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学习之预测模块二
Apollo 10.0的预测模块是其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主要负责预测周围交通参与者(车辆、行人等)的未来运动轨迹。
一、预测模块整体架构
Apollo预测模块采用多模型融合+场景自适应的架构,分为以下核心子模块:
- 数据预处理
- 障碍物特征提取
- 多预测模型并行推理
- 轨迹评分与融合
- 场景自适应输出
二、预测流程详解
1. 数据预处理
- 输入数据:
- 感知层输出:障碍物位置、速度、加速度、航向角、类型(车辆/行人等)
- 地图信息:车道线、交通规则、红绿灯状态
- 定位数据:自车位置和运动状态
- 数据对齐:
- 时间同步(Timestamp对齐)
- 坐标系转换(统一到FLU坐标系)
2. 障碍物特征提取
- 运动特征:
- 历史轨迹平滑(Kalman Filter/RTS Smoother)
- 运动学特征计算(曲率、加速度变化率)
- 环境特征:
- 车道关联性分析(最近车道、车道偏移量)
- 交通规则影响(停止线、交叉路口)
- 交互特征:
- 基于Social LSTM的周围障碍物交互建模
- 博弈论模型(如Nash Equilibrium)用于冲突区域预测
3. 多模型并行推理
Apollo采用异构模型组合,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场景:
模型类型 | 算法 | 适用场景 |
---|---|---|
运动学模型 | 自适应Kalman Filter + CTRV模型 | 高速公路匀速车辆 |
车道序列模型 | 基于LaneGraph的LSTM | 结构化道路(城市/高速) |
意图识别模型 | 深度神经网络(CNN+Attention) | 换道、路口转向行为 |
交互感知模型 | Social GAN/Transformer | 密集车流、行人混行区域 |
场景特定模型 | 规则引擎(有限状态机) | 红绿灯路口、停车让行 |
4. 轨迹评分与融合
- 概率融合:
- 使用贝叶斯框架整合多模型输出
- 权重动态调整(基于场景置信度)
- 轨迹评分指标:
Score=w1⋅Pkinematic+w2⋅Pintent+w3⋅Pinteraction Score = w_1 \cdot P_{\text{kinematic}} + w_2 \cdot P_{\text{intent}} + w_3 \cdot P_{\text{interaction}} Score=w1⋅Pkinematic+w2⋅Pintent+w3⋅Pinteraction - 其中权重
w_i
通过在线学习动态更新
5. 场景自适应输出
- 多模态轨迹生成:
- 输出6-8秒内的多条可能轨迹(概率分布)
- 每条轨迹包含位置、速度、朝向的时间序列
- 关键行为标记:
- 换道意图(Lane Change)
- 急减速(Emergency Brake)
- 冲突点(Conflict Zone)
三、核心算法实现细节
1. 车道序列预测(LaneSequence-LSTM)
# 伪代码示例:基于车道序列的LSTM预测
lane_graph = build_lane_graph(map_data)
lstm_model = LaneSequenceLSTM(hidden_units=128)for obstacle in obstacles:
# 提取关联车道序列
lane_sequences = find_related_lanes(obstacle, lane_graph)# 生成车道序列特征
seq_features = []
for seq in lane_sequences:
features = extract_sequence_features(seq, obstacle.history)
seq_features.append(features)# LSTM预测
trajectories = lstm_model.predict(seq_features)
output_trajectories.append(trajectories)
2. 交互感知模型(Social Transformer)
- 关键创新点:
- 多头注意力机制捕捉长程交互
- 时空图卷积编码相对位置关系
- 网络结构:
Input → Spatio-Temporal Graph → Transformer Encoder → Trajectory Decoder
3. 运动学模型优化
- 自适应CTRV模型:
{x˙=v⋅cos(θ)y˙=v⋅sin(θ)θ˙=vLtan(δ)v˙=a∼N(0,σa) \begin{cases} \dot{x} = v \cdot \cos(\theta) \\ \dot{y} = v \cdot \sin(\theta) \\ \dot{\theta} = \frac{v}{L} \tan(\delta) \\ \dot{v} = a \sim \mathcal{N}(0, \sigma_a) \end{cases} ⎩⎨⎧x˙=v⋅cos(θ)y˙=v⋅sin(θ)θ˙=Lvtan(δ)v˙=a∼N(0,σa) - 通过EM算法在线估计噪声参数
σ_a
四、性能优化技术
- 异构计算加速:
- LSTM/CNN在GPU(NVIDIA TensorRT)
- 运动学模型在CPU(SIMD指令优化)
- 预测 horizon 自适应:
- 高速公路:8-10秒
- 城市道路:5-6秒
- 增量式更新:
- 当感知数据更新时,仅重新计算受影响障碍物的预测
五、与Apollo其他模块的交互
交互模块 | 数据流 |
---|---|
感知模块 | 获取障碍物实时状态 |
规划模块 | 提供预测轨迹用于避障规划 |
高精地图 | 查询车道拓扑和交通规则 |
仿真平台 | 用于预测模型离线训练和验证 |
六、实际路测表现
- 换道预测准确率:94.3%(Urban道路测试数据)
- 行人轨迹误差:0.32m(RMS @3s)
- 计算延迟:<50ms(Tesla T4 GPU)
Apollo 10.0的预测模块通过多模型融合+分层决策的架构,结合深度学习与传统运动学模型,实现了高精度、低延迟的预测能力。其核心优势在于:
- 场景自适应:自动切换模型应对不同道路类型
- 交互建模:显式考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 工程优化:充分利用异构计算硬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