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 ARM(4) 硬件介绍与开发环境搭建
一、IMX6ULL-Mini 开发板硬件介绍
IMX6ULL-Mini 开发板是正点原子推出的基于 NXP i.MX6ULL SOC 的嵌入式开发板,主打高性能、低功耗、紧凑体积,适合物联网、工业控制等场景,硬件结构分为核心板与底板两部分,核心板通过双列直插方式与底板连接。
1.1 核心板(六层板设计)
核心板集成了开发板的核心运算与存储单元,关键参数如下:
- CPU:NXP i.MX 6ULL 处理器,基于 Cortex-A7 架构(单核)
- 工业级版本:主频 528MHz
- 商业级版本:主频 800MHz
- 封装形式:467-ball GBA 封装
- 内存:512MB DDR3L RAM,支持高速数据存取,满足多任务运行需求
- 存储:8GB eMMC 闪存,支持多种启动模式(SD 卡、NAND Flash、eMMC)
- 显示接口:支持 4.3 寸屏幕,分辨率 800*480,可用于图形化界面开发
1.2 底板(以 LED 模块为例)
底板提供丰富的外设接口,其中 LED 模块是基础调试组件,功能如下:
- 红色 LED 灯:用户可控 LED,可通过代码控制亮灭(如 GPIO 引脚驱动),用于调试程序运行状态
- 蓝色 LED 灯:电源指示灯,开发板上电后自动亮起,指示供电正常
- 限流电阻:串联 510Ω 电阻,作用是限制 LED 回路电流,防止电流过大烧毁灯珠,保护硬件安全
1.3 核心组件厂商对应关系
组件类型 | 型号 / 名称 | 厂商 |
---|---|---|
处理器核心 | Cortex-A7 | ARM |
系统级芯片(SOC) | i.MX6ULL | NXP |
开发板整体 | IMX6ULL-Mini | 正点原子 |
二、开发工具下载与配置
开发环境需准备代码编辑工具(VS Code)、交叉编译器、文件传输工具(FileZilla),以下是详细配置步骤。
2.1 Visual Studio Code(代码编辑器)配置
VS Code 用于编写汇编 / 代码,需安装 ARM 汇编高亮插件,步骤如下:
- 下载并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官网或开发板资料包中获取);
- 打开 VS Code,在插件市场搜索并安装 Arm Assembly 插件(用于实现 ARM 汇编代码的语法高亮,提升编写效率);
- 创建工程文件夹:在 Windows 磁盘中新建路径
D:\IMX6ULL\led_asm
(用于存放项目代码); - 在工程文件夹中创建启动代码文件
start.S
(注意后缀为大写 S,原因是:大写 S 的汇编文件会被编译器预处理,支持后续使用宏定义等预处理语法;小写 s 文件不进行预处理)。
2.2 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安装(Ubuntu 系统)
由于开发板 CPU 是 ARM 架构,需在 x86 架构的 Ubuntu 系统中安装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hf-gcc),用于将代码编译为 ARM 架构可执行文件,步骤如下:
- 拷贝编译器包:将编译器压缩包
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
拷贝到 Ubuntu 的/usr/local/arm
目录下(若arm
目录不存在,需先执行sudo mkdir /usr/local/arm
创建); - 解压编译器包:打开 Ubuntu 终端,执行命令解压:
bash
sudo tar xvf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
- 删除压缩包(可选,节省空间):
bash
sudo rm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
- 配置环境变量:修改 Ubuntu 用户目录下的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bashrc
,让系统能找到编译器:- 执行命令打开配置文件:
vi ~/.bashrc
-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指定编译器可执行文件路径):
bash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bin/
- 保存并退出:按
Esc
键,输入:wq
回车;
- 执行命令打开配置文件:
- 重启虚拟机:执行
reboot
重启 Ubuntu,使环境变量生效; - 验证编译器安装:重启后打开终端,执行以下命令查看编译器版本,若显示版本信息则安装成功:
bash
arm-linux-gnueabihf-gcc -v
2.3 FileZilla Client(文件传输工具)配置
FileZilla 是 Windows 与 Ubuntu 之间的 FTP 工具,用于将 Windows 下编写的代码上传到 Ubuntu(便于编译),需先配置 Ubuntu 的 FTP 服务,再安装 Windows 客户端。
2.3.1 Ubuntu 端 FTP 服务配置
- 安装 FTP 服务:打开 Ubuntu 终端,执行命令安装 vsftpd(FTP 服务软件):
bash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 修改 FTP 配置文件:确保 FTP 服务支持本地用户读写,步骤如下:
- 执行命令打开配置文件:
sudo vi /etc/vsftpd.conf
- 找到以下两行,确保行首没有
#
(注释符号),若有则删除#
:conf
local_enable=YES # 允许本地用户登录FTP write_enable=YES # 允许本地用户写入文件(上传代码)
- 保存并退出:
Esc
→:wq
回车;
- 执行命令打开配置文件:
- 重启 FTP 服务:使配置生效,执行命令:
bash
su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
- 检查 FTP 服务状态:执行命令查看服务是否正常运行,若显示 “active (running)”(绿灯)则正常:
bash
sudo /etc/init.d/vsftpd status
2.3.2 Windows 端 FileZilla Client 安装
- 获取安装包:从 IMX6ULL 开发板资料包中找到
FileZilla_3.39.0_win64-setup_bundled.exe
(64 位 Windows 版本); - 安装客户端:双击安装包,按向导完成安装,建议勾选 “创建桌面快捷方式”(方便后续使用)。
2.4 代码上传(Windows → Ubuntu)
通过 FileZilla 将 Windows 工程文件夹 D:\IMX6ULL\led_asm
上传到 Ubuntu,步骤如下:
- 打开 FileZilla:双击 Windows 桌面的 FileZilla 快捷方式,点击左上角 “文件”→“站点管理器”;
- 新建 FTP 站点:点击 “新站点”,按以下信息配置(需根据自己的 Ubuntu IP 修改):
- 主机(H):输入 Ubuntu 的 ens33 网卡 IP 地址(Ubuntu 中可通过
ifconfig ens33
查看,示例:192.168.71.134); - 协议:选择 “FTP - 文件传输协议”;
- 登录类型:选择 “正常”;
- 用户(U):输入 Ubuntu 的用户名(示例:linux);
- 密码(W):输入 Ubuntu 的用户密码(示例:1);
- 主机(H):输入 Ubuntu 的 ens33 网卡 IP 地址(Ubuntu 中可通过
- 连接 FTP:点击 “连接”,若连接成功,FileZilla 右侧会显示 Windows 本地文件(可导航到
D:\IMX6ULL\led_asm
),左侧会显示 Ubuntu 的远程文件; - 上传代码:在右侧 Windows 本地文件中找到
led_asm
文件夹,右键点击该文件夹,选择 “上传”,等待上传完成(左侧 Ubuntu 中会出现同名文件夹,包含start.S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