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Scikit-learn 构建 SVM 分类模型:从原理到实战的全流程解析》
《用 Scikit-learn 构建 SVM 分类模型:从原理到实战的全流程解析》
一、引言:为什么选择 SVM?
在机器学习的众多算法中,支持向量机(SVM)以其强大的分类能力和良好的泛化性能,在文本分类、人脸识别、医学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中小规模数据集上,SVM 往往能提供比深度学习更稳定、更可解释的结果。
而 Python 的 Scikit-learn 库,则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易用的 SVM 实现接口,适合快速原型开发与教学演示。
二、SVM 简介与发展背景
SVM 最早由 Vapnik 等人在 1990 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寻找一个最优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分隔开,并最大化边界间隔。它具有以下特点:
- 强泛化能力:通过最大间隔原则提升模型鲁棒性。
- 核函数机制:可处理非线性分类问题。
- 适合小样本学习:在样本数量有限时仍能保持高精度。
随着 Python 的普及,Scikit-learn 成为 SVM 应用的主流工具之一,支持线性、非线性、多分类等多种场景。
三、项目目标与数据集选择
我们将使用经典的鸢尾花(Iris)数据集,构建一个 SVM 分类模型,识别三种鸢尾花的类别:
- Seto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