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开发面试深度剖析:RAG、上下文工程与多Agent协作实战问答
大模型应用开发面试深度剖析:RAG、上下文工程与多Agent协作实战问答
一、基础层:大模型与上下文工程
面试官:
- 请你简要说说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思想和注意力机制。
- 上下文窗口是什么?实际开发中为什么要关注Token和窗口长度?
- Prompt Engineering常见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Zero-shot和Few-shot。
- 假设我们做一个智能问答机器人,你会怎么处理长文档输入?
小C回答:
- 嗯,我理解是Transformer核心是自注意力机制,它允许模型关注输入的不同部分,捕捉长距离依赖。每个Token都能和其他Token交互,常见于BERT、GPT等。
- 上下文窗口就是模型一次能处理的Token数量,比如GPT-3有4K Token窗口。窗口太小会丢信息,太大则算力消耗高。Token计费和性能也直接相关。
- Prompt Engineering有Zero-shot、Few-shot、Chain-of-thought等。Zero-shot就是直接问问题,Few-shot会给出类似例子来引导模型。
- 长文档可以分段Chunking,比如按字数分块,或者用语义分割,保证每块能被模型接受。
面试官点评: 你这个点说得对,但是还不够全面。比如Chunking还可以做Overlap避免信息割裂。Prompt Engineering要考虑上下文组织和多轮推理。
答案总结与技术解析
- Transformer与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采用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每个Token加权关注输入序列其他部分,提升长依赖建模能力。
- 上下文窗口/Token:窗口决定单轮输入信息量,需权衡信息完整性和算力/价格。Token越多,推理越贵。
- Prompt Engineering:Zero-shot无需示例,Few-shot提供样例引导,Chain-of-thought引出推理链条。实际业务中合理设计Prompt能大幅提升响应质量。
- 长文本处理:Chunking常结合Overlap、语义分割,兼顾窗口限制与语义完整性。
二、核心层:RAG工程与上下文增强
面试官:
- 简述RAG(检索增强生成)的基本流程。
- 向量数据库如Milvus、FAISS在RAG中如何用?实际开发会遇到哪些挑战?
- 检索时用稀疏(BM25)和稠密(Embedding)混合策略的优劣?
- 假设我们做企业知识库问答,如何防止知识过时?
- 如果要应对高并发检索与推理,和数据库连接池类似,你有什么优化思路?
小C回答:
- 我理解RAG是先用检索模型找相关文档,再把检索到的内容和用户问题一起输入大模型生成答案。
- 向量数据库存储文本的Embedding,支持高效的相似度检索。挑战包括Embedding更新、检索延迟、数据一致性。
- Hybrid Search结合BM25和向量检索,能兼顾关键词准确和语义相关性,但实现复杂度高。
- 防止知识过时可以定时重建或增量更新索引,保证新文档被及时检索到。
- 可以类比数据库用连接池,检索服务可以做并发池化,推理环节做批量处理和流控。
面试官点评: 不错,RAG要兼顾检索准确率和响应时效。高并发下缓存和异步队列也很重要。知识更新要考虑增量索引和多版本管理。
答案总结与技术解析
- RAG流程:检索相关文档(向量数据库)→拼接上下文→大模型生成。适合知识密集型问答。
- 向量数据库:支持Embedding高效检索,常见挑战有索引更新、延迟和一致性。
- Hybrid Search:稀疏检索(BM25)关键词精确,稠密检索适合语义扩展。结合能提升召回率。
- 知识更新:定时、增量更新索引,结合A/B测试评估新旧知识覆盖。
- 高并发优化:检索/推理服务池化、批量请求、缓存、异步队列。
三、进阶层:多Agent协作与工程化落地
面试官:
- 简要描述多Agent架构在大模型应用中的价值。举例说明Planner-Worker模式。
- 假设我们做电商客服,如何用多Agent协作提升复杂问题的响应能力?
- 你了解哪些上下文记忆机制?它们在多轮对话中的作用?
- 在实际部署中,如何防御Prompt Injection攻击?
- 业务上线后,A/B测试指标如何设计?
小C回答:
- 我理解多Agent可以模拟协作解决复杂任务。Planner-Worker就是一个Agent负责规划,多个Worker各自执行子任务。
- 电商客服可以有意图识别Agent、FAQ Agent、投诉处理Agent,协作完成多步服务。
- 上下文记忆有短期(Buffer Memory)和长期(向量存储)。多轮对话靠记忆保持上下文连贯。
- Prompt Injection可以加输入过滤、模板白名单,限制系统调用范围。
- A/B测试可以看响应准确率、延迟、用户满意度等。
面试官点评: 挺好,A/B测试还要关注召回率、响应连贯性。Prompt Injection防御要结合日志监控。多Agent需要良好的状态共享和任务分配。
答案总结与技术解析
- 多Agent架构:适合分解复杂任务,如Planner-Worker、Supervisor-Worker。常用于多模块协作场景(电商、办公、教育)。
- 上下文记忆:短期记忆维持多轮对话一致性,长期记忆支持知识沉淀。滑窗、遗忘机制防止记忆膨胀。
- Prompt Injection防御:输入校验、Prompt模板管理、日志监控。
- A/B测试指标:Precision、Recall、Coherence、Latency、用户满意度。
四、业务落地层:典型场景方案设计
以电商客服、企业知识库、在线教育等为例:
- 电商客服助理RAG方案:用RAG检索商品、物流、售后FAQ,结合多Agent处理复杂工单。Chunking用户历史会话,提升上下文理解。
- 企业知识库问答权限隔离:检索时基于用户部门过滤文档,结合Token权限与向量数据库ACL,保障数据安全。
- 在线教育智能导师:长教材分块+多轮问答,短期记忆保持对话连贯,长期记忆记录学生历史提问。
- 医疗问答助手数据合规:脱敏处理输入,日志留痕,输出过滤,满足合规监管。
- 内容创作UGC文风一致性:上下文拼接时用Prompt模板保持语调,结合历史输出做风格统一校验。
总结
大模型应用工程的核心在于基础理论、RAG与上下文管理、工程化和业务落地的系统能力。通过本篇模拟面试,系统梳理了Transformer与Prompt工程、RAG检索与向量数据库、多Agent与上下文记忆、工程化安全与场景方案。对于求职、转型和工程落地者,建议注重原理理解、工程实践和业务结合,持续学习新技术潮流。