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内功之成长性思维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她于2006年出版的专著《思维方式:新的成功心理学》提出的一个信念体系。
成长性思维是指一种信念:人的基本能力(如智力、才能、技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专注、以及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发展和提升的。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人的潜力是未知的,失败和挑战不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而是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
与成长性思维相对的是 “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
一个经典的例子:考试不及格
固定性思维者会想:“我太笨了,我就是学不好数学。” (将失败归因于无法改变的先天特质)
成长性思维者会想:“我这次的方法不对,我需要更努力地复习,或者换个学习方法,下次一定能考好。” (将失败归因于可改变的努力和策略)
为什么成长性思维如此重要?
提升韧性与抗挫能力:在面对失败和逆境时,成长性思维者更不容易被击垮,因为他们相信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激发学习动力:它让人更专注于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个结果或分数,从而获得更持久的内在动力。
实现更高成就:不自我设限,愿意挑战更难的任务,并通过持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
拥抱终身学习: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成长性思维是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的关键心态。
如何培养成长性思维?
重要的是,思维模式不是非此即彼的标签,而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倾向。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都可能拥有不同程度的成长或固定思维。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它:
关注“尚未”(The Power of Yet):
将“我不会这个”改为“我还不会这个”。
将“我做不到”改为“我现在还做不到”。
这个词的微小改变,将思维从固定判决转向了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重新定义“努力”:
赞美努力、策略和过程,而不仅仅是天赋和结果。
例如,不要对孩子说“你真聪明!”,而是说“我看到了你非常努力!” 或 “你这个方法想得很妙!”
反思与复盘:
失败后,不要沉溺于情绪,而是冷静分析:“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下次我可以怎么做 differently(不同)?”
拥抱挑战:
主动走出舒适区,尝试一些略有难度的事情。每一次小的挑战都是对成长思维的锻炼。
改变自我对话(Self-Talk):
留意你内心的声音。当出现固定思维的声音时(如“这太难了,放弃吧”),用成长思维的声音回应它(“这确实很难,但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减少精神内耗:
也许你也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炒股赚了100万。”“谁谁都晋升到副总了,你都30岁了,怎么还在写代码?”在这个时代,人极易变得浮躁。也难怪,同龄人之间巨大的竞争压力,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即使是“佛系”的技术男,也难逃世俗的漩涡。平和的心态是我们持续成长的基础,因为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内心平和的人可以更多地专注在学习和工作上;而内心挣扎的人,需要支配更多的精力去应付内耗,那么投入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患得患失,不急功近利,非常重要。这样在你遇到困难时,才知道怎样与自己和解,并知道如何应对焦虑,把精力专注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内耗上。
成长性思维是一种相信改变和发展的信念。它并不意味着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而是相信每个人的潜能和能力都可以通过投入和经验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是一种让你终身受益的底层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