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大白话理解
好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是理解MCP的关键!咱们再用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把Server和Client的关系彻底说透。
大白话解释:餐厅比喻
想象一家非常高级的“AI餐厅”:
-
你 (User):顾客,来点餐的。
-
ChatGPT / RagFlow (MCP Client):为你服务的“天才厨师”。
- 他知识渊博,精通各种菜系的理论(训练数据)。
- 但他没有手,不能直接碰厨具,也不能离开厨房去市场买菜。
-
MCP Server (工具):厨师的一整个“后厨团队”。
- 这个团队里有:切菜工、烧烤师、面点师傅、采购员(负责去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
- 每个成员都只精通自己那一项技能,并且随时待命。
-
MCP协议 (Model Context Protocol):厨房里的“标准操作流程”和“通信暗号”。
- 它规定了厨师要怎么下指令(比如喊“切丁!”),后厨团队要怎么回应(比如回答“切好了!”),以及食材和成品要怎么传递。
它们的关系和工作流程
现在,你来点了一道菜:“给我来一份今天最新鲜的蓝鳍金枪鱼刺身。”
-
接收指令:
- 厨师 (Client) 听到了你的需求。他脑子里知道蓝鳍金枪鱼是什么,也知道刺身该怎么做的理论。
-
分析需求,呼叫外援:
- 厨师想:“做刺身需要最新鲜的鱼,但我这里没有,我的知识是昨天的。我需要我的采购员 (MCP Server) 去市场买今天最新的鱼。”
- 于是,他按照标准流程(MCP协议)对着后厨喊:“采购员!调用你的
get_fresh_fish
功能,参数是蓝鳍金枪鱼
和今天
!”
-
执行任务:
- 采购员 (MCP Server) 听到指令,立刻行动。他开车去海鲜市场,根据厨师的要求,精挑细选了一条最好的鱼。这个过程厨师完全不用管,他信任采购员的专业能力。
-
返回结果:
- 采购员把鱼带回厨房,放在传递台上,说:“厨师,这是你要的最新鲜的蓝鳍金枪鱼,产地是XXX,捕捞时间是今天早上X点。”
- 他只提供鱼和信息,不会告诉厨师自己的银行卡密码(敏感信息)。
-
加工并交付:
- 厨师 (Client) 拿到了鱼,现在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天才”了:他理论上懂刀工,于是又呼叫切菜工 (另一个MCP Server):“切菜工!调用你的
cut_to_sashimi
功能,把这条鱼处理好!” - 切菜工处理好后,厨师将精美的刺身拼盘好,最终端给你。
- 厨师 (Client) 拿到了鱼,现在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天才”了:他理论上懂刀工,于是又呼叫切菜工 (另一个MCP Server):“切菜工!调用你的
总结核心关系
角色 | MCP Client (客户/主控方) | MCP Server (服务器/工具方) |
---|---|---|
大白话 | “下命令的大脑” (天才厨师) | “干活的双手” (后厨团队) |
它是谁 | AI模型本身,如ChatGPT, RagFlow的AI引擎 | 一个个独立的外部工具程序,如数据库查询工具、天气API |
它负责 | 理解用户意图、思考逻辑、决定什么时候、调用哪个工具 | 执行具体的、特定的任务,并返回原始结果 |
关系 | 主导者和调度者。Client是主动去调用Server的。 | 被调用者和执行者。Server是被动等待指令的。 |
关键 | Client不知道Server具体如何完成任务,它只关心输入和输出。 | Server不知道Client为什么要这个任务,它只负责接收指令和执行。 |
所以,MCP就是一种让【大脑】(Client) 和【手】(Server) 安全、高效、标准化地协同工作的规则。
回到RagFlow的配置
在RagFlow里:
- RagFlow本身(或者说它的AI核心)就是那个“厨师”(MCP Client)。它天生就懂MCP协议,知道怎么“喊话”。
- 你需要配置的,是告诉这位“厨师”:
- 后厨有哪些团队成员?(有哪些可用的MCP Servers)
- 每个团队成员在哪待命?(每个Server的网络地址是什么)
- 他们各自叫什么名字,擅长做什么?(每个Server提供了哪些可调用的功能)
你配置的不是MCP本身,而是为RagFlow这个“Client”注册可用的“Server工具”。配置好后,RagFlow就能在需要时智能地调用它们了。
希望这个比喻能让你彻底明白!
下面给你一份“能直接复制粘贴跑”的 MCP 协议最小完整示例。
每一条都按 JSON-RPC 2.0 走,左边是 Client 发出的“原始字节流”,右边用大白话注释每个字段干嘛。看完你就彻底明白“标准化”到底标准化了啥。
- 会话开始——initialize 请求(Client → Server)
{"jsonrpc": "2.0", // 固定写法,声明走的是 JSON-RPC 2.0"id": 1, // 这条请求的编号,Server 回包必须带上,Client 才能对上号"method": "initialize",// 要干的第一件事:握手"params": {"protocolVersion": "2025-03-26", // MCP 协议自己的版本号,日期格式"capabilities": { // Client 端自己支持哪些能力"tools": { "listChanged": true }, // 我可以随时刷新工具列表"resources": { "subscribe": true } // 我可以订阅资源变更},"clientInfo": {"name": "claude-desktop", // 我是谁"version": "0.37.1" // 我的版本}}
}
- Server 回包——initialize 结果(Server → Client)
{"jsonrpc": "2.0","id": 1, // 把 Client 的编号原样带回来"result": { // result 字段出现,代表“成功”"protocolVersion": "2025-03-26","capabilities": { // Server 支持的能力"tools": { "listChanged": true },"resources": { "subscribe": true },"prompts": { "listChanged": true }},"serverInfo": {"name": "ragflow-mcp", // Server 自报家门"version": "0.17.0"}}
}
(没有 error
字段,表示握手成功)
- 正式干活——Client 拉工具列表
{"jsonrpc": "2.0","id": 2,"method": "tools/list","params": {} // 空对象即可,代表“列出你全部工具”
}
- Server 返回——可用工具清单
{"jsonrpc": "2.0","id": 2,"result": {"tools": [{"name": "search_kb", // 工具英文名,后面模型用它调用"description": "在RAGFlow知识库里搜文档", // 给模型看的说明书"inputSchema": { // 参数格式,用 JSON Schema 描述"type": "object","properties": {"query": { "type": "string" },"top_k": { "type": "number", "default": 3 }},"required": ["query"]}}]}
}
- 模型决定调用工具——Client 代发工具调用(Client → Server)
{"jsonrpc": "2.0","id": 3,"method": "tools/call","params": {"name": "search_kb", // 要用哪个工具"arguments": { // 具体实参"query": "道路阻断准确率","top_k": 5}}
}
- Server 执行完回结果
{"jsonrpc": "2.0","id": 3,"result": {"content": [{"type": "text","text": "根据RAGFlow知识库,道路阻断预警准确率需≥90%……"}]}
}
(如果出错了,就返回 error
字段而不是 result
)
- 单向心跳——ping(Notification,无 id)
{"jsonrpc": "2.0", "method": "ping"}
对方回同样格式的 pong
即可,不需要带 id
,因为通知不要求回复。
- 错误示例——找不到方法
{"jsonrpc": "2.0","id": 4,"error": {"code": -32601, // 标准 JSON-RPC 错误码:Method not found"message": "Method 'foo/bar' not found"}
}
- 字段速查表(记住就能读懂任何 MCP 包)
字段名 | 出现位置 | 作用 | 例子 |
---|---|---|---|
jsonrpc | 每条消息 | 协议版本,固定 2.0 | “2.0” |
id | Request/Response | 请求-回包对账 | 1,2,3… 或字符串 |
method | Request/Notification | 要干什么 | “initialize” |
params | Request/Notification | 干这件事的参数 | {“query”:“xx”} |
result | Response | 成功返回的数据 | {“tools”:[…]} |
error | Response | 失败返回的数据 | {“code”:-32601,“message”:“…”} |
一句话总结
MCP 就是“JSON-RPC 2.0 + 固定几个 method 名字 + 固定几个 capability 字段”——
握手→列工具→调工具→回结果,四种消息来回倒腾;
上面 9 行模板就是它的全部“标准化”家底,记住就能看懂任何 MCP 日志。
好的,我们来把MCP协议中JSON参数的每个字段“扒开揉碎”,用最直白的方式解释清楚。这就像拆解一个快递包裹,看看每层包装上写的都是什么信息。
我们以最核心的 tools/call
(调用工具) 请求为例:
{"jsonrpc": "2.0","id": 3,"method": "tools/call","params": {"name": "evaluate_expression","arguments": {"expression": "(5 + 3) * 2"}}
}
字段逐行详解
1. "jsonrpc": "2.0"
- 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商标”或“协议版本号”。
- 大白话:“我这个包裹,用的是 JSON-RPC 2.0 规格的箱子来装的。” JSON-RPC是一个很古老的、用于远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的轻量级协议。MCP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所以所有通信都遵循这个规格。你基本永远看到它的值都是
"2.0"
。
2. "id": 3
- 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唯一标识符,或者叫“订单号”。
- 大白话:Client发出去100个请求,Server会回复100个响应。Client怎么知道哪个响应对应哪个请求呢?就靠这个
id
。比如Client发了一个id
为3
的请求,Server处理完后,必须在回复里也写上"id": 3
。这样Client就能“对号入座”,知道“哦,这是我刚才问的那个计算问题的答案回来了”。这个数字通常由Client自动生成和管理,每次请求都会不同(递增或随机)。
3. "method": "tools/call"
- 什么意思:这是指令类型,告诉Server“你要执行什么操作”。
- 大白话:就像你打电话给客服,第一句得说“我要查询话费”或者“我要办理业务”。这里的
"tools/call"
就是Client对Server说:“我这次的指令是——调用一个工具”。MCP协议还有其他method
,比如:"initialize"
:打招呼、初始化。"tools/list"
:列出所有可用的工具。"notifications/logMessage"
:发送一条日志消息(不是请求,是通知)。
4. "params": { ... }
- 什么意思:这是指令的具体参数,是
method
的“宾语”或“补充说明”。 - 大白话:光说“调用工具”还不够,你得告诉客服“查哪个手机号的话费”。
params
对象里就包含了调用"tools/call"
这个指令所需要的所有具体信息。
params
对象内部的字段
4.1 "name": "evaluate_expression"
- 什么意思:要调用的具体工具的名称。
- 大白话:Server可能提供了很多工具,比如“计算器”、“天气预报”、“数据库查询”。这里明确指定:“我这次要调用的是你那个名叫
evaluate_expression
(计算表达式)的工具”。
4.2 "arguments": { ... }
- 什么意思:调用这个工具时需要给它的输入参数。
- 大白话:你要用计算器,总得告诉它算什么吧?
arguments
对象就是用来装这些输入信息的。它的内容完全取决于你调用的那个工具需要什么。
4.2.1 "expression": "(5 + 3) * 2"
- 什么意思:这是
arguments
对象里的一个键值对(key-value pair)。 - 大白话:这个叫
evaluate_expression
的工具事先说好了:“要我工作,你必须给我一个叫expression
的参数,它的值是一个字符串,比如'(5+3)*2'
”。"expression"
:是参数名(Key),由工具开发者定义。"(5 + 3) * 2"
:是参数值(Value),由Client根据用户请求填充。
总结一下这个“包裹”的完整信息:
这个JSON合在一起,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晰:
“(
jsonrpc: 2.0
)我这是一个标准格式的请求。
(id: 3
)这是我的第3号订单,你回复的时候记得带上这个号。
(method: tools/call
)我的命令是:调用一个工具。
(params
)调用的细节是:
(name: evaluate_expression
)工具的名字叫‘计算表达式’。
(arguments
)给这个工具的输入参数是:
(expression: "(5 + 3) * 2"
)请计算这个表达式。”
Server的回复也同样清晰:
{"jsonrpc": "2.0", // “我也是用标准格式回复的”"id": 3, // “这是对你下的第3号订单的回复”"result": { // “你要的结果来了(如果出错,这里会是 `error`)”"content": [ // “结果的内容是一个列表”{"type": "text”, // “内容类型是纯文本”"text": "16" // “文本内容是:16”}]}
}
通过这样逐字段分解,你就能完全看懂MCP协议在“说”什么了。它设计的非常简洁和明确,没有任何“黑魔法”,就是为了让机器之间能毫无歧义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