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集整理
一、千米级分辨率
1. 1980—2022年中国14种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空间分布栅格数据
清华大学俞乐教授团队制作的10km分辨率,14种农作物收获面积,包括:bean(豌豆)、cass(木薯)、cott(棉花)、grou(花生)、maiz(玉米)、ofib(油麻)、rape(油菜)、rice(水稻)、soyb(大豆)、sugb(甘蔗)、sugc(甜菜)、roba(烟草)、vega(蔬菜)、whea(小麦),单位为公顷(ha)。
数据格式:TIF,中国、美国、非洲的分着,1980-2022每年一个tif,每个tif包含14个波段,每个波段是一种农作物;数据坐标:WGS_1984;数据时间范围:中国1980—2022、非洲1961—2022、美国2008—2022;数据单位:公顷(ha);空间分辨率:10KM;空间范围:中国、非洲、美国
以2022中国的玉米为例(局部):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5-05572-x
数据下载: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26028769
数据引用格式:Crop Statistic to Annual Map: Tracking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crop-specific areas through machine learning and statistics disaggregating 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26028769
2. 2000-2019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1km种植分布数据集
北师大张朝团队制作的数据集ChinaCropArea1km,中国范围,tif格式,时间跨度: 2000 ~ 2019 年; 时间分辨率:每年;空间分辨率:1 公里;数据类型: Unsigned integer (值为 1 代表是该作物的种植像元); 投影信息:Asia North Albers Equal Area Conic
数据引用:骆玉川;张朝. 2000-2019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1km种植分布数据集[DS/OL].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2022. https://doi.org/10.12199/nesdc.ecodb.rs.2022.016. https://cstr.cn/15732.11.nesdc.ecodb.rs.2022.016.
文章引用:Yuchuan Luo, Zhao Zhang, Ziyue Li, et al. Identify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annual harvesting areas for three staple crops in China by integrating multi-data sources. Environ. Res. Lett. 15, 074003 (2020). 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b80f0
文章里面只有2000-2015,这个数据中心提供到2019,每年每种作物一个数据文件。2016-2019里面没有0值,只有1值,方便多年叠加看变化,2000-2015有0值。
数据示例(局部):(左图:2000-2015有0值示意图,右图:2016-2019无0值示意图)
ChinaCropArea1kmV2第二代产品
数据引用:梅晴航;张朝;骆玉川等. 中国2009~2015年1km空间分辨率的三大作物种植面积第二代产品(ChinaCropArea1kmV2)[DS/OL].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2023. https://doi.org/10.57760/sciencedb.j00001.00720. https://cstr.cn/31253.11.sciencedb.j00001.00720.
数据集包括中国2009-2015年稻谷、玉米、小麦种植面积的21个tif数据文件,每年每种作物一个数据文件。稻谷文件中值为2、4的像元分别代表一季稻种植格点和早晚稻种植格点;玉米文件中值为3、6的像元分别代表夏玉米和春玉米种植格点;小麦文件中值为5、7的像元分别代表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格点。空间分辨率为1km,投影方式为“Asia North Albers Equal Area Conic”投影坐标系。
数据示例(局部):
两代数据相差很多,几乎无法对比;
两代数据都会出现既是小麦又是玉米的格点,不同作物整合到一张图会有问题(水稻似乎不与小麦和玉米重合)。
3. 1990 年至2020年中国各类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图(1km分辨率)
北师大程昌秀团队制作
数据分农作物存放,共16种农作物,间隔为5年,覆盖中国大陆等主要区域的矩形,每个像元值表示的是面积,单位是hectare公顷。县级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数据集与统计数据高度一致,特别是初级粮食和油料。该数据集完全支持中国作物模式时空变化的识别,并可作为地球化学和农业模型的关键输入。
16种农作物分别是: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油菜籽、花生、土豆、茶叶、棉花、甘蔗、烟草、小米、向日葵、高粱、芝麻、甜菜。
分灌溉系统Irrigated system(I)、雨养高投入系统Rainfed High-input system(H)、雨养低投入系统Rainfed Low-input system(L)以及所有系统的总量(A = I + H + L)。
以2020灌溉系统的玉米为例(局部):
该数据优势是长时间序列,从1990年开始。缺点是准确性较低,同一像元会出现有多种农作物的情况,不同农作物难以合成全国一张图。
数据下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