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n的作品集
作品 1:🏃♂️🚣 跑步划船二合一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化研发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在家庭健身与康复场景中,传统单一器材难以满足多样化训练需求。
本项目研发了一款 集跑步机与划船机于一体的智能健身设备,通过 多模态感知 + 边缘 AI 识别 + 云端分析,实现:
运动状态实时监测
个性化健康评估
智能训练指导
📸
二、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由 硬件层 → 嵌入式控制层 → AI 推理层 → 云端服务层 → 前端应用层 构成。
硬件层:ESP32-S3 控制器、传感器(IMU、麦克风、心率等)、电机驱动、显示模块
嵌入式控制层:FreeRTOS 多任务调度,负责传感器采集、运动模式控制、通信协议
AI 推理层:Edge Impulse 模型(动作识别)、Demucs+EfficientAT(呼吸分析)
通信层:BLE & MQTT,实现手机 / 云端交互与 OTA 升级
应用层:uni-app 移动端 + RuoYi 后台管理
三、关键技术点
FreeRTOS 多任务调度
任务划分:
传感器采集任务(IMU、麦克风)
通信任务(BLE、MQTT)
AI 推理任务(Edge Impulse / EfficientAT)
控制任务(跑步/划船电机)
低功耗与实时性优化:动态阻塞/恢复任务
BLE & MQTT 通信协议设计
BLE:与移动端交互,支持设备控制、状态反馈
MQTT:与云端交互,上传训练数据、接收训练计划
支持 OTA 升级
AI 模型部署
Edge Impulse:部署轻量化动作识别模型,自动切换跑步/划船模式
Demucs + EfficientAT:从环境音中分离呼吸声,提取呼吸频率
融合 IMU 数据:辅助心肺负荷评估
应用层开发
uni-app 移动端:训练计划展示、运动数据可视化
RuoYi 后端:设备管理、用户档案、数据分析
四、主要研发职责
主导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硬件选型、PCB 设计
基于 FreeRTOS 开发多任务系统,保障实时性与低功耗
制定 BLE 协议与 MQTT 接口,实现端云互通及 OTA 升级
部署 Edge Impulse 模型,实现运动动作识别与模式切换
基于 Demucs + EfficientAT 提取呼吸频率,结合 IMU 数据进行心肺状态评估
开发移动端 APP 与后台管理接口,实现数据可视化与训练计划分发
五、成果与影响
研发流程:从原型设计 → 功能验证 → 小批量量产 → 展会展示
成果:
设备已完成小批量量产并交付使用
在展会展示中获得多家企业合作意向
硬件稳定性、低功耗性能及一致性在量产环节得到验证与优化
价值:
支持个性化训练计划,提升家庭健身体验
在康复训练场景具备应用潜力
市场化前景良好,具备规模化推广价值
六、经验与反思
挑战:
OTA 升级过程中多任务干扰问题 → 通过 suspend/resume 网络任务优化
呼吸声信号弱、噪声大 → 采用音频分离 + AI 模型增强
经验:
硬件设计要考虑量产一致性
AI 模型轻量化是嵌入式部署的关键
展望:
后续可增加更多传感器(血氧、心电)
与健身 APP / 医疗健康平台进一步对接
七、结语
通过本项目,我们验证了 多模态感知 + 边缘 AI 推理 + 云端分析 在家庭健身设备中的可行性,并成功实现了从 实验室原型 → 商业化小批量落地 的全过程。
未来,随着算法和硬件的迭代,智能健身器材将进一步走向 个性化、智能化、规模化。
作品2:🚴♀️ 数字孪生场地自行车训练测评平台研发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传统场地自行车训练受 天气、场地限制,难以保障稳定训练环境。
本项目研发了一套 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训练测评平台,通过 传感器数据采集 + 虚拟环境映射 + AI 数据分析,实现:
实时运动数据采集与反馈
虚拟场景中的沉浸式训练体验
运动表现智能评估与改进建议
二、系统整体架构
平台由 传感器采集层 → 数据处理层 → 虚拟交互层 → 数据存储与分析层 → 前端可视化层 构成。
硬件采集层:姿态/速度传感器、骑行台、嵌入式采集模块
数据处理层:串口/蓝牙通信,实时传输运动参数
虚拟交互层:NeRF 三维场景重建 + UE5 虚拟训练环境
存储与分析层:MySQL 数据库 + AI 分析模型
应用层:训练数据可视化,运动评估与建议
四、主要研发职责
三、关键技术点
传感器集成与嵌入式开发
姿态/速度传感器选型与电路设计
嵌入式数据采集模块开发(串口 & 蓝牙通信)
三维虚拟场景构建
基于 NeRF 与神经图形基元,快速还原真实场馆
使用 MAYA 3D 建模 对训练环境进行优化
虚拟交互开发
在 UE5 中搭建虚拟训练环境
使用蓝图逻辑实现“运动数据 → 骑行动画”映射
支持实时人机交互
数据存储与分析
MySQL 存储运动数据(速度、功率、姿态)
智能分析模块,生成训练评估与改进建议
支持数据可视化(曲线图 / 雷达图 / 热力图)
负责 骑行台传感器选型与集成,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及数据采集模块开发
基于 NeRF 技术 实现快速三维重建,构建虚拟场地训练场景
在 UE5 中开发虚拟训练环境,搭建交互逻辑
搭建 数据库与智能分析模块,支持数据可视化与训练评估
五、成果与影响
六、经验与反思
七、结语
该项目成功实现了 真实场地 → 数字孪生 → 商业应用 的完整链路,展示了 虚拟现实 + AI 分析 + 体育训练 的结合前景。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更多运动场景,推动智能体育训练走向普及与商业化。
实际落地:平台已在 十余个一二线城市商场落地应用,并实现盈利
用户反馈:通过创新的 虚实交互 + 数据分析,受到运动员与教练好评
挑战:
NeRF 重建精度与速度的权衡
UE5 场景实时渲染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
经验:
结合传统建模(MAYA)与 AI 重建(NeRF),兼顾效率与真实感
数据分析可直接影响运动指导效果,算法解释性很重要
展望:
引入更多生理数据(心率、功率分布)提升分析深度
探索 VR/AR 融合,增强沉浸式体验
价值与潜力:
打破场地与天气限制
提供沉浸式训练体验
具备推广潜力与商业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