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辅助工具的原创音乐创作实践研究——以Tunee首届音乐挑战赛作品《断掉的铜线》为例[特殊字符]
基于AI辅助工具的原创音乐创作实践研究——以Tunee首届音乐挑战赛作品《断掉的铜线》为例🧣
作者: 围巾哥萧尘 投稿日期: 2025年9月29日
「原创作品」音乐系列「断掉的铜线」| Tunee首届音乐挑战赛,以梦为题,以音乐造梦! 围巾哥萧尘 @Tunee_AI #Tunee以音乐造梦 #TuneeAI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以梦为题,以音乐造梦”的Tunee首届音乐挑战赛中,原创音乐作品《断掉的铜线》的创作实践过程。该作品基于作者的个人回忆——关于一段逝去的爱情、一枚铜线珍珠戒指以及校园生活。创作方法论结合了作者的初始构思(三段歌词)与人工智能工具(kimi&Tunee AI)的辅助,用于歌词的扩展、结构化处理**(B段和C段的填充,以及前奏、间奏、桥段的增加)和优化。研究展示了作者通过六组(六次迭代)操作来精炼作品的过程,包括解决AI在实际音频输出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误读标记和时长不足),并最终选择了男声演唱版本,以更好地表达情感。该实践强调了在音乐创作中,表达自我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 原创音乐;断掉的铜线;Tunee AI;AI辅助创作;歌词结构化;爱情的断裂
1. 引言
音乐创作作为一种情感表达与艺术实践,正日益受到新兴技术的影响。本文所讨论的原创音乐作品《断掉的铜线》,是在特定背景下诞生的:即2025年9月29日参与Tunee首届音乐挑战赛的成果。本次挑战赛的主题聚焦于“以梦为题,以音乐造梦”。
《断掉的铜线》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在半睡半醒状态下的回忆,特别是关于赠送给前女友的铜线珍珠戒指。这首歌的创作是对过去感情(从确定关系到争吵、离开、再到后来释怀)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作品内容本质上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主题围绕爱情的断裂和释怀。作者通过该作品试图探讨校园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提出“校园的花前月下,终究不过现实柴米油盐”的无奈结论。
2. 创作方法与AI辅助流程
《断掉的铜线》的创作采用了人机协作的方法,主要流程如下:
2.1 初始创作与结构构建
作者首先完成了歌词的三段。随后,使用Kimi完成歌词的填充,补充了B段和C段。在编写C段的过程中,作者自己补全结尾段落来完成歌词的最终确定。
作者利用kimi工具进行了歌词的结构化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 结构标记:要求kimi工具对歌词进行前对应用结的结构标记。
- 结构优化:要求kimi工具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根据结构的副部分,增加前奏、建奏和桥段,从而完成歌词的优化。
- 最终命名:作品名称“断掉的铜线”由作者给出。
2.2 迭代与优化实践
在实际的音频输出过程中,作者对作品进行了多组迭代操作,共完成了六组(Six Groups)创作和修正。
- 第一组问题:作者将自己演唱的歌曲和歌词输入系统,要求tunee分析并输出完整歌曲。然而,tunee在演唱时将歌词中的标记点(如结构标记)也唱了进去,导致效果不佳。
- 第二组修正:作者对歌词进行了多处处理(按特定方式排版处理),以确保tunee在完成歌词演唱时,不会出现“读一些不要的内容”,从而提高效果。
- 声音形态选择:在第一组和第二组输出中,tunee倾向于使用女生演唱。由于作品是男生的个人音乐,作者认为男生演唱的表达会更好,因此在第三组操作中要求tunee以男生形态完成演唱。
- 时长问题:第三组和后续的某一组虽然尝试了不同的演唱版本(如男生演唱),但出现了“时长不够”的问题,即没有唱完。
- 最终版本输出:最终的迭代,包括罗列的标记者词、单独的男生版本、以及单独使用男女生合唱的版本。作者最终在六组版本中选定了满意的一版。
3. 作品主题与情感表达
《断掉的铜线》的歌词结构清晰地围绕三大主题展开,这三大主题也构成了作者进行原始演唱时的结构基础:
- 爱情的断裂:核心线索是“断掉的铜线,犹如我们断掉的爱情线”。
- 时间的流逝:歌词提及“弹指一回间已经过去那十年”,描述了时间的跨度。
- 现实与回忆:作品对比了“校园的花前月下” 与“现实的柴米油盐”,认为争吵和分开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实问题。歌词也表达了对“如果还有来世,让我们再续前缘”的期盼。
作者强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核心在于表达自己。音乐创作并不要求必须懂得复杂的乐理或结构,简单地写词并唱出自己的旋律即可;虽然若想做得更好,需要更多专业的处理,但是当下大胆的表达自己即可。
4. 结论
《断掉的铜线》的创作实践展示了在数字时代,原创音乐可以通过结合个人深刻的回忆(爱情、校园、现实冲突)和tunee工具的高效辅助来实现快速且富有情感的构建。虽然tunee在结构处理和生成演唱时可能出现技术瑕疵(如演唱结构标记、时长不足),但通过作者的多次迭代和修正,最终成功地将个人情感和主题思想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出来。作者鼓励其他创作者参与挑战赛,展示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