类似 STL 的函数对象和绑定器。
    • functools.reduce:累积运算,类似 std::accumulate
      例:reduce(lambda x,y: x+y, [1,2,3]) → 6(求和)。
    • functools.partial:绑定函数参数,类似 std::bind

三、扩展数据结构(对应 STL 复杂容器)

Python 标准库的 collections 模块提供了更多高级数据结构,补充了内置结构的不足,类似 STL 中更专用的容器:

STL 容器/组件Python collections 对应结构功能说明
std::queuedeque(配合 popleft/append用双端队列实现队列(FIFO)功能。
std::stackdeque(配合 append/pop用双端队列实现栈(LIFO)功能。
std::priority_queueheapq 模块提供堆操作,实现优先级队列(最小堆)。
std::unordered_map 扩展defaultdict带默认值的字典,避免键不存在时的 KeyError(类似 STL 中自定义默认构造)。
std::map(有序)OrderedDict(Python 3.7 前)保持插入顺序的字典(Python 3.7+ 的普通 dict 已支持有序)。
自定义结构体namedtuple命名元组,可通过属性名访问元素,类似 STL 中带字段的 struct
计数容器Counter统计元素出现次数,类似 std::map<T, int> 的计数用法。

四、与 STL 的核心差异

虽然功能覆盖,但 Python 的“类 STL 组件”与 C++ STL 有本质区别,源于语言特性:

  1. 动态类型 vs 模板类型

    • STL 依赖模板,容器类型严格绑定(如 std::vector<int> 只能存 int);
    • Python 数据结构是动态类型(如 list 可同时存 int、string、对象),无需声明类型,灵活性更高但缺少编译期类型检查。
  2. 接口设计理念

    • STL 容器和算法分离(如 std::sort 可作用于任何容器);
    • Python 更倾向于“方法绑定到数据结构”(如 list.sort() 是列表的方法),同时通过 itertools 提供通用工具。
  3. 性能侧重

    • STL 注重极致性能(模板生成具体类型代码,无类型擦除开销);
    • Python 组件更注重开发效率(动态特性带来一定性能开销,但足够应对多数场景)。

总结

Python 没有像 C++ STL 那样的“统一模板库”,但通过:

  • 内置数据结构list/dict/set/tuple)覆盖基础容器需求;
  • collections 模块提供高级数据结构(deque/Counter 等);
  • itertools/bisect/functools 等模块提供算法和工具函数;

共同构成了一套功能类似 STL 的“标准库组件集”。这些组件虽然设计风格不同,但满足了 Python 中数据存储、处理和算法实现的核心需求,且更符合 Python“简洁、灵活”的设计哲学。

http://www.dtcms.com/a/447421.html

相关文章:

  • [创业之路-673]:创业过程个人认知与能力升级路径:与正确的人,做真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 网站制作 p雏鸟app网站推广
  • 大型游戏门户网站织梦模板芜湖网站建设
  • 网站建设淘宝jsp网站开发 心得
  • 网站 app建设开发合作协议公司换网站换域名 备案
  • 深圳建站模板公司网站对比分析
  • jsp网站开发 pdf微软雅黑做网站会涉及到侵权吗
  • 本地建站工具百度云服务器wordpress
  • 网站地图什么意思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经济可行性
  • 如何做网站导航栏的搜索引擎优化编程软件哪个好用
  • 长沙品牌网站建设重庆森林为什么不能看
  • 黄浦网站制作邯郸网站建设纵横
  • 网站建设指标中国建设企业银行app下载
  • 网站错位烟台网站设计公司
  • 哪些网站可以做团购高端创意网站建设
  • 企业网站html模板下载织梦数据库可以用到wordpress
  • 怎么知道网站的ftp兽装定制工作室
  • Python 代码执行方案学习总结
  • 佛山公司网站推广外包服务最新电大网站开发维护
  • 网站关键字统计浙江省建设诚信系统网站
  • 山东企业建站系统费用网站的网页
  • 做网站最简单wordpress为什么慢
  • 做设计的兼职网站有哪些手机装修设计软件
  • 安徽省建设工程安全 协会网站中企动力网站建设精品案例
  • 如何弄自己的公司网站关于网站建设申请报告
  • 无锡市新吴区建设环保局网站wordpress query_posts
  • 网站建设要备案吗wordpress国产主题
  • Robot Framework7.0 之Listener v3 深度实战
  • 宁波专业的网站建设摄影作品展示网站flash全站源码
  • 亿网行网站建设凤岗镇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