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职业初印象:打造你的个人品牌(1)
4.1 建立成长型思维:拥抱未知,享受挑战
那次深入骨髓的绩效面谈,像一场不大不小的“手术”,切除了我内心因快速成长而滋生的骄傲“肿瘤”。我开始明白,我在别人眼中呈现的“品牌形象”,并非由我那些自认为光鲜的技术成就所单独决定,而是由每一次交互、每一次沟通、每一次反馈中,他人感受的总和所塑造。
我带着这份全新的谦卑和内省,开始了我在公司的第二年。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急于证明自己有多“牛”,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做得更好”上。我主动向那些曾经被我“冒犯”过的同事道歉,在Code Review里学习使用“三明治评论法”,在会议上刻意练习先倾听、后表达。
然而,正当我以为我将在这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节奏中平稳前进时,一个巨大的、完全超乎我想象的未知挑战,被命运不由分说地抛到了我的面前。
公司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技术战略决策:为了应对未来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提升全球竞争力,决定将核心系统,从我们熟悉的Java技术栈,全面迁移到Go语言技术栈,并拥抱云原生(Cloud Native)生态,以容器化(Docker)和服务网格(Service Mesh)为基础进行彻底重构。
消息公布的那天,整个技术部像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办公室里,议论声此起彼伏。大部分人的反应,是焦虑和抗拒。
“搞什么啊?好好的Java不用,去搞什么Go?我这十年的Java经验,不是全废了?”一位资深的Java工程师在工位上抱怨,他的话代表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Service Mesh?Istio?那玩意儿光是概念就够学半年了,这项目怎么可能做得完?”这是来自运维同事的担忧。
就连Leo,那个“工具狂人”,也收起了他平日里对新技术的狂热,变得忧心忡忡:“这不仅仅是换门语言,这是整个思想体系的颠覆。我们的知识储备,完全是零。”
(心理暗线:一种强烈的“身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