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监测仪的功能用途
稻瘟病监测仪是一种集气象监测与智能孢子捕捉显微成像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监测设备,其核心功能与用途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核心功能
- 气象监测与数据采集
- 配备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等多类型传感器,实时采集稻田环境参数,为病害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将环境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表,便于用户直观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 稻瘟病孢子捕捉与显微成像
- 内置高精度孢子捕捉装置,可24小时无间断自动吸附空气中稻瘟病病菌孢子至载玻带。
- 搭载1200万像素千倍放大显微成像系统,自动对捕捉的孢子进行高清拍摄,图像清晰度达人工识别标准,为病害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全智能自动显微成像技术可调整相机拍摄角度,实现载玻带全方位、无死角成像,避免漏拍或误拍。
- 病害预测与模型分析
- 系统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构建稻瘟病预测模型,结合气象参数与孢子存量,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害的发生、流行及危害程度。
- 提供定时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功能,生成病害发展趋势报告,辅助用户制定长期防控策略。
- 自动化运行与远程管理
- 支持载玻带自动转动、孢子自动采集、显微成像自动拍照、图片数据自动上传等全流程自动化操作,降低人工干预需求。
- 内置北斗/GPS定位功能,实时上传设备位置与运行状态至云平台,用户可通过PC端或移动APP远程监控设备、调整参数、控制动作。
- 支持4G/5G网络传输,确保数据实时性与稳定性,可选配流量报警功能,避免因流量超标产生额外费用。
二、主要用途
- 提高防治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 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预测,帮助农民提前掌握稻瘟病发生动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病害大规模扩散。
- 例如,在病害初期阶段,系统可触发报警信息,指导农民针对性施药,减少盲目用药导致的成本浪费与环境污染。
- 推动精准施药,降低环境影响
- 根据孢子存量与环境参数,系统可生成施药建议方案,指导农民在最佳时间、最佳区域使用最低剂量农药,实现“精准打击”。
- 例如,在孢子浓度较低但环境条件适宜病害爆发时,系统可建议提前预防性施药,降低后期治理难度。
- 助力农业科研,提升研究水平
- 设备长期积累的气象数据与孢子发生状况可形成动态对比数据库,为科研人员分析稻瘟病发生规律、气象因素与病害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孢子存量与温湿度变化,可揭示气候变暖对稻瘟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 促进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
- 作为农业物联网的重要节点,稻瘟病监测仪可与其他设备(如虫情测报灯、土壤墒情仪)联动,构建稻田综合监测网络。
- 例如,在规模化种植基地中,系统可与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设备协同作业,实现“监测-预警-治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