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sh情感分析项目01
1.初步技术栈熟悉:
花少量时间了解Vue3、Flask和SQLite的基础概念,无需深入细节,能听懂开发同学的讨论即可。
核心概念一句话总结
Vue 3: 一个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特别是单页面应用)的前端 JavaScript 框架。它负责所有在浏览器里能看到和交互的东西。
Flask: 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轻量级 Web 后端框架。它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并响应前端的请求。
SQLite: 一个非常轻量、无需单独服务器进程的数据库引擎。它就是一个文件(如
.db
),负责存储和管理应用的持久化数据。
它们三者的关系可以类比为一个餐厅:
SQLite 是后厨的冰箱和仓库,负责存储所有食材(数据)。
Flask 是厨师和后厨团队,接收订单(请求),从仓库取食材(读写数据库),进行烹饪(处理业务逻辑),然后把做好的菜(数据)端出去。
Vue 3 是前厅、菜单和服务员,负责展示菜品(渲染界面)、接收顾客的点单(用户交互),并把点单发送给后厨(请求后端API),最后把菜端给顾客(更新界面)。
组件: Vue应用的基本构建块。就像一个乐高积木,一个组件包含一块区域的HTML、CSS和JavaScript逻辑。例如:一个按钮、一个导航栏、一个用户卡片都可以是组件。
组合式 API: Vue 3 的主要新特性。开发者会用
setup()
函数或者<script setup>
语法。听到这个,就知道他们在用Vue 3的新写法组织代码逻辑,而不是Vue 2的“选项式API”。响应式: Vue的核心魔法。当数据改变时,界面会自动更新。常用函数
ref
(用于基本类型数据,如字符串、数字) 和reactive
(用于对象、数组)。
组件: Vue应用的基本构建块。就像一个乐高积木,一个组件包含一块区域的HTML、CSS和JavaScript逻辑。例如:一个按钮、一个导航栏、一个用户卡片都可以是组件。
组合式 API: Vue 3 的主要新特性。开发者会用
setup()
函数或者<script setup>
语法。听到这个,就知道他们在用Vue 3的新写法组织代码逻辑,而不是Vue 2的“选项式API”。响应式: Vue的核心魔法。当数据改变时,界面会自动更新。常用函数
ref
(用于基本类型数据,如字符串、数字) 和reactive
(用于对象、数组)。
1. Vue 3 (前端框架)
核心目标: 构建动态、响应式的网页界面。
你需要听懂的关键词和概念:
组件: Vue应用的基本构建块。就像一个乐高积木,一个组件包含一块区域的HTML、CSS和JavaScript逻辑。例如:一个按钮、一个导航栏、一个用户卡片都可以是组件。
组合式 API: Vue 3 的主要新特性。开发者会用
setup()
函数或者<script setup>
语法。听到这个,就知道他们在用Vue 3的新写法组织代码逻辑,而不是Vue 2的“选项式API”。响应式: Vue的核心魔法。当数据改变时,界面会自动更新。常用函数
ref
(用于基本类型数据,如字符串、数字) 和reactive
(用于对象、数组)。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这个数据没响应了,你是不是忘了用
ref
包一下?”
状态管理:
Pinia: 现在是Vue官方推荐的状态管理库。用于管理多个组件需要共享的全局数据(比如用户登录信息、购物车)。
Vuex: 是旧版的官方状态管理库,现在逐渐被Pinia取代。
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用户的权限信息我们放在Pinia里吧,好几个页面都要用。”
Vue Router: 官方路由管理器。负责根据不同的网址(URL)显示不同的组件,从而实现单页面应用(SPA)的页面切换效果。
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这个页面的路由配置好了吗?需要加一个动态路由参数
:id
。”
生命周期钩子: 如
onMounted
,onUpdated
。这些是函数,允许开发者在组件生命周期的特定时刻(如创建完成、插入页面、更新后、销毁前)运行自己的代码。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在
onMounted
里调接口获取数据。”
2. Flask (后端框架)
核心目标: 创建Web API,处理HTTP请求,操作数据库,返回数据(通常是JSON)给前端。
你需要听懂的关键词和概念:
路由: 将一个URL地址绑定到一个Python函数上。当用户访问这个URL时,就执行对应的函数。
示例:
@app.route(‘/api/users’)
装饰器表示,访问/api/users
这个地址,就会调用它下面的函数。
视图函数: 被路由装饰的函数。它处理请求,并返回一个响应(Response)。
请求对象: 比如
request.json
用来获取前端通过POST请求发送过来的JSON数据。返回JSON: 使用
jsonify()
函数将Python字典转换成JSON格式返回给前端。这是前后端分离架构下最常用的数据交换格式。RESTful API: 一种设计API的架构风格。主要概念是:
将网络上的所有东西都视为“资源”。
使用HTTP方法(GET-获取, POST-创建, PUT-更新, DELETE-删除)来操作资源。
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我们为用户资源设计一套RESTful接口,
GET /users
用来获取用户列表,POST /users
用来创建新用户。”
ORM: 对象关系映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让开发者用操作Python对象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而不用直接写复杂的SQL语句。Flask常用的ORM是 SQLAlchemy 或更轻量的 Flask-SQLAlchemy。
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我们先定义好User模型(Model),然后用ORM直接
user.save()
就保存到数据库了,不用手写INSERT
语句。”
3. SQLite (数据库)
核心目标: 以文件形式,可靠地存储和管理结构化数据。
你需要听懂的关键词和概念:
数据库文件: 就是一个以
.db
或.sqlite
结尾的文件。整个数据库都在这里面,方便备份和迁移。表: 数据库里真正存放数据的地方,类似于Excel工作表。每张表都有一个结构(schema),定义了有哪些列(字段)。
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用来与数据库通信的标准语言。虽然ORM帮我们避免了直接写大部分SQL,但开发同学还是会讨论底层SQL概念。
CRUD: 增删改查四种基本操作的缩写(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这基本上就是所有业务操作的本质。
轻量/嵌入式: SQLite的最大优点。它不需要像MySQL、PostgreSQL那样安装和运行一个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进程,非常适合开发、测试和小型应用。
讨论可能听起来像: “开发阶段先用SQLite,速度快又方便,上线如果压力大再换MySQL。”
2.接口文档怎么写,api文档
3.项目开发流程
1.需求分析
环节 | 现状 | 现状反思 | 问题 | 解决方案 |
01 | 任务1 任务3 | 好处 坏处 | ||
02 | ||||
场景 | 需求 | 任务 | 问题 | 解决方案 |
为什么· | ||||
2.功能设计
模块 | 功能 | 目的 | 优先级 | 难度 | 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