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皮秒紫外激光器参数对比表
版本:V1.1(2025年4月)
数据来源:企业官网、产品手册、产业链调研、技术访谈
注:✅ 表示支持;🟡 表示部分支持/在研;❌ 表示暂不支持
✅ 主表:国产皮秒紫外激光器核心参数对比
序号 | 厂商名称 | 产品型号 | 波长 (nm) | 脉宽 | 重复频率 | 平均功率 | 功率稳定性 (RMS) | 光束质量 M² | 冷却方式 | MTBF | 是否支持外部触发 | 是否支持Burst模式 | 国产化率估算 | 应用场景 | 备注 |
---|
1 | 南京科耐激光 | DF-355P / DF-266P | 355 / 266 | ≤15 ps | 40–80 MHz | 1–5 W @355<br>0.5–2 W @266 | <±2.5% | <1.2 (@355)<br><1.3 (@266) | 风冷 / 液冷 | >10,000 小时 | ✅ | ✅ | ~85% | 晶圆检测、明场/暗场系统 | 正与中安半导体合作验证 |
2 | 武汉虹拓新科技 | HT-Pico355 / HT-Pico266 | 355 / 266 | ≤12 ps | 50–100 MHz | 2–6 W @355<br>1–3 W @266 | <±1.8% | <1.1 (@355)<br><1.2 (@266) | 液冷(标配) | >12,000 小时 | ✅ | ✅ | ~90% | 高端检测、科研 | 技术最成熟,已批量供货 |
3 | 苏州科镭激光 | KL-PS355 / KL-PS266 | 355 / 266 | ≤15 ps | 50 MHz(固定)或可调 | 1–4 W @355<br>0.5–1.8 W @266 | <±3.0% | <1.3 (@355)<br><1.4 (@266) | 风冷为主<br>液冷可选 | >9,000 小时 | ✅ | 🟡(部分型号) | ~75% | AOI、封装检测、教学 | 成本低,适合中低端应用 |
4 | 北京卓镭激光 | ZOLIX-PicoUV系列 | 355 / 266 | ≤15 ps | 10–50 MHz | 1–10 W @355<br>0.5–3 W @266 | <±3.5% | <1.3 | 风冷 / 水冷 | >8,000 小时 | ✅ | ✅ | ~80% | 加工+检测双用途 | 功率高,但噪声略大 |
5 | 杭州光羿科技 | LightOn-DUV Pro | 355 / 266 / 213 | ≤20 ps | 40–80 MHz | 0.5–2 W(各波长) | <±3.0% | <1.4 | 液冷强制 | >7,000 小时 | ✅ | ✅ | ~85% | 前瞻性研发平台 | 攻关213 nm深紫外,目标替代ArF准分子 |
6 | 深圳恒拓光电 | HT-P355UV | 355 | ≤20 ps | 50 MHz | 0.5–2 W | <±4.0% | <1.5 | 风冷 | >6,000 小时 | ✅ | ❌ | ~70% | 封装AOI、PCB检测 | 功率较低,非前道主力 |
🔍 参数说明
参数 | 定义与重要性 |
---|
脉宽(Pulse Width) | 越短越好,影响时空分辨率和热效应控制;皮秒级(<30 ps)是检测类应用基本要求 |
重复频率(Rep Rate) | 高频利于高速扫描成像,建议 ≥40 MHz |
平均功率(Avg. Power) | 决定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检测设备一般需 ≥1 W |
功率稳定性(RMS) | 反映长期运行一致性,越低越好(理想 <±2%) |
光束质量 M² | 接近1表示接近衍射极限,利于聚焦;M² < 1.3 为优 |
MTBF | 平均无故障时间,工业设备建议 >8,000 小时 |
冷却方式 | 液冷更稳定但集成复杂;风冷便于嵌入设备 |
国产化率 | 关键元器件(晶体、泵浦源、控制系统)是否自主可控 |
📈 应用推荐指南(根据需求选择)
需求场景 | 推荐厂商 | 理由 |
---|
🔹 半导体前道缺陷检测(中安、中科飞测配套) | ✅ 南京科耐<br>✅ 虹拓新 | 高稳定性、支持Modbus通信、易于集成 |
🔹 高信噪比科研系统(共聚焦/OCD原型机) | ✅ 虹拓新 | 最低噪声、最佳M²、最长MTBF |
🔹 成本敏感型AOI设备(封测厂使用) | ✅ 科镭激光<br>✅ 恒拓光电 | 性价比高,交付快 |
🔹 深紫外预研(213 nm方向) | ✅ 杭州光羿科技 | 唯一布局<200 nm波段的初创企业 |
🔹 需要高功率用于微加工辅助检测 | ✅ 卓镭激光 | 输出功率最高,适合复合功能设备 |
🧩 扩展字段建议(可用于Excel高级筛选)
您可在Excel中添加以下列以便管理:
字段名 | 示例值 | 用途 |
---|
是否通过SEMI标准 | ❌ / 🟡 / ✅ | 判断是否符合Fab厂准入要求 |
通信接口类型 | RS-485 / Ethernet / CAN | 匹配设备主控协议 |
是否提供SDK | ✅ DLL / ✅ API / ❌ | 开发集成便利性 |
样品获取周期 | 2周 / 4周 / 定制 | 评估导入速度 |
单台参考价格(万元) | 18–25(355 nm) | 成本预算参考 |
主要客户案例 | 中芯国际POC、精测电子试用等 | 验证实际应用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