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技术:03 有关实时采集
Seatunnel:
SeaTunnel(原名Waterdrop)是一个高性能、分布式、极具扩展性的数据集成平台,专注于大规模数据的离线同步和实时处理。它旨在简化数据集成、数据迁移和数据计算的流程,支持海量数据的超高性能同步和实时处理。
SeaTunnel的核心设计遵循插件化架构,其工作流程抽象为三个核心概念:
Source(源): 负责从各种数据源读取数据,支持丰富的源端插件,如MySQL、Kafka、HDFS、MongoDB等。
Transform(转换): 对从Source获取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如字段映射、数据过滤、数据脱敏、类型转换等。Transform插件允许用户以SQL或配置的方式实现复杂的数据清洗和转换逻辑。
Sink(目标): 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写入到目标数据源,同样支持众多目标插件,如ClickHouse、Doris、Elasticsearch、Hive等。
这种“Source -> Transform -> Sink”的管道式架构,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文件就能组装出一个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
主要技术特点与优势:
高性能与可扩展性: 基于Spark或Flink作为底层计算引擎,SeaTunnel天然具备分布式处理能力,可以轻松应对海量数据。其自主优化的序列化机制和源代码进一步提升了同步性能。
强大的生态连接性: 拥有极其丰富的插件生态,支持数百种数据源和目标的读写,是解决异构数据源集成难题的利器。
易用性与灵活性: 提供简单易懂的配置文件(支持SQL和配置文件两种方式),降低了开发运维门槛。同时,其强大的转换能力满足了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
SeaTunnel作为新一代数据集成工具,以其高性能、丰富的连接性和灵活易用的特点,在现代数据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适用于构建数据仓库、数据湖、实时数仓以及进行数据迁移和BI报表数据准备等场景。
Flink
Apache Flink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高性能的流处理框架。其核心设计理念是“流处理为先”,即将有界数据流(批处理)视为无界数据流(流处理)的一种特例,从而用同一套引擎统一处理批数据和流数据。
Flink的应用架构围绕有状态的流处理这一核心思想构建。其关键技术组件包括:
流处理引擎:Flink将数据作为无限的数据流看待,数据一旦产生就立即进入管道进行处理,实现了极低的处理延迟(毫秒级)。
状态管理:这是Flink区别于早期流处理框架的关键。Flink能够高效、可靠地在内部维护应用程序的状态(如窗口聚合的中间结果、机器学习模型参数),并支持精确一次(Exactly-Once)的状态一致性保证,即使在故障发生时也能确保数据不丢不重。
时间语义:Fink提供了强大的时间模型,包括事件时间(Event Time)、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和摄入时间(Ingestion Time)。其中对事件时间的支持,能够有效处理乱序事件,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容错机制:通过分布式快照(Checkpoint)技术,Flink会定期、异步地对整个应用的状态生成一致性快照。当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最近的快照恢复,实现故障无缝转移。
主要技术特点与优势
低延迟高吞吐:兼具流处理的低延迟和批处理的高吞吐能力。
精确一次的状态一致性:提供强大的状态一致性和容错保证。
灵活的窗口操作:支持基于时间、计数或会话的多种复杂窗口计算。
统一的批流API:通过一套API实现流处理和批处理,简化了编程模型。
Apache Flink凭借其先进的有状态流处理架构、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容错能力,已成为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实时数据处理平台(如实时风控、实时推荐、实时数仓)的首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