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笔记】 Linux 命令及其含义
Linux 命令及其含义
1. df -h /
这个命令用于查看根目录(/
)的磁盘使用情况。
df
: 是 “disk free” 的缩写,用来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h
: 是 “human-readable” 的缩写,让输出结果更易读,比如把字节数显示成 GB、MB 等。/
: 指定了要查询的目录是根目录。
作用:通过这条命令,我们能快速判断 /
分区是否已满,从而确定是不是磁盘空间不足导致的问题。
2. du -h --max-depth=1 <目录>
这个命令用于查看指定目录下,第一级子目录所占用的空间大小。
du
: 是 “disk usage” 的缩写,用来计算文件或目录的磁盘用量。-h
: 同上,让输出结果更易读。--max-depth=1
: 这是一个关键参数,它限制了du
只向下搜索一级目录。这就像只看一本书的目录,而不去读全文,能帮你快速找到哪些是“大章节”。<目录>
: 你需要把<目录>
替换成你想要查看的路径,比如/
或/usr/local
。
作用:这条命令能帮助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找到占用空间最大的目录,最终定位到具体的大文件或文件夹。
3. ls -l <目录>
这个命令用于以详细列表形式显示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
ls
: 是 “list” 的缩写,用来列出目录内容。-l
: 是 “long” 的缩写,以长格式显示详细信息,包括文件权限、所有者、大小和修改日期。
作用:通过这条命令,我们能看到文件的类型。比如,ls -l /usr/local
的输出中,我们看到 cuda-12.4
开头的第一个字符是 d
,表示它是一个目录(directory),而不是一个软链接(l
),这确认了它是实实在在占用空间的文件夹。
4. du -h --max-depth=1 /usr/local | sort -rh | head -n 10
这是一个组合命令,它结合了之前几个命令的强大功能,用于找出指定目录下占用空间最大的前 10 个子目录。
du -h --max-depth=1 /usr/local
: 这部分我们已经讲过,它的作用是列出/usr/local
目录下所有一级子目录的大小。|
: 这个符号叫做“管道”(pipe),它将前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后一个命令的输入。sort
: 这是一个排序命令。-r
: 是 “reverse” 的缩写,表示反向排序,也就是把最大的文件放在最前面。-h
: 是 “human-numeric-sort” 的缩写,它会正确地对以 GB、MB 结尾的数字进行排序。
head
: 这是一个显示文件开头内容的命令。-n 10
: 只显示前 10 行结果。
作用:这条命令是“诊断”过程中的一个大杀器,它能快速、清晰地列出某个目录下最占空间的前几个子目录,帮助我们快速缩小排查范围,就像在庞大的文件系统中精准地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