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
一、通信基础
1、基本概念
1、物理层接口特性
1.机械特性
核心问题:接口长什么样,怎么连接
具体规定:连接器的形状、尺寸,引脚的数量、排列方式
2.电气特性
核心问题:用多大的电压表示1和0
具体规定:线路的电压范围、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
3.功能特性
核心问题:每根引脚是干什么用的
具体规定:定义接口连线的每根引脚的功能和含义
4.规程特性
核心问题:数据传输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具体规定:定义事件发生的时序
2、典型的数据通信模型
3、三种通信方式
1.单工通信:单向通信
2.半双工通信:同时单向通信
3.全双工通信:同时双向通信
4、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将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数通过1条信道依次发送【慢,便宜,适合远距离】
并行传输:将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数通过8条信道同时发送【快,贵,适合近距离】
同步传输:传输时,先送出同步字符,再送出以区块为单位整批的数据
异步传输:分组传输,随时发送,不知何时到达,传输时加一个字符起始位一个终止位
5、码元
用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
码元的离散状态有M个时,称为M进制码元
6、数字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码元传输速率:每秒传输多少码元,单位是波特(B)
信息传输速率:每秒传输多少比特,单位是比特每秒
7、失真相关概念
1.信道带宽:信道能通过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单位Hz
2.码间串扰: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码元间的清晰界限
3.信噪比:信号平均功率/噪声平均功率,信噪比(dB)=10log10(S/N)
8、编码与调制相关概念
1.数字数据:二进制信息;模拟数据: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连续变化的信息
2.编码:变为数字信号;调制:变为模拟信号
2、奈氏准则与香农定理⭐
奈氏准则:理想低通即无噪,带宽受限条件下,码元传输速率上限为2W波特,W是信道带宽
香农定理:有噪,带宽受限条件下,信息传输速率上限为Wlog2(1+S/N)比特每秒
3、编码与调制⭐
数字数据-{数字发送器}->数字信号【编码】
数字数据-{调制器}->模拟信号【调制】
模拟数据-{PCM编码器}->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数据-{放大器调制器}->模拟信号【调制】
1.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①非归零编码:高1低0,易实现,无检错,无法判断码元的开始和结束,收发双方难以同步
②曼彻斯特编码:码元分成两等份,前一份低电平后一个份高电平表示1,0则相反
③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同1异0,前半个码元电平与上一个码元后半电平相同为1,为0则相反
2.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3.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脉码调制(PCM)的三个步骤
①抽样:周期性扫描模拟信号,连续信号离散化,采样频率≥2*信号最高频率
②量化:把抽取的电平幅值转化为对应的数字值,取整数
③编码:把量化结果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4.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4、数据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
原理:传输期间,源结点与目的结点间有一条由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
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特点:独占端到端的线路,适用于远程传输或实时大量数据传输
2)报文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报文: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长短不一
原理:存储转发
3)分组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分组:把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加上控制信息(源和目的地址、编号)
原理:存储转发,限制传输的数据的长度
①数据报方式
无连接服务(不事先为分组确定路径,分组独立选择路径)
②虚电路方式
连接服务(事先为分组确定路径,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二、传输介质和设备
1、传输介质
1.导向性传输介质(电磁波沿固体媒介传播)
1-1.双绞线: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
1-2.同轴电缆: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屏蔽层和塑料外层构成
1-3.光纤: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进行通信
2.非导向性传输介质(电磁波沿自由空间传播)
2-1.无线电波:信号向所有方向传播,穿透性强,距离远,用于通信领域
2-2.微波:信号固定方向传播,频率高、频段宽,用于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
2-3.红外线、激光:信号固定方向传播,转换信号为各自的信号格式,再在空间中传播
2、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再生数字信号
2.集线器(多口中继器):再生、放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