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字化工厂建设:是简单组装PLM/ERP/MES/WMS等系统,还是彻底重构?

​说起“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就不得不提到这几个系统 :PLM、ERP、MES、WMS、APS、QMS......

乍一看,都是缩写,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摸不清楚。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关系?在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系统?是沿用旧架构做集成,还是打破重组?

 

尤其近两年,随着数字技术(5G、大数据、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快速发展,以及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的深度推进,打造“数字化工厂”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

那么,今天就一起来聊聊,到底什么是数字化工厂?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借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更关键的是,这场转型又对已有的PLM、ERP、MES、WMS等系统带来怎样的冲击?

一、什么是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简称DF)并不是某一种软件的代称,而是一种以数据为驱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入制造全流程的先进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以数字化工厂为核心,在设计、生产、质量、物流、环保等领域,实现数据的实时感知、存储、分析、决策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创造核心价值。智能化工厂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未来工业生产的一种新趋势和新模式。

数字化工厂提供了全面的制造过程管理,在实际产品生产前,在计算机模拟的环境中完成虚拟生产全部过程,生成经过“数字化工厂”验证过的、实际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数据和文档。

从应用层面看,数字化工厂核心,即是PLM、ERP、MOM、WMS、DCS五大系统的全面集成、打通和融合,并以MOM/MES为中枢核心,形成智能制造创新平台。

 

1、PLM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PLM系统(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用于管理产品从概念(产品开发、生产、维护和管理等各个阶段的系统工具)到退市全生命周期的软件解决方案系统。

产品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 产品构思: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提出新的产品概念和设想,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 产品开发:将产品概念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并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 产品上市:将产品投放市场,并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 产品成熟期: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需要进行持续的维护和升级,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 产品退市:产品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或者被其他产品所取代,需要进行产品的退市和清理工作。

个人理解:

  • 在我经历过的数字化项目中,PLM系统绝不仅仅是管图纸的软件,它是企业产品创新的协同平台和唯一数据源头,直接决定了后续所有环节的数据质量与一致性。

核心定位

  • 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设计、试制、量产到退市)的数字化管理核心。

核心职能

  • 统一数据源:集中管理CAD模型、技术文档、物料主数据、产品BOM、工艺路线等,确保所有部门都在“同一个版本的事实”上工作。

  • 流程协同:结构化地管理设计评审、工程变更(ECO/ECN)等流程,确保变更可追溯、可执行。

  • 研发效率:通过数字化样机和仿真分析(CAE),减少物理试制次数,缩短研发周期。

集成特点:

  • 与ERP:将准确的EBOM(工程BOM) 和物料信息传递给ERP,由ERP转化为MBOM(制造BOM) 并进行成本核算和生产计划。这是PLM与ERP集成最核心、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关于BOM的区别讲解,请移步文章《工程BOM、制造BOM、销售BOM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该如何应用?》)

  • 与MES:传递最新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SOP) 和质量标准,指导车间生产,确保工人执行的是最新、最准确的工艺要求。

 

2、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管理系统,旨在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

主要功能模块:

  • 供应链管理模块: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整个供应链流程。

  • 生产管理模块:负责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控制,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路线规划、生产调度和质量管理等。

  • 销售与客户关系管理模块:是与客户交互的关键模块,包括销售订单管理、合同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

  • 财务管理模块:包括财务会计、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等。

  •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负责企业的员工信息管理、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等。

个人理解:

  • ERP就好比是企业经营的“大脑”,它关注的不是“如何做”,而是“做什么”、“用什么做”以及“花多少钱做”。它的核心是资源优化和财务整合。

核心定位

  • 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核心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和计划管理的系统。

核心职能:

  • 主计划管理:制定销售与运营计划(S&OP)、主生产计划(MPS),回答“什么时候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 资源协调:通过物料需求计划(MRP)运算,生成精准的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协调物料、产能和需求。

  • 财务一体化:所有业务操作(收货、发货、生产完工)都会实时触发财务账务,实现业务流与财务流的完美统一。

集成特点:

  • 与PLM:接收PLM的“单一数据源”,确保BOM和物料数据在进入制造环节前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 与MES/WMS:向MES下发生产工单,向WMS下发发货、采购收货通知;并接收来自MES的完工汇报、工时物料消耗,接收来自WMS的库存异动信息,实现计划与执行的闭环。

 

3、MOM系统(制造运营系统):

MOM系统(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是一种用于制造业全价值链集成化的管理系统,通过协调管理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和能源等资源,把原材料或零件转化为产品的活动。MOM系统集成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等功能,以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个人理解:

  • MOM系统是数字化工厂从“概念”走向“落地”的运营中枢。它代表的远不止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覆盖制造全流程运营管理的概念体系

核心定位:

  • 通过统一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生产、质量、设备、物料的协同管理与数据驱动决策。

核心职能:

  • 承上启下,打通信息流与操作流。MOM通常位于计划层的ERP与底层工业自动化系统(DCS/SCADA/PLC)之间,其核心使命是打通信息流与操作流,实现“计划-执行-反馈”的闭环。它关注的是“如何生产”,而ERP关注的是“生产什么”、“需要什么资源”。

根据ISA-95标准,MOM的管辖范围通常包括:

  • 生产管理:详细排程、工单执行与调度、绩效分析。

  • 质量管理:质量追溯(正反向追溯)、SPC(统计过程控制)、不合格品管理。

  • 物料管理:在制品(WIP)追踪、物料消耗、线边库管理。

  • 设备管理:设备状态监控(OEE)、维护计划、故障响应。

与MES的关系:

看完上面列的这几个功能范围,一些人可能会误以为“MOM与MES是一个系统”,但实际上它们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MES是MOM概念中的一个子集,核心聚焦于“生产执行”本身。而MOM的范畴更广,它像一个“大家庭”,涵盖了制造运营的方方面面,除了MES的生产执行,还包括质量(QMS)、维护(CMMS)、库存(IMS)等更广泛的运营管理模块。一个成熟的MOM系统,意味着这些模块是天然集成、数据同源的,避免了传统多个独立系统(MES、QMS、CMMS)集成所带来的数据孤岛和协作壁垒。

集成特点:

  • 对上:从ERP接收生产订单、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并向ERP反馈完工情况、物料消耗、工时等关键绩效数据。

  • 对下:向控制系统(DCS/PLC)下发工艺参数、工作指令,并实时采集设备状态、生产进度、质量参数等数据。

  • 横向:与WMS协同进行物料拉动的叫料和收货确认;与PLM系统集成,获取最新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和图纸。

 

4、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是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 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的当前状态信息。

个人理解:

  • MES是“计划”与“控制”之间的桥梁,是数字化工厂实现车间层透明化管理的关键。它能告诉你的是“订单正在哪道工序?由谁做?做得怎么样?消耗了多少物料?”

核心定位:

  • 负责生产工单的执行、跟踪、监控和反馈,实现车间精细化管理。

核心职能

  • 生产调度:接收ERP工单,进行详细排程(Dispatching),分配至具体工作站或设备。

  • 过程管理:跟踪工单进度、采集设备与人员效率(OEE)、监控生产节拍,实现实时可视化。

  • 质量追溯:绑定物料批次、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与产出成品,实现完备的正反向质量追溯链条。

  • 物料协同:指导操作员正确配料、投料,并实时反馈物料消耗情况。

集成特点

  • 与ERP:是“计划”与“执行”的对话。接收指令,反馈结果。

  • 与WMS:发起要料请求,WMS接收指令后配送物料至线边;完工后向WMS发起成品入库请求。

  • 与控制层:与PLC/DCS/SCADA集成,下发工艺参数(如扭矩、温度程序),并实时采集设备状态和生产数据

 

5、WMS系统(仓库管理系统):

WMS,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专门用于仓库运营管理的软件系统。WMS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仓库内的货物存储、盘点、出入库作业(包括收货、上架、拣货、包装、发货等流程)进行精确控制和高效管理,同时还能对仓库的空间、设备、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调度,以提高仓库整体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个人理解

  • WMS是现代物流体系的“神经中枢”,其核心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物料。它管理的是“物”的静态存储和动态流动。

核心定位

  • 对仓库及物流环节的入库、存储、拣选、发货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系统。

核心职能:

  • 库存精细管理:管理到库位、批次、SN号(序列号),支持先进先出(FIFO)、盘点、质检等复杂策略。

  • 作业流程优化:通过波次计划、智能拣选路径规划,指导操作员高效完成收货、上架、拣货、发货任务。

  • 资源效能提升:管理物流设备(如叉车、AGV)和人员,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和人员作业效率。

集成特点:

  • 与ERP:接收采购入库和销售出库计划,反馈实际库存数据,是ERP库存数据的真实来源。

  • 与MES:属于是协同生产的黄金纽带。当MES发起要料需求,WMS接收后执行齐套拣选与配送(拉式生产),直接将物料配送到工位,这是实现JIT(准时制生产)的关键。同时接收MES的完工入库信息。

 

6、DCS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一种用于大型工业过程的集成化、智能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此外,DCS也被称为集散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与PLC和SCADA并列。DCS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操作控制、优化运行等功能,能对工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个人理解:

  • DCS主要常见于流程行业(如化工、制药、能源)的“自动巡航系统”,它关注的是连续、稳定、安全的生产过程控制。

核心定位

  • 对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进行分布式监测、控制和优化的自动化系统。

核心职能:

  • 过程监控:以组态画面形式,实时监控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PV)和设备状态。

  • 回路控制:通过PID控制等算法,自动调整阀门的开度、电机的转速等,确保工艺参数稳定在设定值(SP)。

  • 安全联锁:实现紧急停车(ESD)、报警管理、批次处理(Batch Processing)等,保障生产安全与合规。

集成特点:

  • 主要与MES集成,属于是“管控一体化”的核心。当MES向DCS下发工艺配方、生产指令(如:生产100吨XX型号产品);DCS向MES反馈实时生产过程数据、报警信息、批次报告,成为MES实时数据采集的主要来源。

 

7、APS系统(高级计划与排产):

APS,高级计划和排产系统(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是一种用于生产和制造业的复杂计划和调度工具。旨在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并确保按时交付。它通过考虑各种约束和资源的可用性,为生产订单提供最优的排产计划。

核心定位

  • 基于约束条件(如物料、产能、人力、交期),通过先进算法进行模拟排程与优化,为企业制定精准、可行、高效的生产与采购计划系统。

核心职能:

  • 高级排程:依据实时产能、物料可用性、工艺路径等约束,生成可执行的详细工序级生产计划,精确到每一台设备、每一分钟。

  • what-if模拟:这是其核心价值。在面对急单、插单、设备故障等变化时,能快速进行多版本模拟仿真,评估不同方案对交期、产能的影响,辅助管理者做出最优决策。

  • 供需协同:联动销售与生产,基于现有产能和能力给出可承诺交货量(ATP/cATP),实现精准的订单交付承诺。

集成特点:

  • 与ERP:APS是ERP中MRP模块的强化和补充。它接收ERP的主生产计划(MPS),运用更精细的模型和算法,生成优化的详细排程,并将结果反馈回ERP。

  • 与MES:向MES下发经过优化和验证的详细排产指令;同时接收MES反馈的实时工单进度、设备状态等数据,实现动态滚动排程,形成“计划-执行-反馈”的闭环。

  • 实战价值:在多个项目中,我们通过部署APS,将客户的生产计划效率从数小时缩短到分钟级,订单准时交付率(OTD)提升了20%以上,库存周转率显著改善。

 

8、QMS系统(质量管理系统):

QMS,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是用于全面覆盖质量策划、执行、改进和追溯的工具,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在医药、汽车等高质量要求行业,QMS帮助企业管控供应商质量、生产过程及成品检测。通过QMS,企业能够高效管理检测报告、偏差处理和质量事件,快速完成追溯与整改。

QMS的核心模块包括:

  • 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标准和检验计划,提前识别风险。

  • 质量控制:监控原材料、生产过程及成品,管理偏差和 CAPA(纠正与预防措施)。

  • 质量审计:支持内部和外部审计,追踪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

  • 追溯管理:全流程追溯产品和生产环节,快速定位问题来源。

核心定位:

  • 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从研发、进货、制造到售后)的质量活动进行流程化、数据化管理的系统,确保质量合规、降低风险、持续改进。

核心职能:

  • 全过程质量管理:管理标准质量流程(APQP/PPAP)、供应商来料检验(IQC)、制程质量控制(IPQC/PQC)、成品检验(FQC)及售后质量投诉(RMA)。

  • 质量追溯:实现从原材料批次到成品,或从成品反向追溯到生产人员、设备、物料批次的正反向全链条追溯,这是应对客诉和产品召回的生命线。

  • 分析与改进:基于SPC(统计过程控制)对过程能力进行分析预警,利用8D、PDCA等工具管理质量改进项目,形成质量闭环。

集成特点:

  • 与PLM:在研发阶段介入,管理质量控制计划(QCP)、检验标准,并从PLM获取图纸和规格要求,确保质量要求从设计源头开始。

  • 与MES:这是最紧密的集成。QMS实时接收MES采集的在线检测数据、工艺参数,进行SPC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向MES发出质量控制指令(如触发报警、停线)。

  • 与ERP/SCM:将供应商的来料质量绩效数据同步给ERP,作为供应商考核的依据;质量成本数据同步至财务模块。

二、智能制造本质的理解

智能制造本质应用最新工业工程及数字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重新审视企业现有流程与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企业在供应、营销、设计及制造等领域的经营创新,全面推动企业向生产智能、管理智能化、运营智能方向转型,以满足客户敏捷 、个性、服务化需求。

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大体分为4个阶段:

  • 自动化产线与生产设备;

  • 设备互联与数据采集;

  • 数据的打通与直接应用;

  • 数据智能决策与控制执行。

这4个阶段并不是严格按顺序进行的,各阶段不是孤立且可能跨越多个阶段。

 

数字化工厂的主要环节包括:设计、生产、物流、售后等环节

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智能制造系统等。

其中,数字化建模、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加强现实(VR/AR)等技术包含其中。

1、产品设计环节

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利用数字化建模技术为产品构建三维模型,利用数值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模拟和测试。产品设计环节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定制化生产

2、生产规划环节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生产执行进行预规划和验证是数字化工厂生产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技术,对生产环节进行虚拟仿真,既可以提前预测生产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优化和验证生产方案的可行性

3、生产执行环节

数字化工厂的生产执行环节是指公司采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实现生产计划和任务的执行过程,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计划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实时监测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和指标,并提供实时反馈,帮助企业及时调整、优化生产过程

4、仓储物流环节

数字化工厂仓储环节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对仓储管理进行优化升级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仓储环节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库存管理、更高效的物流运输和更快速的订单处理,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仓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将数字化建模、数字化控制、数字化管理等技术应用于车间规划与改善、生产运行、工艺执行、库存物流、质量控制、设施维护等六大主要业务活动。结合5M2E(人员Man,设备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能源Energy和环保Environment)对生产过程中这六个元素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到一定程度,就能通过智能决策来做执行控制和自适应。自适应则指的是系统或设备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以及工作模式的能力。

就像人体就是天然的自组织,手指破了皮肤会自动修复,运动疲劳了身体会自动恢复,长跑久了在没有大脑指令的情况下双脚也能维持和谐的跑姿,走路遇到水沟大脑还没反应过来双腿不由自主地跨越过去了。

三、数字化工厂驱使PLM、ERP、MES、WMS等系统解构和重构

大部分人通常会认为,数字化工厂就是将PLM、ERP、MES、WMS业务系统组合并实现数据集成,然后结合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构建的数字化生产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

在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流程制造也许问题还不明显,但对于小批量、需要较高柔性和可定制性,以及对市场需求反应快的离散型制造就会有较大的问题

传统的PLM、ERP、MES、WMS等系统,主要还是基于流程和管理的业务驱动模式。过去工厂缺少很多一线生产环节数据,或信息传递较原始,效率较低,而且ERP、CRM、MES等各种信息系统互相独立,存在很多数据孤岛。这些产品通常流程重且死板,适用性差,改造难;系统间多套主数据运营,仅面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无外部资源整合的能力。

现在开始有一些公司通过新型的管理软件或数字化底座(如:低代码、数字中台),对工厂的数据进行整合打通,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高效的信息传递、生产管理和协同,用以适应C2M(从消费者到生产者)和OTD(及时交货率)。

 

数字化系统开发底座:织信Informat

以C2M场景为例,如果用户在下单及提出定制化需求后,在这之后取消订单、修改订单、追加订单,或者修改了产品的属性。这些改变除了在产品数量有变化之外,还会涉及BOM、工艺、设备的变化,然后引起采购需求、生产主计划、生产计划、库存、成本、工序等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首先从PLM系统引发跟ERP、MES、WMS等系统交互,然后再是各系统的交互和协同,整个协同链路长,甚至存在链路有断点、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厂家各自擅长产品和领域的不同,PLM、ERP、MES、WMS等业务系统往往是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由不同厂家实施和搭建的,然后通过流程和管理来打通和协同,导致各系统间的关系是串行关系

但实际上业务运行的实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之间是互为网状关系,但由于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还没发展起来,还不具备运行网状关系的条件和基础。当数字技术充分发展后,这个网状协同关系是可以很好地运作起来,并可事先通过数字孪生、仿真的技术手段在数字世界模拟和验证。

比如无论是PLM系统,还是ERP、MES、WMS系统,它们中某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作为出发点均需要同时跟其它几个系统协同和交互。

 

就像在小水沟里丢一块石头后,石头激起的波纹会延着水沟的某个方向延伸,可以看成是串联的波动。水沟里的水基本上往一个方向波动,波动结束后水才会整体回流,只是力道减弱了。

如果往水塘中间丢一块石头,那么激起的波浪就会向四面八方扩散和迭代。池塘里的水在荡漾出去后,这个波动自触发以后就是连续的,看起来向外扩散又像是向内回流,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水塘这种波浪扩散、延伸和迭代的模式和效果,类似端到端的实时计算和响应,才是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真正需要的。

以C2M为例,可能一开始用户需求的变化从PLM开始触发后,系统就开始不间断地运行。但当运行到某个环节,这个环境可能是PLM、也可能是ERP、MES、WMS甚至是DCS发现异常,然后从异常点开始往四面八方扩散和延伸。这个时候已经说不清谁是开始谁是结束,因为互为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当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开始运行后,业务和数据角度看,已经不清楚谁来影响谁,因为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始无终。就像平时谈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永远都说不清楚,其实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任何事物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以终为始,然后结束的时候就是以终为始。

因此,对于C2M和柔性制造的数字化工厂,还需要对PLM、ERP、MES、WMS等系统进行解构和重构。

要解决数据孤岛、协同链路长、以及依赖串行流程控制这些问题,就需要这些业务系统的数据都要采集、存储到同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里(如数据中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解构原有的PLM、ERP、MES、WMS等业务,将共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很强的部分融合,原有独立性较强的核心的模块继续保留,同时也会增加一些新数字孪生、仿真验证等应用场景。从纵横向两个维度对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解构和重构,然后在低代码平台进行承载和落地(类似技术中台+业务中台)。

 

解构和重构等PLM、ERP、MES、WMS系统后,可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源统一,实现一体化敏捷运营、智能决策,精确排产、自适应生产管理,全域透明、智慧拉动式生产物流,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这种直接在数据中台上架构和实现业务系统功能的做法,可以看成是数据中台智能的延伸,类似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关系。

  • 直营店”的数据直接通过低代码平台将数据存储到数据中台;

  • 加盟店”是先将业务系统数据存储到自己的数据库,然后再将数据库的数据汇聚到数据中台。

也许数据中台的终极目的地就是所有的业务系统是直接架挂在数据中台之上,但那个时候也许已经不叫数据中台了,但是不管它叫什么其实不重要,它出现的时机和使命决定了它的任务和价值所在。

将PLM、ERP、MES、WMS系统解构和重构实施起来会有不小的难度,首先要充分考虑好架构,然后考虑到ERP的功能模块多且很复杂。但有难度并不代表不可行,比如可以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减少开发工作量,使用具备丰富ERP产品设计团队参与和主导。

 

图源:织信

四、结语

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工厂的规划和实现,将会个人就业、企业定位以及产业的布局都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比如未来有实力的制造型企业可以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没有实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的企业,可能需要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聚焦在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渠道关系维系等方面,产品设计、制造和物流方面就需要外包出去,逐渐形成营销型企业、产品型企业、生产型企业、物流型企业等

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也会对行业和产业带来冲击,并最终会驱动产业的分化、融合和重组,形成以“数字产业+基础资源产业“的新产业体系。

最后建议,企业在引入信息化系统初期,切记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好工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公司业务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能大幅缩短系统开发和部署的时间成本。

特别是有特定需求功能需要定制化的企业,可以采用我们公司自研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织信Informat。 织信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内置AI助手、组件设计器、自动化(图形化编程)、脚本、工作流引擎(BPMN2.0)、自定义API、表单设计器、权限、仪表盘等功能,能帮助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如ERP、MES、CRM、PLM、SCM、WMS、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国产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不管说得再天花乱坠,都不能代替产品本身,好产品,值得大家切身体验——

往期内容推荐:

  • 秒懂SaaS、CRM、OA、ERP、MES、WMS、HR系统

  • ERP、PLM、MES、WMS规划构架图

  • 一文搞懂ERP、MES、SCM、SRM、PLM、CRM、QMS、WMS、BI、APS、SCADA的区别与联系

  • 建设数字化工厂必须了解的五大核心系统:ERP、PLM、MES、WMS、DCS

  • ERP、MES、PLM等企业常用软件的联系与区别

  • 智能制造八大系统你都了解吗?(ERP、MES、WMS、SCM、PLM、APS、QMS、TMS)

  • 工厂有了ERP系统,为什么还要上MES系统?

  • 搞懂MES、ERP、SCM、WMS、APS、SCADA、PLM、QMS、CRM、EAM关系


文章转载自:

http://Q583ZNBI.chzqy.cn
http://dATE7vs4.chzqy.cn
http://pg6C8cuN.chzqy.cn
http://VcZag3Te.chzqy.cn
http://LC3hedaB.chzqy.cn
http://MxTWqEAw.chzqy.cn
http://Z1V5HzM2.chzqy.cn
http://HVn5D5IG.chzqy.cn
http://mb0MzAJW.chzqy.cn
http://BwxfQjkd.chzqy.cn
http://NyxWNNMG.chzqy.cn
http://ILC1tpFC.chzqy.cn
http://LzFFxl5x.chzqy.cn
http://Cd1THXwh.chzqy.cn
http://a2buvGmh.chzqy.cn
http://dlinQhTx.chzqy.cn
http://rPhWfIH6.chzqy.cn
http://7lXICVw2.chzqy.cn
http://JQUHibYU.chzqy.cn
http://XuFeq66V.chzqy.cn
http://3zt0ZDDf.chzqy.cn
http://6X08d7gN.chzqy.cn
http://ZfCqr04T.chzqy.cn
http://So5EDOx6.chzqy.cn
http://KDBCxqbG.chzqy.cn
http://MClAlygK.chzqy.cn
http://tkcPetyl.chzqy.cn
http://krOWh0FW.chzqy.cn
http://ksJFbpUc.chzqy.cn
http://08lmPiA2.chzqy.cn
http://www.dtcms.com/a/385386.html

相关文章:

  • 带你了解STM32:OLED调试器
  • 软考中项考几门?多少分合格?
  • 1.5 调用链分层架构 - mybatis源码学习
  • 线性代数 · 矩阵 | 秩 / 行秩 / 列秩 / 计算方法
  • 期权时间价值会增长么?
  • 数据结构(陈越,何钦铭) 第十讲 排序(下)
  • Java——JVM
  • 【51单片机】【protues仿真】基于51单片机温度检测系统
  • 51单片机-使用IIC通信协议实现EEPROM模块教程
  • ISP Pipeline
  • Tomcat的安装和启动步骤以及常见问题
  • 基于 Selenium+Page Object 的电商平台自动化测试框架实践
  • 内网安全:自签名、CA机构签发与SSH、sudo最佳实践
  •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风格迁移
  • 机器学习面试题:请介绍一下你理解的集成学习算法
  • C2000基础-GPIO介绍及使用
  • 【CTF-WEB】Web基础工具的使用(burpsuit抓包并修改数值)
  • 重学前端015 --- 响应式网页设计 CSS变换
  • Spring Boot + MyBatis 报 Invalid bean definition 如何排查解决
  • 从 APP 界面设计到用户体验优化:如何让你的应用脱颖而出?
  • RabbitMQ 高可用与集群机制
  • 迎中秋庆国庆,易天假期安排通知
  • IFNet.py代码学习 自学
  • 深度学习之PyTorch基本使用(一)
  • Python 异常处理与文件操作全解析
  • 记一次神通数据库的链接不释放问题
  • FLASK 框架 (关于Flask框架的简单学习和项目实战)
  • Flutter学习项目
  • Linux中报错记录以及libRadtran的安装—Ubuntu
  • 仓颉编程语言青少年基础教程:enum(枚举)类型和Option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